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质量监督

2011-08-15 00:42傅题善孙婷婷
山东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黄河工程质量

赵 超,傅题善,孙婷婷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1)

穿黄河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该工程位于山东省东平和东阿两县境内,黄河下游中段。工程从东平湖引水,在东平湖玉斑堤建出湖闸,开挖南干渠至黄河南大堤,南大堤处建埋管进口检修闸,以埋管的方式穿过黄河滩地至黄河南岸的解山村,经隧洞穿过黄河主槽及黄河北大堤,在东阿县位山村以埋涵的形式向西北穿过位山引黄渠渠底,与黄河以北输水干渠相接。工程主体全长7.87 km,主要由出湖闸、南干渠、埋管进口检修闸、滩地埋管、穿黄隧洞、出口闸及穿引黄渠埋涵等建筑物组成。

穿黄河工程采用了“部分工程法人自建与部分工程委托建设”的联合建管模式。2007年10月,海河水利委员会组建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北区建设管理局”,承担黄河以南1.6 km滩地埋管、隧洞主体工程及黄河以北穿引黄渠工程、出口闸、北岸交通工程等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同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南区建设管理局”,承担黄河以南其余工程(湖内清淤、出湖闸、南干渠、埋管进口检修闸、2 343 m滩地埋管)的建设管理任务。

因本单项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涉及两个建管机构,质量控制及协调工作较为繁重。在工程2008年9月1日正式开工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后,南水北调山东质量监督站在穿黄河工程现场设立了穿黄河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全方位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1 工作初期问题

工程建设初期,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参建单位质量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二是在工程项目划分审批过程中发现个别单位项目划分工作不细致、不扎实,根据上报的项目划分内容看,个别工程项目划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工程施工方式,有可能造成以后施工过程中难以及时开展单元或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问题;三是部分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认识不足;四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不够完善;五是两个建管机构下的各施工标段质量评定资料的签字不统一、表格不规范、工程验收资料整理不完全符合要求。

2 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2.1 把握主要矛盾,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

结合监督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穿黄河质量监督站首先要求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报送相关质量体系建设资料。以此为基础,重点开展了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一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检查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试验操作人员、专职质检员及其他重要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规章制度特别是“三检制”制度是否健全等;二是重点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监理单位的资质情况、监理人员资格情况、到岗监理人员与投标是否一致、监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等;三是检查设计单位的现场服务体系,包括设计单位设立代表机构情况,设代人员的资格和专业配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审核、签发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四是监督检查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是否建立并满足要求等;五是突出重点检查各施工单位共同委托的工地现场试验室人员以及试验仪器等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试验要求。

2.2 提前介入,提高项目划分工作效率

根据国调办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督的有关要求,质量监督项目站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即对工程项目划分及其调整进行确认。结合以往经验和教训,穿黄质量监督项目站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在由参建单位组织的项目划分会议上,结合招投标文件和图纸,首先提出项目划分的原则、思路和控制要点,从而提高了项目划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实际操作和施工效果看,作用较为明显,确保了施工各环节的连续性,并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和评定起到了关键控制性作用。

2.3 切中要害,强化参建单位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检查

穿黄河工程施工项目涉及面广,战线较长,必须宏观把握质量控制的要点和难点,确保工程主体质量目标全面落实。结合工程实际,主要从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土石方开挖、锚固与支护、砌石工程、模板工程、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加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掌握程度的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和督促,确保参建单位的主要技术人员明确本施工内容的关键性控制因素,从而发挥一线参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主体的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不受忽视,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

2.4 高度重视,做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

结合穿黄河工程几年来的质量监督控制工作,其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归结为“把握四大关,突出一重点”,即把握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订货、进场、存放和使用关,突出人员管理的重点。

1)在进货环节上,针对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要求业主、监理及施工等单位采取联合考察的方式,共同确定进货厂家,选择规模大、生产设备好、资质手续齐全、材料质量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厂家。

2)材料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向监理单位报验。监理单位驻地责任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规范及相关合同要求,检查进场材料手续,按照规范要求抽样检测,并留有记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

3)作为大批量的原材料进场后,往往不能短时期使用完毕。在穿黄河工程现场,结合工程实际,一般要求施工单位通过搭设遮雨棚、硬化材料堆放场地、砌筑墙体间隔不同标号的材料等方式,有效确保了材料质量的连续性。

4)由于工程主体构件复杂,不同部位的原材料型号、数量不同,容易产生混淆。通过在穿黄河工程推行原材料追溯制度,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即所有检验合格后的材料,必须设置明确的标识牌,标明原料产地、使用部位、检验责任人等信息,方便追溯。

5)为确保以上“四大关”措施的有效落实,必须突出一个重点,即“人治”这个重点。只有充分发挥现场主管单位第一责任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以上工作落实到位。因此质量监督项目站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除针对现场原材料使用过程把关外,需不定期检查有关责任人的原材料检查、检验记录,以确保以上工作的有效落实。

2.5 下大力气,规范统一工程建设资料整理

南水北调工程不同于一般水利工程项目,在近几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评定资料和验收资料的填写、归档不完全与水利部及水利行业规定相同。针对此类问题,质量监督首先在进场前需细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相关规范、规定、标准。进场后,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根据不同项目,提出宏观意见和资料整理原则。同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质量监督站不定期结合工程建设进展开展对相关单位资料整理的检查工作,及时纠正问题和错误,并进一步共同协商提出指导性意见。

3 结语

通过穿黄河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和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穿黄河工程自2008年9月正式开工至今,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为下一步工程竣工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穿黄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总体较为顺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穿黄河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进一步开展工作。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建议进一步增加质量监督检测仪器的配备,如回弹仪、靠尺等,以便质量监督能够第一时间对工程实体质量作出检验和评价;二是建议省质量监督项目站能够提供专项资金用于针对工程实体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以更好地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三是建议进一步加大质量监督职责权限。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黄河工程质量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