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及建议

2011-08-15 00:42李冬梅
山东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蒙阴县水利水利工程

李冬梅

(蒙阴县水利局,山东 蒙阴 276200)

蒙阴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腹地,总人口52.9万人,总面积1 601.6 km2,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受特殊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蒙阴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蒙阴县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2 128处,其中水库102座 (中型水库4座,小(1)型水库 29 座,小(2)型水库 69 座),塘坝、水池、水窖、机电井等小型水利工程10 625座。这些水利工程在保障城乡供水,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防灾抗灾减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已成为蒙阴县水利事业发展的瓶颈。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老化失修,病险隐患多

蒙阴县小型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的水利工程设计不合理,有的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质量差,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毁坏严重,难以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一是渠道配套差,灌溉效率低,全县98座小型水库基本上没有一个灌区全部配套,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总体上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强。而现有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加上维修改造不及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老化问题,致使灌排能力减弱,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5%,造成大量水资源损失,同时为确保汛期安全,只能长期限制蓄水和腾空库容度;二是塘坝等蓄水工程带病运行,全县有近200余座谷坊塘坝淤积、渗漏严重,蓄水量逐渐降低;三是泵站失修,设施老化。全县有60%小型提水泵站损毁特别严重,由于修建时没有科学规划,有的建成后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被搁置;有的建成后运行成本高、使用率低,用时有人问,闲时无人管,水管、电机锈蚀,进水、出水道堵塞,导致工程无法正常使用。

2.2 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造成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蒙阴县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产权不明晰,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只索取不投入,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守着工程却浇不上地、用不上水。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成改制的小型水利工程收回的资金,有的乡镇没有按规定要求用于水利事业发展,而被挪作他用。这些工程改制后,权、责、利关系未理顺,管理工作未到位,制度不完善,无操作运行规程或违反规程运行,无必要的运行资料,缺乏工程管理知识,大部分业主和管理人员注重经济效益,只管开闸放水灌溉、发电、养鱼,其他如工程维修、设备更新等一律不管,造成工程老化破坏十分严重。

2.3 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严重不足

根据水利产业政策,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者。由于贫困地区大都是“吃饭财政”,发工资尚且困难,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两工”取消后,群众出工投资没有了强制性的约束,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只能期望通过 “一事一议”来解决,但按照其规程、组织、资金、劳力,条件又较为苛刻,存在着“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村队组织实施的难度较大,制度、程序还要细化和完善。尽管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支出的绝对数增加了,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下降了,而且水利投入的大头是事业费和国债资金,重点是搞河流堤防治理和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直接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及维护所占的比例很少。同时,农民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形成水利建设投入、管理和使用的不统一,造成农户重用不重修、村队想管无力管的现象,经营机制也缺乏活力。

2.4 基层队伍薄弱,水利专业人才缺乏

从目前状况看,由于乡镇水利站属由乡镇政府管辖,再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水利专业人才缺乏,大大削弱了水利技术力量。目前全县12个乡镇水利站,真正懂业务的不足20%,使农村水利建设缺乏及时的技术指导,水利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每年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把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合理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与各级目标考核挂钩,将该项工作列入年终主要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同时,要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组织实施。

3.2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不断拓宽融资领域

建设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的多元化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一是要将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二是要采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水利,积极发展经营性水利产业。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在继续对上争取水利项目的同时,可以争取政策扶持。通过多种模式集资治水,实现全县水利建设资金筹措方式的多元化。

3.3 加快市场运作步伐,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水资源配置应从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过去主要是由政府决定,对资源的配置依靠行政手段,沿用计划管理,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建一处工程,背一个包袱”,资源转化为资本大打折扣。要实现资源变资本,就必须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按照“能统则统,宜售则售,宜股则股,宜包则包,宜租则租”的原则,探索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资和经营管理新体制。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管理体制和形成机制。大力推行“民办公助”和“一事一议”,引导和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兴建、维修和管护水利工程。

3.4 积极推行产权转让和股份制改造

一是招标拍卖,有序推进。对农村小型饮水工程、灌溉工程等群众投资热情高、产权改革易于突破的项目,可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转让产权。购买人依法享有资产的所有权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对防洪、浇灌任务小的小(2)型水库,经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也可以探索上述形式进行改革。二是完善租赁,承包经营。对于不宜转让产权的小型水利设施,应采取租赁、承包等治理办法,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落实经营治理的责任主体。三是管养分离,落实责任主体。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规模、现状和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标的,面向社会公开竞争,实行拍卖、租赁、承包,并明确利益各方的责、权、利。

3.5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健全小型水利法律制度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小型水利工程。

猜你喜欢
蒙阴县水利水利工程
含羞草
省级家庭农场系列之
——蒙阴县蒙林家庭农场
蒙阴县金崮园家庭农场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