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河流治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2011-08-15 00:42刘世磊庞敬惠师凤枝
山东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安丘市护岸河流

刘世磊,庞敬惠,师凤枝

(安丘市水利局,山东 安丘 262100)

安丘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皆属潍河水系。潍河自南向北流经该市东界,其两条重要支流——渠河和汶河,分别于该市境南、境北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东入潍河,安丘市境多夹于潍河、汶河、渠河三河之间。发源并流经安丘市境内的主要内河有洪沟河、史角河、鲤龙河、店子河、小浯河等,以洪沟河为最长,为44.5 km,其余皆不足25 km。安丘市境内主要河流为潍河、汶河、渠河、洪沟河4条河,这4条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人口稠密,每年夏秋两季常有洪水泛滥,给沿河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其余50余条小型河流纵横密布全市,绝大部分为汶河、渠河的支流,大多源短流急,水量小,季节性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安丘市历届党委、政府对河流治理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境内4大河和其余小型河流进行了治理,取得了较大成效。

1 河流治理存在问题

虽然长期以来安丘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境内部分河流进行了整治,由于受财力、技术等条件限制且缺乏先进的治河理念,河流治理存在着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忽视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落后等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性。由于受行政区划、资金等条件限制,河流治理只考虑了防洪、造地和拦蓄水效益,仅仅根据需要对河流流域内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没有将局部河道治理与全流域治理结合起来,未能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小流域建设。

2)只重视兴利用水,忽视生态用水。在河流治理工作中,在河道上修建了大量拦蓄水工程,对洪水层层拦蓄,又加之各拦水坝管理各自为政,不能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进行科学的统一调配,致使河流大部分时间断流,甚至常年断流,造成河道内水生物绝迹。

3)治理措施欠妥当。河流治理为了防洪和造地效益,对有的河道进行了裁弯取直、清淤筑堤和河堤护砌建设,致使河道渠道化、直线化,造成河道内水流形态单一,湿地消失,破坏了水陆连续性和各类水生物栖息繁衍的空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有的河道采用直墙护岸,造成水陆明显分界,隔断了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剥夺了很多生物,尤其是两栖动物的生存空间。并且,由于河道取直和渠道化后,导致洪水下泄加快,给下游防洪带来较大压力。

4)河流管理体制落后。由于受多部门管水、水利法规不太健全、观念陈旧、管理技术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河流管理仅停留在主要河道的砂资源和建筑物的管理上,没有全流域管理理念,未能对流域内雨洪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未重视上游山区小流域植被和水土保持措施滞缓洪水的作用,未采取有效措施对河流上游小流域进行保护和建设,毁林毁草现象严重,致使河流上游滞洪时间变短,山洪容易爆发,给中下游防洪带来更大压力;对水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管理不力,污水、垃圾乱排乱放现象严重,致使河道淤积堵塞、水质恶化、水生动物绝迹。

2 生态治理措施

河道不仅具有泄洪的功能,还可以储水、调节小气候、维系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目前,许多国家都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道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恢复河道生态功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治理河流已成为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今后,安丘市的河流治理工作需按照“尊重原貌,重点防护、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思路,采取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治河模式。

2.1 系统规划,综合治理

河流治理要以河流全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要对河流进行全方位、全功能、全流域的综合治理,使河流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不断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营造生态河道

对河道的整治需尽量保持其原貌,充分利用原河道蜿蜒曲折、起伏多变、深潭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自然形态,必要时可通过设置丁坝、建洲心岛、栽植水生植物等措施,营造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需尽量增加河边湿地及河滩面积,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促进河道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2.3 修建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的基本目标是堤身尽量适合各类植物生长繁殖,尽量便于各类动物活动栖息,同时,也要使河堤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这就要求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将河堤营造成一条错落有致、树种多样的沿河绿化林带。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建设堤顶较宽、堤坡较缓的河堤,以方便各类动物在水、陆两系统间自由往返。

2.4 生态改造拦蓄水建筑物

以前所建的很多拦河坝,特别是小型拦河坝无放水设施,更没有设置鱼道,只是靠溢洪道水满自溢,未考虑鱼类洄游和生态用水需求。今后的治河工作中,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将生态用水量纳入水资源配置份额,按照确定的生态用水量向河道放水。同时,要对当地鱼种的生活习性进行调查研究,在鱼类洄游期内按调度加大放水量。

2.5 建设生态护岸

传统的浆砌石等护岸型式只强调抵御水流的冲蚀,而忽略了水、陆两系统间的和谐过渡,剥夺了很多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护岸是尽量接近自然状态的护岸型式,既要求能抵御洪水冲击,又要完全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方式有石笼、混凝土生态砌块、干砌大块石、木桩等很多种措施,不论采用哪种型式,都要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工程措施上进行原土覆盖,栽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或灌木。在条件适合的河道,要尽量采取密植柳树等生物措施进行护岸。

2.6 采用生态法治理河道水污染

水质污染是影响河流生态性的最大因素。安丘市已建成多座污水处理厂对城区及中心镇所排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了无害化排放,但对于一些小型社区、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只能直接排入河道。另外,垃圾随意倾倒进河道的现象也很严重,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因此,在今后的河流治理工作中,除再建设一些必要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处理厂外,更应重视生态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生态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是在河道滩区埋设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入河内,可明显改善水质。同时,要在污水处理槽出口处河道滩地栽植具有净化污水功能的水生植物,以提高河道的自身净化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污水处理槽选址最好选择在河道湿地内。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土壤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进一步净化。

2.7 以生物措施为主,综合治理上游小流域

安丘市境内河流大多发源于山丘区,上游小流域内植被和谷坊、塘坝等水土保持措施都有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有较好的涵蓄、滞缓洪水和减少河流泥沙作用,因此,治理效果好的小流域被看成“天然生态水库”。河流治理要与上游小流域治理进一步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修建谷坊、塘坝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植被得到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河道径流。

2.8 加快河流管理体制改革

河流治理工程措施固然重要,但河流管理是发挥河流治理长期效益的保证,加快河流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安丘市的河流管理要强调对河流全流域的管理,在防洪管理方面要从工程风险管理转向全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不仅要对水资源量进行分配管理,而且要加强对流域内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

3 结语

安丘市河流治理应在充分总结以往河流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治河经验,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河流治理的需求,更新治河理念,采取科学措施,完善管理体制,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和谐的河道环境,还河流自然生态的本来面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安丘市护岸河流
精准扶贫背景下脱贫成效的测度与分析——以安丘市为例
安丘市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安丘市华
——机械厂)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当河流遇见海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安丘市在全国率先试水大葱和生姜农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