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城市建设管理的细节之中

2011-09-06 09:33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21期
关键词:一号线世博园厕所

“上帝惊叹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看一个城市的建设是不是以人为本,不是看它建了多少楼,铺了多少路,甚至不是看它栽了多少树,很直接的反映在这个城市建设管理的细节上。也许细节不一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但细节的疏漏至少会导致城市的缺陷。在每一个细节方面都考虑到人的感受,致力于实际功能的便利化,才是最好的城市建设。

近年来,城市排行榜花样繁多,城市发展报告争相出炉。“最具竞争力”、“最适宜居住”、“最适合投资”等一批“城市之最”,彰显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成就。这些进步,为的都是便利城市居民。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戴上光环的时候,城市的街头巷尾,广场车站,很多细微之处,从设计到管理的以人为本细节,更是彰显城市魅力的地方。一个城市的“内功”如何,恰恰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细节之中。

在城市设管理中,人们经常讲以人为本,实际上经常性忘记它。据报载,上海的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中国人设计的。初看并无区别,运行起来才发现细节差别。进入地铁站,一号线的每个出口都有一个三级台阶,二号线没有。不要小看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它能阻挡水的倒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建成至今,一号线的防汛设施从来没有动用过,二号线却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有一条装饰线,二号线没有。装饰线给了乘客心理的暗示,使乘客下意识地站在安全范围内,保证了安全。而二号线站台的乘客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人员提醒乘客。

上海世博会过去已经两年了,但世博园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细节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在世博园里的路上设置了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在天气凉爽时并不起什么作用,一旦气温高起来,这些小孔就会喷出一阵阵的水雾,起到降温的作用,让游客感到凉爽。又如世博园里的厕所。据了解,世博园里共设立了8000多个厕位,既有在室内固定设立的,也有设置在室外像集装箱一样的临时简易厕所。值得注意的是,世博园里的厕所,女厕位是男厕位的两倍,充分考虑到了女性如厕需要的空间比男性大的这个问题。在临时厕所内,还安装了紧急求助按钮,以方便老年人遇到意外时及时向外求助。还有,世博园里,喝水也是很方便的。世博园里随处可见直饮水点,这里的水是经过净化处理,可以直接饮用的。这些直饮点的水龙头,不像我们常见的那种开口向下的,而是向上呈抛物线状的。你只要轻轻按下水龙头,纯净水立即呈抛物线状涌出,游客只要稍稍弯一下腰,就可以喝到。水龙头高度不同,可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人饮用。另外,在方便老弱病残游客游览方面,世博园在各入口处,都专门准备了轮椅和一些无障碍设施。在大部分展馆内,也都设有老弱病残游客专用通道。这些细节,让人更能品味出以人为本的真谛,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城市建设的好坏,不在于是否光鲜夺目,而是取决于是否方便市民;城市品位的高低,不在于建设工程规模的大小,而反映在那些细节、小事上。当我们的视角聚焦到城市的街头巷尾,去“放大”城市的“细节”时,不难看出许多不完美的地方:大广场、宽马路不断竣工,可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路却一直坑坑洼洼,多年无人修理;繁华地带“金碧辉煌”,可那些偏远城区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损坏了而没有及时更换的路灯,还隐藏在大街小巷里;混乱的路牌,随意安置的广告牌匾,还立在道路两旁;人行步道上时不时会发现暗藏的“绊马索”,破损残缺的园林小品顽强地展示着“残缺美”;不规范的广告用词用语,缺胳膊少腿的霓虹招牌,仍然像苍蝇一样盯在那里;还有,施工扰民问题、城市盲道及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甚至男女厕所蹲位比例失调等等。这些细节上的不合理,分散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不易被媒体和高层领导的目光瞩目,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些细节也昭示着城市建设与“以人为本”目标的较大距离,应该引起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建设宜居城市,需要实现建设管理从“物”到“人”的转变,注重细节,崇尚精致、追求完美。原因在于,人处在城市生活中主体地位,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细节虽小,但影响百姓的生产生活,体现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认真审视城市建设中的细节,正视细节上的缺憾,“大”处着眼,“小”处点睛;“难”处着力,“细”处传情,以老百姓内在的感受为标准,去考量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细节和成效,采取措施解决细节不美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富人性,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一号线世博园厕所
地铁连接你我他
厕所囧事
沈阳世博园掠影
游昆明世博园
警惕厕所性猝死
国内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我是挤一号线的
记得上厕所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