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1-09-17 10:14杨素清安月鹏
中医药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蜈蚣银屑病细胞因子

杨素清,安月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本病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对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或诱因有数种学说,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代谢障碍、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等。多数学者认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1]。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注重人体内部调节,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应用蜈蚣败毒饮治疗银屑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证)患者143例,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68例,年龄18~65岁之间。采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3例,对照组70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治疗方案 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蜈蚣败毒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餐后0.5h温服,每次100ml;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由陕西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57,每次4粒,每日3次,餐后0.5h服用。服药疗程均为8周。

蜈蚣败毒饮方药组成:蜈蚣3g,乌蛇30g,紫草30g,鬼箭羽 30g,土茯苓 30g,甘草 10g。

1.3 观察方法及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含量。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同位素科协助,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AS 9.1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描述,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的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人)血清TNF-α含量(fmol/ml)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73 39.427±6.799△ 23.679±3.450□#70 39.841 ±6.228 27.908 ±3.111对照组

由表2可以看出,在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TNF-α含量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较疗前明显下降。

3 讨论

由于银屑病的病机较复杂,“风”邪贯穿始终,“瘀”邪是其病理结果,“毒”邪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以祛风通络、解毒祛瘀、清热凉血为法,创立中药复方“蜈蚣败毒饮”。蜈蚣败毒饮由蜈蚣、紫草、土茯苓、鬼箭羽、乌蛇、甘草六味药组成[2-3]。方中蜈蚣性辛温,有攻毒散结、熄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其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有祛风和解毒双重功效,故方以蜈蚣为君药。紫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土茯苓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鬼箭羽凉血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上三味药共为臣药以祛热毒、湿毒、瘀毒。乌蛇祛风通络止痉,以剔除经络之风,配蜈蚣以祛风毒,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全方配伍严谨,临床效果显著。

TNF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1975年由Carswell等发现,由于这种因子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故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4]。TNF有α和β两种,α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5]。目前,已完成了TNF-α的基因定位、cDNA克隆、mRNA表达等检测,并针对其自然特性开发出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TNF-α是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激活单核、多核及巨噬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多效应细胞因子,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生成[6]。TNF-α必须与2~3个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继而产生许多生物学效应。TNF-α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CAM-1等黏附分子,促进中性粒细胞表达 CD11/CD18,CD11C/CD18等,从而活化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参与银屑病的发生。二是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TNF-α在细胞外刺激启动信号级联,活化IKK-1、IKK-2两种激酶,产生IL-8等细胞因子,通过IL-8参与银屑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的TNF-α水平比皮损区周围正常皮肤表皮及正常人皮肤表皮的TNF-α显著增高,TNF-α分布在表皮全层,尤其集中分布在血管内皮的上皮中,亦有学者认为TNF-α广泛分布在角质形成细胞、巨噬细胞、朗格罕细胞中。冯峥等[7]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组织中,TNF-α有明显的蓄积情况。针对TNF-α在皮损中的高表达,一些学者以正常人为对照,研究了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TNF - α 水平显著增多[8],张春红[9]等的研究亦表明,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亦较正常人高。有些学者对中医分型与TNF-α生物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彭振辉等[10]的研究表明,血热型TNF-α活性最强,与血燥、血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较疗前明显降低,且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蜈蚣败毒饮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与影响血清TNF-α水平,从而产生IL-8等细胞因子有关,通过改善免疫功能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

[1] 缪界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2-13.

[2] 杨素清,张晓红,刘畅.蜈蚣败毒饮对小鼠阴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6):25 -27.

[3] 杨素清,闫景东,王松岩.蜈蚣败毒饮对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5):33 -35.

[4] 刘骅,金涌.TNF-α在银屑病的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6,10(5):321 -323.

[5] 茹雪莹,徐丽敏,吴泰相.肿瘤坏死因子-α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1(6):44-50.

[6] 苏晓媛,王金海,王峰,等.刻银合剂治疗进展期血瘀型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NF-α、TNF-β水平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0,41(2):12 -13.

[7] 冯峥,葛萍,李恒进,等.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及其在皮损中的表达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2):81 -83.

[8] Serwin AB,Flisiak I,Chodynicka B,et al.Th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receptors(TNF-alpha)in psoriasis and other skin disorders[J].Wiad Lek,2004,57(11 - 12):86 -90.

[9] 张春红,杜锡贤,张春敏,等.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21):101-102.

[10] 彭振辉,张美芳,张秉正,等.银屑病中医分型血清 TGF-β、TNF-α 的生物测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1):2.

猜你喜欢
蜈蚣银屑病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蜈蚣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Combien de pattes a donc cette chose ?
蚯蚓与蜈蚣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