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利浊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临床研究

2011-09-17 10:14戴晓霞张宜默孟庆香裴慧王敏肖扬艾荣娟范越
中医药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维持性证候显著性

戴晓霞,张宜默,孟庆香,裴慧,王敏,肖扬,艾荣娟,范越

(1.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它与营养不良、心血管病变、贫血、促红素抵抗以及感染等密切相关[1-3]。MHD患者约有23% ~76%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透析耐受性差、频发感染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是MHD患者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4],也是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病死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地干预措施。如何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已成为近年肾脏病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益肾利浊法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60例的临床观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的60例患者,均为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现有规律血液透析病人,符合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52±1.5)岁;透析龄4~62个月,平均(27±3.2)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5例,尿酸性肾病4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原因不明3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85±1.8)岁,透析龄6~58个月,平均(25.68±3.76)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4例,尿酸肾病5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原因不明1例。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营养不良分级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采用美国2002年发布的 K/DOQI(Kidney Diesase Outcome Initiative)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之“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期”,符合慢性肾脏病5期诊断标准,肾小球滤过率(GFR)<15ml/min/1.73m2,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5]。本证为脾肾两虚证,主症: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浮肿难消,纳呆腹胀。次症:畏寒喜暖,夜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脉细涩或沉迟。兼证为湿浊证: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纳呆腹胀,便干尿少。舌苔白腻,脉弦滑。所有病例中无热毒证、风动证。3)根据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 SAG[6](subjective globol assessment)评估,符合营养不良诊断的患者。4)营养不良评分方法:均按照全定量分数系统进行评分。5)收缩压≥110mmHg。

1.3 病例排除标准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急性感染及炎症反应表现。4)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发性脑梗死、不合作者。5)过去1个月使用维生素E、维生素C、免疫抑制剂、ACEI/ARB、他汀类以及其他抗氧化药物。

1.4 终止标准 出现过敏、剧烈的干咳、难以耐受的低血压。

2 治疗方法

2.1 血液透析治疗

使用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S型血液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康盛A透析液,康盛B透析粉),选用费森尤斯F6(聚砜膜1.3m2)透析器,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速500ml/min,每次血液透析4h,每周治疗2~3次。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带袖套的颈静脉置管双腔导管。

2.2 对症治疗

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紊乱、改善心功能。

2.3 分组治疗

治疗组给予益肾利浊胶囊(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制剂中心生产),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黄芪、淫羊藿、枸杞子、土茯苓、薏苡仁、砂仁、紫苏、佩兰、大黄。加用厄贝沙坦(安搏维,150mg/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205),首剂75mg,1日1次口服,服用1周,无明显不适,加至150mg,1日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

2.4 观察指标

1 )对所有入选病例应用SGA评分标准进行营养状态评分。SAG评分<5分为营养良好,5分~10分为轻度营养不良,10分~15分为中度营养不良,15分~20分为重度营养不良。2)营养不良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作为评估MHD患者营养状况指标。3)血浆炎症因子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5]。

3.1.1 症状评级标准

根据Stanghellini标准按症状轻重分为四级。0分:无症状;1分:偶有症状但不明显,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2分:症状较为常见,轻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3分:症状严重,频繁出现,且影响工作及生活。

3.1.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证候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临床控制:治疗后证候疗效率≥90%;显效:90%>治疗后证候疗效率≥70%;有效:70% >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无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1。

症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3.00±5.65 13.67±6.97组别n*30 34.40±6.31 19.60±7.17对照组

说明益肾利浊胶囊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3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1。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re-ALB(mg/L) 89.98±2.70 103.46±3.58△* 89.74±1.98 96.85±6.27△ALB(g/L) 31.53±1.00 35.04±0.45△* 31.49±1.12 32.48±1.51 Hb(g/L) 90.65±0.91 102.96±3.44△* 90.29±0.59 95.41±6.46△

治疗组营养指标明显升高,营养状态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4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不良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不良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不良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8.05±2.41 2.71±0.38*△7.6±1.46 6.8±0.78对照组

治疗组营养不良评分明显降低,营养状态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营养不良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5 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的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的变化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的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1。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 12.31±2.35 9.03±0.39△*11.06±1.05 10.21±1.16 IL-6(pg/ml)265.15±16.24 175.09±5.77△* 274.27±12.39 191.34±4.06△TNF-α(ng/L) 5.66±0.48 5.00±0.46△*5.67±0.52 5.60±0.65

两组治疗后微炎症指标都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微炎症指标的疗效更为显著。说明中药益肾利浊胶囊能降低MHD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改善MHD的微炎症状态。

以上说明益肾利浊胶囊可使MHD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明显,hs-CRP、IL-6、TNF-α水平下降,ALB、PAB、Hb水平上升。有显著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的作用。

4 讨论

大量研究证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指患者没有全身或局部急性的临床感染征象,但存在低水平、持续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炎症因子的轻度升高,具有持续及相对隐匿的特点。其实质是免疫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的活化两方面。

目前,对微炎症状态无确切有效地防治手段,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及抗氧化药物。

中医药在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有较大的优势。经过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病机的关键在于脾肾气虚,湿浊内停。脾肾气虚,则易感受外邪;气虚水液无以气化,致湿浊内停。脾胃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以濡养机体,则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湿浊阻于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可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与现代医学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症状相符。本研究以健脾益肾、化湿利浊为法,拟定中药“益肾利浊胶囊”,取得很好的疗效。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合用补肾填精,补脾肾之虚损,配黄芪益气健脾之功,淫羊藿补肾助阳,枸杞子补肾填精,土茯苓既能补脾,又能祛湿泄浊,薏苡仁、紫苏、佩兰化湿利浊醒脾,砂仁和胃止呕,大黄通腑泄浊,诸药配伍,以补益脾肾为主,化湿利浊为辅,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此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时时维护肾元。补得消则补而不滞,消得补则不伤正,补泻兼施以补为主,切中病机以达治疗之功。

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可以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治疗长期的慢性感染、抑制某些炎症指标等等,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抑制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7]。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益肾利浊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可显著降低MHD患者血清的hs-CRP和 IL-6、TNF-α水平,明显提高 Alb、PA、Hb水平。表明益肾利浊法对MHD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抑制细胞因子的异常增殖,改善微炎症反应和营养不良方面有着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确切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有待今后进一步实验研究证实。

[1] 余月明,侯凡凡,张训,等.慢性肾衰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92 -295.

[2] 王志甫,翟磊,郝毅,等.高惠然老中医无创透析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1):30 -34.

[3] 王丽,王丹.益肾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2):45 -47.

[4] 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7-2008.

[5]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S].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8-9.

[6] 黄承钰.医学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5-356.

[7] 毕礼明,陈英兰.中医药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诊,2009,18(2):277 -278.

猜你喜欢
维持性证候显著性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