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利胆汤治疗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30例临床观察

2011-09-17 10:14吴彦秋吴勃力
中医药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利胆胆囊炎中医药大学

吴彦秋,吴勃力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60例患者来自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门诊,全部病例均符合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20~64岁,病程3~28年;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2~65岁,病程2~2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十三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

1.3 观察指标

1.3.1 生物学指标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3.2 疗效性指标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内容[2]。

1.3.3 安全性指标 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养阴利胆汤(生地黄20g,当归 20g,炒白芍 30g,川楝子 15g,鸡骨草 15g,垂盆草15g,佛手10g,甘草5g等组成,饮片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药局)随症加减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分为2次服用,早晚餐前各服150ml,连服8周。对照组:服用茴三硫片(四川禾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3563),口服:每次服12.5~25mg,1日3次,连服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相关规定,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痊愈:用药后症状,体征消失,积分减少≥95%,B超显示胆囊或胆管壁的壁厚、毛糙、透声三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B超显示2项或2项以上改善;有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改善,积分减少≥30%,B超显示1项或1项以上改善;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积分减少<30%,B超显示3项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分,±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分,±s)

注:组内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相比,*P<0.05。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右胁隐痛 4.62 ±2.15 1.34 ±0.27△* 4.45 ±1.95 2.12 ±1.63症状△肩背放射痛 1.13 ±0.43 0.42 ±0.17△* 1.27 ±0.24 0.69 ±0.25△进食油腻加重 1.28 ±0.56 0.35 ±0.42△* 1.25 ±0.47 0.54 ±0.61△口干 1.44 ±0.68 0.46 ±0.25△* 1.41 ±0.53 0.62 ±0.39△腹胀 0.84 ±0.45 0.21 ±0.37△* 0.81 ±0.36 0.33 ±0.35△乏力 0.76 ±0.52 0.21 ±0.52△* 0.83 ±0.43 0.36 ±0.67△

2.3 治疗前后B超声像图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B超声像图变化比较[(n)%]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等证范畴。对于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临床医家各有认识,概括而言有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郁脾虚,肝胆湿热,瘀血停滞等分型,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关系密切。临床发现,本病病情迁延难愈,久则耗伤肝阴之体,使肝用失常,加之阴虚不濡脉络,久必成瘀。阴虚瘀血日久生热,肝阴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互结为标的复杂病理状态,也是本病久治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种病理机制,自拟养阴利胆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生地黄、当归养阴活血,以养肝体,通肝络,以复肝用;炒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助肝体;川楝子、佛手疏肝气而不伤肝阴,助当归通肝络,以复肝用;阴虚必生内热,故以炒白芍之酸寒养肝阴,清肝热;以鸡骨草、垂盆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以利胆腑郁留之湿邪,全方共奏养阴清肝,行气利湿,活血止痛之功。本研究表明,针对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采用养阴清肝、活血利湿法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证实安全、有效。但必须指明的是,依本法所立之方主要是针对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而设,若对湿热壅滞,胆火炽盛,肝阴未损之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则不适用,勿犯虚虚实实之弊。

[1] 陈灝珠,林果.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52-215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1 -285.

猜你喜欢
利胆胆囊炎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