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杆菌发酵工艺研究

2011-09-28 01:56马大中郑白水杨文峰陈长俞
中国药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肉汤新工艺工艺流程

马大中,郑白水,李 红,杨文峰,陈长俞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7)

DY杆菌发酵工艺研究

马大中,郑白水,李 红,杨文峰,陈长俞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7)

目的 提高生产代码为DY杆菌的发酵质量。方法 改进DY杆菌发酵工艺流程,由原来一级发酵改为二级发酵,并调整通气量为16 m3/h。结果 新工艺的DY杆菌发酵活性较原工艺提高了40%,物料消耗为原工艺的75%,发酵周期平均缩短了4 h,综合降低生产成本60%。结论 新工艺更适合于菌种的繁殖和芽孢的形成,值得应用和推广。

DY杆菌;发酵工艺;二级发酵;芽孢形成率

我公司生产的代码为DY的杆菌,属兼性厌氧菌,进入肠道后,可通过生物夺氧和生物拮抗作用,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从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可用于某些肠道疾病的治疗[1-2]。DY杆菌的菌体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微生物发酵获得,自1998年生产以来,产品虽稳定性良好,但仍存在发酵周期各批次差异较大的问题。公司引进了自动化监控系统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将各项发酵参数都设定在可监测范围内,这为发酵各项指标的优化提供了基础。为此,笔者对DY杆菌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改进,考察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发酵产量及活性,确立了更好的发酵工艺,效果较为理想,实现了降低成本、节降能耗、提高发酵质量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代码为DY的芽孢杆菌。

培养基:肉汤培养基,以蛋白胨1.0%、氯化钠0.5%、牛肉膏0.5%、纯化水配制,调节 pH至中性;分离培养基,以蛋白胨1.0%、牛肉膏 0.5%、氯化钠 0.5% 、琼脂粉 1.6%、纯化水配制,调节pH至中性;发酵培养基以蛋白胨1.0%、牛肉膏0.5%、氯化钠0.5%、一级水配制,调节pH至中性。

1.2 方法

1.2.1 DY杆菌生产

斜面种子制备:将原始菌株接种入肉汤培养基,于(37±1)℃恒温培养若干小时进行活化,采用划线分离方法,培养形成单菌落。对其进行生化反应、菌体形态及菌落形态鉴定,进行斜面接种,制备工作种子批。将制备的斜面种子在2~8℃冰箱中保存,备用。

生产种子液制备:挑取斜面种子,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在(37±1)℃恒温摇瓶柜上培养,制备成生产种子液。

发酵:按原工艺、新工艺流程对比试验的不同方案,将生产种子液分别接种到发酵罐中,于(37±1)℃发酵培养。

1.2.2 原菌粉制备

取离心后的发酵菌泥与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匀,低温烘干。取样,待检。

1.2.3 菌粉活性测定

按照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粉活性。取发酵离心后制备好的原菌粉若干,加入含玻璃珠的无菌肉汤中,在摇床上振荡20 min,制备原菌液;取若干支试管,各装入适量肉汤,采用梯度稀释法,逐级稀释至10-7~10-8。分别取稀释后的菌液1 mL,置于平皿中,倒入溶解好的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倒置放入(37±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取出平板,计算菌落数。

1.2.4 两种工艺流程对比试验

原生产工艺(一级发酵,通气量20 m3/h)与新生产工艺(二级发酵,通气量16 m3/h)的流程图见图1及图2。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考察发醇过程中培养基浓度、发酵周期及芽孢形成率等各参数,发酵结束后考察菌粉活性,同时兼顾生产成本(每罐)。

图1 DY杆菌原生产工艺流程

图2 DY杆菌新生产工艺流程

1.2.5 发酵时通气量影响试验

发酵时通气量的大小对DY杆菌的生长和芽孢的形成影响巨大。采用新工艺,选取不同的通气量(8,12,16,20,24 m3/h)来考察发酵的效果。

2 结果

2.1 生长曲线对比

结果见图3。

图3 生长曲线图

2.2 考察项目数据对比

表1 原工艺与新工艺考察项目数据对比(每罐)

结果见表1。可见,新工艺中投入的生产原料减少,发酵周期缩短,实罐灭菌时间减少,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减轻了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使得发酵后期芽孢形成率有所提高,菌粉活性同时得以改善。

2.3 发醇时通气量影响试验

结果见表2。可见,通气量为16 m3/h时最有利于DY杆菌的生长。

表2 发酵时通气量影响试验结果

3 讨论

细菌的生长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4个时期。我公司生产的DY杆菌营养体繁殖主要在对数期,芽孢的形成在稳定期。改进工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成熟芽孢。营养丰富、条件适宜、繁殖迅速,营养体自然多;营养体能处于同步生长状态,且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饥饿状态,这也是芽孢形成的关键。

图1细菌生长曲线显示,原工艺细菌生长繁殖速度较慢,达到最高浓度用时较长;而新工艺在培养基营养成分、通气效果方面较好,故繁殖速度快、代时短,且处于同步生长状态,能快速达到最高浓度,大大缩短了对数期时间,为整个运行周期的缩短奠定了基础。另外,原工艺细菌在稳定期的生长时间也较长,且活性有逐渐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该菌达到最高浓度时,菌龄差异较大,且培养基内有些营养成分仍很丰富,细菌有的继续生长繁殖,有的死亡溶解,待营养消耗殆尽时,才开始陆续形成芽孢,而此时代谢产物增多,抑制细菌生长成熟的有毒物质积聚,所以其芽孢形成率和活性都在降低;而新工艺既能满足对数期营养丰富、条件适宜的要求,又能满足稳定期营养不足对芽孢形成的促进作用,导致芽孢形成速率和形成率都更好。因此,新工艺更适合于菌体的繁殖和芽孢的形成,值得应用和推广。

对于新工艺,笔者中试了5批产品,无论从菌量还是活性上都高于原工艺;且对其菌粉进行了全面的生化反应鉴定,均符合菌种特性。在整个工艺改进过程中,未引入影响菌种诱变的因素,因此完全可以保证菌种的稳定性。另外,还通过追踪多批成品,发现产品活性的稳定取决于芽孢的形成率和成熟度,而这正是新工艺的优势所在,因此新工艺产品活性的稳定性毋庸置疑。

[1]吴铁林,白日彭,骆稽酉,等.地衣芽孢杆菌20 368株特性及其生态制剂的研究[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1990,2(2):1-12.

[2]吴铁林,张剑君,白日彭,等.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调治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9,14(3):199-201.

R915;TQ460.6

A

1006-4931(2011)03-0032-02

2010-04-12;

2010-10-25)

猜你喜欢
肉汤新工艺工艺流程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压裂新工艺的技术分析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丙炔氟草胺合成新工艺
变质的肉汤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合作
中药有效成分常用提取新工艺研究进展
儿肉汤
现代合成氨工艺流程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