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论观点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

2011-10-20 05:16许延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系统论要素信息化

许延功

(五莲县教育信息中心,山东日照 262300)

用系统论观点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

许延功

(五莲县教育信息中心,山东日照 262300)

作者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为视野,从宏观上用系统论的观点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概括为九个要素,并初步探讨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优化信息化工作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系统论;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

由于教育信息化具体工作太过于专业化,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项工作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效益的发挥,甚至影响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为了深化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调整信息化发展思路,优化和改进信息化工作,本文使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构成要素、诸要素的结构和关系等做一些初步探讨,最后就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一些反思。

从2000年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到现在的10年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应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系统论与教育信息化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所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1)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2)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 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

2.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工程 (Systems Engineering)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是“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科学”(钱学森)。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系统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提出了系统科学的内容和结构最详尽的框架。我们只知道他是著名火箭专家,可是,他的学生评价钱老在系统科学的贡献大于在火箭方面的贡献。钱教授将现代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六大类,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科学的重要性。系统论自创建以来,获得了成功应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就是一个成功应用系统论的典型范例。

3.系统论的重要原则

系统论有四个重要原则: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4.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性

正是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在机器、人、软件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下改革改造教育的过程,其符合一般系统的特征,所以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而从工程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系统工程的教育信息化,其各个要素相辅相成,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所以,应该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以便能够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又可避免教育信息化走弯路。

这里所说的教育信息化,包括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两个方面。

二、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明确教育信息化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动态关系等,对正确理解和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系统由九个要素组成,这九个要素自下而上分布在三个层面上,如图1所示。

下面阐述这些要素的内涵和在系统中的地位。

1.控制层

该层有理念态度、发展规划、管理机制三个要素。

(1)理念态度

在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中,理念引领行动,态度决定优劣,细节决定成败。理念和态度决定了信息化如何建设投资、如何权衡调整各要素,还决定了想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应用、如何应用等重大问题,在控制层中甚至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系统里面,它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因素。

一个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信息化组织技术工作的人员、学校校长等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态度,决定着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资方向,决定着信息化应用的优劣,也决定着教育信息化能否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理念态度这个要素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这个要素的存在。

(2)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决定了本地区本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否做好、做正确。

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一般以区域为主。另外,信息化发展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动态发展性,规划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幼稚走向成熟。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地区,总是随着信息化实践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不断调整强化其发展规划。每三年对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一个调整是比较合适的。

(3)管理机制

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反馈制度,是促进各要素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信息化效益,确保信息化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和驱动力量。

这些制度应该包括:软硬件建设管理维护制度、网络 (校园网)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管员工作职责制度、课堂教学应用效果评价制度等等。

2.基础层

该层有硬件基础、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三个要素。

(1)硬件基础

硬件基础包括网络和全部硬件终端。硬件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教育信息化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处于接入层的校园网,是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硬件基础有两个特点,一是投资巨大,二是随着硬件的老化其价值迅速衰减。想避免投资的浪费,硬件建设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因需而建。在信息化工作中,要因为需要找硬件,而不是因为硬件找应用。

(2)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包括:各类功能性的网络平台系统(通知发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各类功能性专用软件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等)、各类工具软件系统(各种教学辅助工具、网络管理工具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等。

有什么样的软件,就有什么样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多寡、优劣,决定了信息化应用是否丰富、高效。

(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各类人员,在学校层面,人力资源包括学校领导干部、教师、技术保障人员(如网管员)、各类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兼职研究人员等五类。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了信息化工作的成败,例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将信息化软硬件资源有效用于教学活动中。

在基础层中,人是关键要素。如果把教育信息化系统比做一个人,那么,网络是躯体,软件是肌肉和血液,人就是整个系统的灵魂。

3.应用层

该层有教学应用、管理应用、人的发展三个要素。

(1)教学应用

信息化的教学应用,主要包括课程整合、教育科研等。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是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教育教学应用是信息化的主要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主要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有很多形态和很多模式。就目前我国教学实际来看,课堂教学应用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主要途径;教学应用项目,是提高教学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策略。另外,来自国外的有三种成功的专题教学应用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明日苹果教室、网络专题探索(Webquest)。

(2)管理应用

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

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导致软件开发不满足或跟不上实际需要;二是许多管理工作应该自上而下展开,而上级特别是教育部以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尚未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在管理应用中,教育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该得到贯彻落实。

(3)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发展两个方面。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是其根本目的,主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工具和无限的空间。

促进人的发展,是除教学应用外信息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应用。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两条主线。

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的要素一般是一个较低的子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对于一个特定系统来说,其他系统则是该系统存在的外部环境。所以,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是彼此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教育信息化的九个要素,每个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教育信息化子系统。例如,教学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要素,同时它自成系统,形成教学应用子系统,从而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子系统。

三、系统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

1.一般系统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方法,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地分析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此系统与他系统的关系,从而把握其内部联系与规律性,达到有效地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的。

2.系统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教育信息化要始终着重把握各个要素本身的发展状态、各个要素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信息化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综合地、精确地把握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系统论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对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1)把信息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说明了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的一个最重要原则。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在研究教育信息化问题时要牢固地树立全局观念,始终把教育信息化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信息化各要素如何布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调整,都要从有利于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出发。系统论认为,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要兼顾信息化九个要素的协同发展,不能过于强化或弱化某些要素。

(2)明了信息化系统的联系性和制约性

信息化系统的联系性和制约性,一方面,体现在信息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促进、依赖、联系和制约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正确理解各要素在信息化中的地位作用,权衡定量各要素的发展,而不能平均用力或失当用力。另一方面,体现在信息化系统与外部环境 (主要是教育教学环境)的联系和制约上。

教育信息化永远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具有鲜明工具性的教育要素,素质教育不会跟随信息化跑而成为信息化的奴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当前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教育怕是不能超越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育模式。信息化的教学应用要考虑这种现实。当然,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作用会促使教育加快改革。

(3)清楚信息化系统的动态性

教育信息化系统不是绝对的、封闭的和静止的,它总是存在于大教育环境之中,更是存在于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中,而与外界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受环境的影响具有开放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一方面,信息化的各个要素始终在发生着动态变化,已有的硬件系统在迅速老化、价值衰减,人力资源由于具有强烈的自学习性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等等;另一方面,信息化始终不断地从教育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另外,本地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和异地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可以从相互交流中获取外部的信息和能量。

(4)牢记信息化系统的最优化原则

教育信息化的最优化,要求信息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使信息化系统具有最优的结构和形态、能够发挥最优的应用效果。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研究和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化系统发挥最优功能。教育信息化工作,无论是建设还是应用,始终都要从最优化角度思考问题。

四、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已经10多年了,据估计全国总投入已经超过千亿元,但对这项工作的总结反思不多,目前的建设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在教育信息化系统结构的三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信息化系统的控制层面,理念出现了问题,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以及信息化再发展缺乏结构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考。其次,在基础层面,软硬比例失调、教师培训工作不到位,给应用造成困难。第三,在应用层面存在的问题更多,一是在教学应用中,缺乏资源软件,缺乏应用的需求分析,缺乏评价研究;二是在管理方面,信息化的应用空白点多,远远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应有的效果。

2.教育信息化领导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加强领导,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信息化工作机构是非常必要的。从系统论角度讲,一个信息化工作机构就是一个 “全息”信息化系统。

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尚不健全,关系没有理顺,工作职责尚不明确。教育部有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大多数省份也有省级教育信息中心,但是山东等少数几个省份至今还没有相关机构。

3.教育信息化目前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在宏观上缺乏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分析;二是在应用层面缺少了评价和反思;三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四是信息化带来的弊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克服;五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很大问题。

4.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两个亟待加强研究的问题

(1)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论科学研究。用系统论方法研究教育信息化问题,还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例如尚未发现数学建模,所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真正科学的高度。

(2)亟待加强对教育城域网得失成败的研究。教育城域网是教育信息化系统里面的一个特殊对象。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兴起源于教育部2000年的信息技术工作会议,发端于科利华教育软件公司,而2001年4月26日在《中国教育报》上俞晓鸿先生发表的文章《城域教育网:开启教育信息化新纪元》,对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兴建教育城域网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到现在,还有一些落后地区完全按照当时的模式进行教育城域网建设。

可以说,教育城域网对教育信息化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非常值得总结,也需要反思。

(编辑:王天鹏)

G434

A

1673-8454(2011)06-0019-04

猜你喜欢
系统论要素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