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论坛主题设计及互动中的*支架策略研究
——以论坛在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为例

2011-10-20 05:16张筱兰郝惠萍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发帖帖子支架

张筱兰,郝惠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网络学习论坛主题设计及互动中的*支架策略研究
——以论坛在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为例

张筱兰,郝惠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通过论坛发帖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文章主要介绍了论坛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的应用,以及论坛主题设计及互动发帖在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对论坛主题设计及互动发帖的支持,为网络学习论坛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提供了帮助。

网络学习论坛;支架式教学策略;教师培训

为提高四川、甘肃5·12地震受灾小学的教育质量,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资助下,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了基于交互式电视培训课程的 “灾区教师培训”项目。此次培训的对象为四川省北川、青川、什邡、绵竹及甘肃西和5个县区的5000名小学教师,培训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既有面对面的小组讨论汇报,又有网络平台中的交流讨论,充分发挥两种方式的优势,共同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中论坛的交流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长久交流的机会。

一、论坛及其教育功能

论坛也称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电子公告板”。它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公告发布平台。发布者将自己的见解或问题张贴于论坛,形成一个“讨论主题”,其他用户可以围绕该主题展开交流,也可以浏览、回复其他用户对此问题的意见或看法。用户每次撰写并发布的内容称为“帖子”。一个“帖子”一般包括题目和内容两部分,题目是对讨论问题简明扼要的概括,内容是对问题的详细界定与表征。[1]

论坛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在线同步或异步交流讨论,此外还有文件共享、站内E-mail、词典以及站内实时聊天等功能。目前,论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成为网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论坛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功能主要有:①在线交流讨论。利用BBS搭建在线交流讨论的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线同步或异步交流讨论的场所。在社交讨论、远程培训与教育、课堂教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远程教育中,可利用BBS平台开展在线专题讨论、网上报告会、网上问答等教学活动。比较著名的教育论坛有人教论坛、K12教育论坛、E度教育社区、奥鹏学习论坛等。②教学资源发布与共享平台。利用BBS的资源发布与共享功能,建立教育教学资源(文件、PPT讲稿、视频、图片)的共建共享平台,用户可以将有价值的资源分类上传至论坛,其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1]

二、论坛在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传递多少知识,而是在一次培训中,通过培训者、培训材料以及培训环境、理念的创设,点燃教师学习和思考的激情,促使教师愿意积极地就某些问题展开对话和交流,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梳理和思考,在这样一个氛围和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反思成长和专业化发展,而这恰恰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漫长过程。

网络平台中的论坛、Wiki、博客等一些交互工具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同步/异步的学习和交流讨论活动,满足个性化和永久性学习的需求。在中国—UNICEF“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借助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站(www.51elearning.org.cn) 上 的 网络课程平台帮助学员进行学习。此平台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交流互动方式。交流互动的方式主要有博客和论坛两种,博客是用来撰写和分享学习反思和心得体会的,论坛 (包括主题论坛和班级论坛)主要是让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和问题解答的。

主题论坛(也称主题讨论)是围绕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的。学习者在学习某个主题的内容时,可以围绕给定的讨论主题参与到讨论中。学员参与的形式可以是发起主题帖让其他人参与讨论,也可以以回帖的方式参与到别人帖子的讨论中。当然,作为发帖者也应该对其他学员的回帖给予反馈。在主题论坛中,学员可通过三种方式浏览、发布帖子,便于学员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其中,“课帖”为选择同一门培训学科的所有学员在某个主题论坛中所发布的帖子,“班帖”为同属一个班的学员在某个主题论坛中所发布的帖子,“我发的帖”为学员自己所发布的帖子。通过这三种帖子的形式,学员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查找所需的帖子,并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其他学员进行互动交流。

班级论坛中讨论内容相对开放,组织形式比较自由,主要用于本班内部的教务管理和交流,以及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班级论坛中,学员参与的形式与主题论坛相似,既可以发起讨论话题或问题,也可以在教师或其他学员的发帖中进行回复,参与到自己或别人的问题讨论中。在班级论坛中,有“班帖”和“我发的帖”两种帖子的形式。

三、论坛互动交流在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7月、8月份,专家团队分别对甘肃西和,四川北川、青川、什邡和绵竹五个县市的502名小学教师进行了 “灾区教师培训项目”第一轮资源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观察与评价”和“有效的课堂导入”两个模块。在此次的培训过程中,学员通过在论坛中进行发帖或回帖交流,对问题有了较深入的思考,能够比较有效地开展学员之间的网络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培训之外的时间里也能够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互相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但学员在使用论坛进行学习交流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主题讨论中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此次培训中,每个学习活动后几乎都有相应的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依据活动的学习内容,让学员在学习完一个活动之后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比如在学习“结构化课堂观察法”这个活动内容时,让学员就“你认为‘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化观察分析法’的特点是什么”来展开讨论。学员讨论的部分结果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学员回复的观点基本相同。这可能是由于这种问题的开放性不够好,讨论的空间不是很大,使学员在发帖的过程中就像回答问答题一样,只能单一地写上问题的“答案”,而并没有与其他学员展开交流,这样也激发不起学员讨论的兴趣。再比如:在问及“你认为导入在教学中重要吗、交流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这样的问题时,有位学员回答:“导入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嘛。”这样的回答并没有达到这个问题提问的目的。此问题的重点是让学员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可能由于问题的表述不明确,使学员没有理解问题的意图。因此,需要提供一些开放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员深入地去思考和交流,提升学员进行网络交流的热情。

2.学员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在主题论坛中,培训者给出了与学习活动内容相关的讨论主题,学员可以围绕这些主题发新帖或者回复别人的帖子。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员往往只是发新帖,通过发帖表达自己对此主题或问题的看法,而很少对别人的帖子进行回复,没有与其他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使讨论无法深入地进行。如图2所示,这些标题均为学员所发的新帖,但回复数却全为零。同样,如图3所示,在班级论坛中,学员也只是对辅导教师所添加的主题进行回复,而很少去自觉地发起新主题,与其他学员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学员只是针对一些主题或者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而并没有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这可能是由于成人的特点以及传统思想和环境的影响,使学员还没有形成积极地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讨论的意识,也没有养成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习惯。

3.没有制定完善的发帖要求和管理机制

在此次培训的网

络平台中,虽然设置了在平台上进行学习的计分系统,但对学员发帖的质量和数量却没有制定比较完善的要求,使学员所发帖子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混乱,难以进行管理和评价。这样,就使很多学员在发帖时不知道如何去写帖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去认真思考。发帖或回帖的内容常常很简单,甚至一问一答,寥寥数语,并没有深入到知识讨论的层面。有的学员直接从网上复制一段话粘贴进去,只是文字的堆砌,并没有达到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支架式教学策略对论坛中主题设计及互动的支持

1.支架式教学策略概述

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普利斯里 (Pressly,Hogan,Wharton-MeDonald,Mistretta,Ettenberger,1996)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2]支架式教学策略被定义为: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3]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去逐步攀升。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阶段,教师给予学生的引导和帮助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支持方式,都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图表支架和工具支架,运用这些支架的表现形式,可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同样,也能够为论坛中的主题设计和互动交流提供支持。

2.支架式教学策略对主题讨论中问题设计的支持

由于培训的学员都是一线的小学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并且非常喜欢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与用的融合。因此,让学员通过在论坛上以发帖、回帖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是非常必要的。此次培训的网络课程是由学习主题构成的,每个学习主题下又有若干个学习活动。在主题或活动学习完之后,会给出相关的问题供学员讨论和交流。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更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使学员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培训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教学服务。

在主题讨论中,讨论的问题可以采用问题支架的形式进行设计,使问题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学员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中,可以让学员去讨论“你认为有效教学的关键特征是什么?目前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落实了,存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如何运用有效教学的理念使你的教学更有效?”这样可以让学员从所学的理论知识入手,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再由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从而达到所学知识与自身教学经验之间的有效融合。

3.支架式教学策略对论坛互动的支持

(1)支架式教学策略对互动交流过程的支持

学员在参与主题讨论的初期,可能不知道如何参与到主题的讨论中,不能比较全面或深入地进行讨论交流,这时候就需要辅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反馈。教师可以在学员参与发帖讨论的初期,通过回帖的方式为学员的观点提出一些建议支架,或者对其观点中存在的疑惑或提出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可以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调动起学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员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提供范例支架,使他们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分析问题。在学员参与发帖的过程中,辅导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引导学员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或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评价和补充,不断地引导学员去发新帖和回帖,将讨论引向深入。同时,也能使学员养成一种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达到无需教师的引导,学员也可以积极地展开讨论交流的目的。

班级论坛是为了帮助同班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教学以及自己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班级讨论的初期,辅导教师可以发起一些自我介绍、共享博客地址等有助于学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主题,帮助学员打破陌生感,为以后的交流讨论提供“脚手架”。在学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起学员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有疑惑的问题,吸引学员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交流。

(2)支架式教学策略对互动交流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支持

只有建立发帖的管理要求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员发一些高质量的帖子。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既要有辅导教师的支持,又要有学员的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去管理帖子。为了使辅导教师能够更好地去管理帖子,也为了让学员所发的帖子能够引起别人的兴趣,使其他学员喜欢去浏览和回复,那么,就应为学员提供发帖时的建议,也就是为学员提供一些建议支架,这样可以直接地给予学员一些帮助,使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发帖。学员在发帖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①学员所发的帖子应言简意赅。帖子的标题应简洁新颖,以4-14字为宜,因为新颖的标题能够吸引别人的眼球,更容易使其他学员去回帖。同样,内容也是一样的,如果只是文字的堆砌,并且字数又非常多,别人就不愿耐心地读。所以就需要学员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不仅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还要能够引起其他学员的兴趣,让这种学习方式成为集体智慧产生的通道。

②合理发帖,关注回馈。由于成人的特点,大多数学员喜欢被别人认可,期待自己的发帖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应该建议学员发帖时要考虑内容与表达形式,发帖的内容要与学习主题相关,并且做到有理有据。交流讨论是多方你言我语而展开的,如果只是一方的观点,讨论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要想别人关注自己的帖子,发帖者对回复者也要有一定反馈。

③积极参与回帖。学员应该多以回帖的方式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了解别人发表的观点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其他学员的帖子进行评价。也可以谈谈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或提出的疑惑,从而加深学员之间的交流。

辅导教师应及时地浏览学员所发的帖子,对有问题的帖子进行回复,参与到学员的讨论中,也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去发起一些学员感兴趣的主题,这样可以使大家有话可说。对比较好的帖子,可以置顶或设为精华,既可以以范例的形式提供给大家,又可以鼓励学员端正态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无关帖、无内容帖、重复发帖等一些无效帖应及时进行封杀或删除,也可以在公告或回复中加以提示,鼓励学员多发一些高质量的帖子。

结束语

论坛发帖为学员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对讨论问题的设计以及对学员互动交流的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学习和交流。但学员在论坛中进行互动交流是一个比较复杂、较难控制的过程,对论坛交流中的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1]郭绍青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18-21.

[3]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1-92.

(编辑:鲁利瑞)

G40-057

A

1673-8454(2011)06-0085-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教师职业导向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9XJA880007)。

猜你喜欢
发帖帖子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英议会掏钱让议员学如何发帖
暴力老妈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发帖与跟帖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