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返乡就业环境发挥“归雁经济”效应

2011-10-23 00:33徐锡广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工政策

■ 文/徐锡广

创造良好返乡就业环境发挥“归雁经济”效应

■ 文/徐锡广

农民工问题已到了一个拐点,从原来的打工经济嬗变为“归雁经济”,如何全面把握和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积极顺应时势,大力引领与推进,发挥好归雁经济效应,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相当的时代意义。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广大农民工还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高房价、看病贵、上学贵使他们只好望城兴叹。基于对家乡资源、市场、商机等相对熟悉和人脉渊源的内心体认,在有一定的积蓄,学有一技之长后,希望离土不离乡又能家庭团聚的内因驱动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愿望愈显强烈。加之东部产业因劳动力价格抬升、节能减排、拉闸限电等原因,一些东部产业在升级换代中也开始寻求突围,向贵州这样劳动力相对便宜,电煤水等资源能源较为丰富的西部省份转移已成必然。

可以说农民工问题已运行到一个拐点上,从原来的打工经济嬗变为归雁经济,如何全面把握和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积极顺应时势,大力引领与推进,发挥好“归雁经济”效应,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相当的时代意义。

镇宁自治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成功创建,是企业(农村信用社)牵线,政府搭台、全力推动的结果,也是农民工带业(水晶加工)返乡的一个成功范例。

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就业工业化,就地城镇化,就地市民化,从而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可有效地解决好工农统筹问题和城乡统筹问题。

领导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

作者(左二)与入驻镇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农民工交谈。(作者供图)

从现阶段来看,农民工回乡创业还存在经济规模小(小企业、小项目、小资本),产业层次低,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是最大的最好的创业环境,而领导是否重视来源于认识。实践中,有些领导认为农民工创业,没有多少税收,小打小闹没意思,有些认为是“赔钱货”,投入大量资金搞基础设施,猴年马月才收回,回报率低且周期长,甚至有可能打水漂,得不偿失。

组织不到位。一些领导不够结合实际,找不到切入点,有好的想法却没有好的办法,致使事倍功半。有些存有畏难情绪,不愿下力气抓,不动脑筋不动真格不动感情,敷衍了事,致使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机构削弱或形同虚设,农民工小老板找不到对口的帮助和服务,自找自吃,自生自灭。

服务不到位。一些部门尤其是市场执法部门存在衙门化作风,官本位思想,重管理轻服务,重检查轻支持,动辄罚款,却很少主动上门服务。

政策不配套。一方面,优惠政策配套不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缺乏明确、具体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策上有失公平,创业主体之间享受不同的待遇。比如,招商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实行特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因项目规模小,既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相应的特惠性政策和多项服务。优惠扶持政策的二元性,在促进发展效率的同时,着实影响了创业的公平。

信贷不容易。返乡创业者虽在外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多数人只够创办项目的前期投入,缺少流动资金保障正常生产和营运,往往创业未半,就成涸辙之鲋,生产发展陷入窘境。企业初创或因缺少有效抵押物,获得贷款支持不容易。另一方面,信用担保体系发育迟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尚未构建,返乡创业者无法得到融资担保支持。

创业能力不足。总体看,返乡创业者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策划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都比较弱。

“有形之手”因势利导返乡创业

“归雁经济”尚在襁褓之中,培育和发展“归雁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强力弥补现实市场配置力的不足,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着力,因势利导返乡创业。

加强学习宣传,构建创业文化。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深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产业西移,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抓大也不要放小。抓大项目,解决GDP,培植税收财源,实现加速发展,抓小项目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和空巢老人及留守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两头都抓,一头是实现发展跨越,一头是促进民生和谐。要把创业文化建设落实到第一要务主题上,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主线上,落实到培育创业主体上,用创业实践培育创业文化,用时代要求发展创业文化。要着力构建平台,创新活动载体。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与不懈地推动,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氛围,形成“敢闯天下、敢为人先、敢创大业”的创业文化,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优化政策激励,积极推动返乡创业。 在政策思路确立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有效支持和促进创业主体的快速、健康发展。在政策设计上,克服和消除过去产业发展中“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坚持凡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均向返乡创业者开放;凡涉及招商引资的系列优惠政策均放大到返乡创业主体;凡创业主体均可享受优惠扶持政策的阳光沐浴,充分体现政策的实用性、普惠性、公共性,激励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发展。在政策安排中,基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的现实羸弱性,给予倾斜优惠,通过资助返乡创业、优惠税收规费、倾斜信贷支持、宽松用地政策、扩大社会保障等措施最大化地放水养鱼。

建设创业载体,培育壮大创业群体。农民工返乡创业不再是农村贫困人口的空间平面转移,实质是城市资源下乡,需要积极而有效地承接。创业园区是培育与发展创业群体的有效载体。建设返乡创业园区,利于整合有限资源,减少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利于企业集中集群,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是加速发展壮大“归雁经济”的有效途径。

突出教育培训,提升成功创业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返乡创业者要实现顺畅的发展,必须具备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因而须突出返乡创业者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二是紧贴需求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加强政府服务,促进“归雁经济”发展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主体,引导和服务政府是主角。在培育和发展“归雁经济”的工作中,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进行适时引导和务实服务,努力形成服务创业、共谋发展的局面: 一是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统筹返乡创业实践;二是开展全程有效服务,满足创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化创业环境治理,构建良好创业生态。

总之,无论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党执政的高度来看,都应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全力以赴地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权的工作,让农民工放心放胆创业,致富脱贫,融入城市,最终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市民,让“农民工”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作者系团省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现挂职任镇宁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 编辑/李盈)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工政策
政策
政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助企政策
政策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