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拼三超”推动石阡发展跨越

2011-10-23 00:33赵贡桥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
关键词:石阡石阡县全县

■ 文/赵贡桥

“三拼三超”推动石阡发展跨越

■ 文/赵贡桥

“三拼三超”推动跨越是石阡在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增比进位大幅提升的新背景下,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而提出的新精神。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跨越的共同思想、共同要求、共同行动。

近年来,石阡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发展脉搏,按照“打基础、办工业、兴产业、重民生”的工作重点,绘制了“两高两铁三中心”(两高指思南经石阡至剑河、江口经石阡至瓮安两条高速公路;两铁指兴义经石阡至黔江、万盛经石阡至广州两条铁路;使石阡形成中国武陵山温泉度假旅游中心、营养健康产业基地中心、以茶叶石材产业矿泉水为主的物流集聚中心)的宏伟蓝图。

为了确保宏伟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进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新跨越,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增比进位、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石阡县以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提出了“三拼三超”精神(“拼智慧,超常规创新;拼干劲,超常规付出;拼效益,超常规发展”),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跨越的共同思想、共同要求、共同行动。

“拼智慧、超常规创新”——就是要激发全县上下、各级干部最大的聪明才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的工作潜力;要勇于在观念上创新、敢于在运行机制上创新、善于在工作方法上创新。

作者(前左一)在坪山现场推广茶园的科学化管理。(钱德佳/摄)

要创新体制机制尤其是强化干部的管理与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要把干部的智慧和潜能最大化发挥出来,突破常规的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不断创造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汇聚民智,为推动石阡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当前,“十二五”纲要“两高两铁三中心”的发展主体框架已搭建,最可喜的是又争取到省政府、省交通厅同意,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公路可进行前期工作;同时,县综合实力在全省逐步提升。这些跨越,来之不易,是全县上下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广集民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建立健全促进发展和考核的追比进位机制。制定石阡县作风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追比进位机制及考核办法,各乡镇各部门在完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目标考核和重点工作绩效目标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把作风建设及“四帮四促”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内容,设定追比进位目标,展示追比进位工作进展和成绩。此外,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治理“慵懒散”现象。对不顾大局、“吃拿卡要”、“拖拉懒散”等现象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向县委汇报。

创新载体,注重结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一是推行公开承诺,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扎实开展领导点评工作。三是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做到群众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到哪里,党组织的影响就扩大到哪里。在全县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在干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分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特别是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褒奖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让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无立锥之地。

“拼干劲、超常规付出”——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在工作中拼出最大的闯劲、拼出最大的韧劲、拼出最大的冲劲;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血。

干是硬道理,没有干,一切规划和蓝图就如“海市蜃楼”。今后五年是石阡面临的大好发展机遇期,全县上下要团结聚合,奋发自立、追求卓越,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向,同步同力,要一个思路干到底,一个目标盯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句话就是要干,发挥最大的冲劲、最大的闯劲,心无旁骛的干。不争论、不懈怠、不折腾,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做到付出再付出。冲出常规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放开手脚一鼓作气、不松劲地干、苦干实干科学干,干出活力,干出凝聚力,干出战斗力,干出向心力。如此,才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和不竭的动力,形成干大事,干实事,干成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要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坚定信心不动摇,继续发扬再苦一点、再累一点、再奉献一点的拼搏精神,把干部职工的闯劲、冲劲激发出来,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当前,石阡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全县干部职工要做好比以往都付出得更多、更辛苦的思想准备,要以“创先争优”和省委提出的“三个建设年”及“四帮四促”活动为切入点,找准发展的载体,切实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同心合力,奋力拼搏、凝心聚力,为石阡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石阡县作风建设年工作细则》、《石阡县设立“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的工作方案》,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设立“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服务能力。同时,认真开展征求意见和民主评议工作。邀请服务对象、投资者、企业主、单位职工、商家代表、信息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代表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现场评议,对所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行民主评议,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

“拼效益、超常规发展”——就是要在项目推动效益、产业推动效益、城镇推动效益上有重大突破。进一步使我县在全省综合实力上增比进位;要在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效能建设上进一步加快速度。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实力弱、基础条件差、结构不合理,这就是石阡的县情。虽然石阡经济总量小,工业“短腿”,但石迁有地热、矿产、石材、茶叶等丰富的资源优势,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贵州省长寿之乡”等品牌优势已经形成,生态茶产业建设重点县、支农资金项目整合试点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政策性扶持已经形成,发展潜能和空间巨大。

石阡县将通过实施“三个四”工程(“三个四”工程,即抓住茶叶、温泉、新型工业、旅游四大产业工程,建好万亩有机苔茶、万亩优质烤烟、万亩生态种草养畜和万亩新型工业园区四个示范园工程,夯实交通、水利、城镇、民生四项基础工程),扎实推进“围农兴工、资源兴工、旅游兴工”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实现齐头并进,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逐步让石阡“强筋壮骨”。

基于此,石迁要高起点定位“十二五”发展目标,千方百计抓经济发展,用足政策,抓好机遇,认真编制、储备一批好项目,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上大项目,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和督查工作,不断优化服务和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高效石阡,统筹推进“三个四”工程建设加速发展。

重点要加大推进项目建设力度,把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找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工作措施,推动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和后续服务工作,确保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及早建设。

积极开展“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专项行动。优化环境,聚集要素,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抢抓机遇,破解瓶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到目前为止,全县在建项目108个,总投资485640万元。今年,全县已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个,签约资金148500万元。其中,新建项目5个,到位资金10500万元;续建项目28个,到位资金422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52700万元,占年度任务数15亿元的 35.1%。

此外,抓紧“项目建设年实施细则”的落实,建立健全有效推进、各方协作、竞争赶超、督查考核、奖惩激励五大推进机制,全力抓好108个建设项目。全面提速续建项目,实行倒排机制,定周、定月、定季度落实施工进度。1~3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87万元,同比增长171%。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石阡县“十二五”规划蓝图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两高两铁三中心”。

(作者系石阡县委书记 编辑/徐菁)

猜你喜欢
石阡石阡县全县
矢志拔穷根 教育润春华
——石阡县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太子参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石阡温泉自然的馈赠
石阡精萃 绿野仙境
爱心是人生最靓丽的风景“心无尘·爱无界”关注石阡灾后重建慈善晚会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