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2011-10-23 00:33叶小文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
关键词:奈斯政治协商协商

■ 文/叶小文

创造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 文/叶小文

叶小文 毕业于贵州大学哲学系,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等职。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宗教七日谈》等。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人民当家作主。

邓小平同志30年前就说过:“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30年过去了,“经济上赶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而“政治上创造”的难度似乎要大得多。

对此,不时有来自西方的批评、责难。有的表露了用其政治制度的模式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普适价值和绝对标准,来对中国照搬照套、削足适履的政治天真;有的则包藏着企图将“颜色革命”从苏东推到中亚、从中亚席卷非洲,再从非洲蔓延到中国,搞乱中国、颠覆中国的政治祸心。对此我们要头脑清醒,不因人家的说三道四、风吹草动而乱了自己的方寸。

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崛起,不仅归因于经济政策的成功,也表明我们的政治制度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自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必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十年后我们党将100岁,共和国也将72岁。70多年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算老,而对一个年届百岁又连续执政70多年的党来说已是资格很老的了。世界上这样的党并不多,能长治不衰、青春永驻的更罕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新的十年直到本世纪中叶,党将面临如何长期执政、再创辉煌的考验。中国能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关键时刻的冲刺?

最需要关注、需要沉思的莫过于在民族复兴大业即将辉煌实现之时,我们如何避免功亏一篑,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与黄炎培先生的“延安对”里就说过,我们找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民主。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奈斯比特,在其《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提出,美国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是一种“横向民主”,符合其文化传统和国情。而中国实行的民主制度,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是一种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政治模式,是与西方的“横向民主”不同的“纵向民主”。奈斯比特认为,这一模式显然是中国30年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奈斯比特正确地看到了中国国情对于政治体制选择的基础性作用,看到了“纵向民主”的特点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于“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但他未能进一步剖析,如何实现这种有效结合并确保其民主性质?如何做到不断地“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使“纵向”也能“民主”,也是“民主”?

其奥秘,就在于“协商民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人民当家作主;它与选举民主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重民主架构;它在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社会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它促进了平等、合作、和谐、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协商民主”实施的关键,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此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将其作为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作为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胡总书记所要求的,各级党委都要“增强开展政治协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施的前提,在于参与方平等相待,协商的环境友好、氛围融洽、关系和谐,协商当然需要主持和主导,但主持应公正公道、善于整合,主导要让人说话、导出真知;实施的保障,在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使协商制度科学化、公开化、具体化,使协商过程可规范、可操作、可监督,推动政治协商从制度设计到制度实践的重大跨越;要创新形式,不仅在政协组织内协商,也可在基层、在社会组织之间协商。不仅在会内协商,也可在会外协商。不仅在书面协商,也可在互联网上协商。

当前,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能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并且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协商民主”作为中国正在“创造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的一种成功实践,大有可为。

(编辑/徐菁)

猜你喜欢
奈斯政治协商协商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共舞一曲
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神起源的语言学浅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法庆祝“喜剧之王”百年诞辰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北欧经验与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