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2011-10-28 04:50张加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信仰人生生命

张加明

(武汉工业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武汉 430023)

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张加明

(武汉工业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武汉 430023)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更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武汉工业学院生命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生命认识正确、生命态度积极、生命价值观健康、生命信仰科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认识有偏差、生命态度消极、生命价值观有缺陷、生命信仰缺失。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加强生命教育。因此,高校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

生命观是对生命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生命认识、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生命信仰。大学生生命认识淡薄、生命观发展不完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继下岗人员、破产者、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种种心理扭曲不良现象及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见诸于报纸和网络。为什么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居然成了少数天之骄子人生终点呢?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发放四百份问卷,回收386份,其中男生203份,女生183份),初步结论如下:

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

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表1 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而32%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力的表现。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都承认面对伤害动植物的行为时自己没什么感觉,对生命伤痛抱有漠视态度。对“你怎样看待大学生伤害他人现象”,91%的大学生认为是对生命的冷漠和残忍,有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是可以理解的。动植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是整个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动植物的生命是这样态度,这不是很可怕吗?有9%的极少数大学生认为伤害他人现象是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并且可以理解,这不是更可怕吗?难怪有人遇到一点点矛盾和困难就伤害他人生命或抛弃自己生命。看来,我们的天之骄子对生命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必须加强生命教育,以避免他们以后走上错误的道路。

二、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态度消极,感受不到生活乐趣,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压力,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生死观

大学生在短暂的一生中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离不开对生命的感悟和态度。那么大学生的生命态度是怎样呢?

调查显示,“你对自己前途的想法”,67%的大学生充满信心,19%的大学生则顺其自然,还有14%的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理应充满信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上报国家,下能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在“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吗”的调查中,只有59%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而41%学生认为自己乐趣并不多,这表明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并不精彩。“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觉得生活充满乐趣,才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珍惜生命。在随后的压力来源调查中,21%认为是经济问题,42%认为是感情问题,52%认为是家庭因素,而57%认为是学习因素,63%认为是对前途的担忧,另有10%认为是社会剧变,13%认为是人际关系。可见,大学生已走上人生新的征程,大部分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可忽视的是有38%还停留在感情困惑阶段,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认识还不够成熟,容易走进感情困惑的死胡同。

表2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态度

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面对激烈的人生竞争,机会稍瞬即逝,我们必须学会调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新情况。在“面对压力你会以何种方式应对”的问卷中,41%的受调查大学生寻求自己解决,19%寻求发泄,28%会选择求助他人,另有12%则逃避现实。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积极面对遇到的难题,生命才更有意义,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9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必然的事,1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很可怕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很坚强,也很脆弱,只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三、大部分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但有极少数同学对生命价值观理解存在偏差

大学生作为有理想的一代,应学会解剖自己,探索生命的真谛,思考人活着究竟应做些什么。

表3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一年,你会怎么做对”,有78%的受调查大学生选择好好孝敬父母,13%的大学生则会珍惜时间学习和工作,9%的大学生选择了尽情享乐。可见,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孝敬父母来回报对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反思人活着究竟应做些什么。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尽情享乐,碌碌无为而过,对人生价值理解存在偏差。另外,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的选择,48%的大学生选择比尔盖茨,9%的大学生想成为刘德华,43%的大学生会去做孔繁森。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社会中的佼佼者,要向精英阶层看齐,确立自己的理想,理应对人生有比较高的追求。

四、大部分大学生确立了科学的生命信仰,且信仰不再单一,但少数同学信仰缺失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与信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正确的信仰教育。

调查中,90%的大学生认为人生需要信仰,10%的大学生尚不清楚。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信仰,11%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信仰,18%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人生需要信仰,且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还没有生活的目标,不知道人生应追求些什么,这部分群体是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关注的重点之一。

表4 大学生生命信仰

信仰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范畴,大学生有怎样的信仰,与一国的社会历史不无关系。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几代人追求的信仰和理想。今天,东西方各种思潮传入我国,人们的思想正经受着一次深刻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再是人们唯一的信仰。在“你的信仰是什么”的调查中,30%的大学生坚信共产主义,21%的大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的大学生信仰基督教,8%的大学生信仰伊斯兰教,2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们的社会正向多元方向发展,学生们的信仰也不再单一。

五、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对他们加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最终培养人文关怀精神,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质。简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从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到认识生命的社会属性,最终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生死观。

表5 大学生生命教育意识

“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应开展生命教育”的调查中,91%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仅9%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加强生命教育已是众多学子的迫切期望。而与之相反的现实却是许多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比较缺失,“你所在的学校经常开展生命教育吗”,58%的大学生认为从来没有,42%的大学生选择偶然会有。“你认为应该采取那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40%的大学生认为应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10%的大学生认为应举办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50%的大学生认为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可见,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极度渴求并希望高校能有效开展生命教育。

随着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及高校生命教育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观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信仰已经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日趋科学; 90%以上的大学生对高校是否开展生命教育持肯定态度,这表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正在增强,他们渴望对人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可以预见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将更加健康,他们对生命教育的意识也会从被动走向主动,生命教育将会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1] 丁严.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江南论坛,2007,4.

[2] 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7,2.

[3]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河滨.论生命教育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J].浙江教育科学,2006,4.

G41

A

1008-7427(2011)04-0053-02

2011-02-23

1.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国学热与武汉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项目编号whsk10052);2.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教育功能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b183)阶段成果。

作者系武汉工业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信仰人生生命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