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数学课堂的源泉和动力

2011-10-31 02:07王淑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3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笔者生活

王淑艺

让生活成为数学课堂的源泉和动力

王淑艺

数学的抽象性常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起来了无兴趣。其实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严密性、逻辑性,如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和妙用,学生自然兴趣大增。以生活情景为背景进行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并能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且加以解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生活成为数学课堂的源泉和动力呢?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因此,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实际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

比如在进行“求平均数应用题”这一节时,笔者尝试运用身边的事实导入:“同学们,上星期我校对班级的黑板报进行了评比,这是我摘录的一部分成绩(表1),请同学们评判一下哪个班的成绩好。”学生听了以后,兴致很高,又很谨慎。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索、讨论,很快想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判断。

表1 成绩对比表

数学教师就是要善于联系实际内容,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数学趣事,并把这些材料引进课堂,给传统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2 走出教材,给数学寻找生活原型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数学通常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往往让学生感到真切,在解决了实际问题后学生又会感觉到自豪。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一头扎进教材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抽象成数学模型,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比如让学生算一下自己早晨最迟几点起床来上学不会迟到,他们纷纷说出时间,以及列出穿衣、洗漱、吃饭、路程中等所用的时间。然后笔者又说如果自己做饭,怎样安排时间呢?他们又纷纷讨论,对时间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序的兴趣,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实际问题入手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也不能局限于数学学科,要敢于将教学延伸到课外以及其他学科。

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模型,从而形成并逐步提升数学思想。

笔者在进行“利息和利率”这一课的教学时,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让他们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到银行,上这节之前让他们把钱取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很多的问题,接触到本金、利率、利息等概念。上课时笔者让学生互相讨论存钱和取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教学,学生不但理解起来更轻松,而且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问题的发生、提出、加工、解释的过程。

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校长室门前有一块空地准备开发,制作一个开发方案图,要求里面有学过的平面图形,并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种植园的周长要相等。学生接到任务后,忙得不可开交,还真像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测量、计算、绘图。几天后,学生合作交上一份既美观又有创意的设计方案,交流设计心得过程中学生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面积却不相等,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知识的收获。

通过这两次活动,笔者发现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实践、探索、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将这些概念行动化,就是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其成为数学教学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就会从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琐事出发,寻找到数学中的生活原型,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就会真正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五道口小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27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笔者生活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