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1-11-04 08:42吕茂利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学导式微生物学病案

吕茂利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教研室,黑龙江大庆 163312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吕茂利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教研室,黑龙江大庆 163312

目的 探讨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教学效果。 方法 对2009级护理6班50名学生采用病案学导式教学法,2009级专科护理7班48人采取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通过阶段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比较两个班的教学效果。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总成绩、主观题成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问卷调查反映较好。 结论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微生物学;教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中的医学微生物学既是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也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是一门较早讲授疾病的学科。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师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思维方法,他们才会拥有一生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笔者在2009级护理专业部分学生中引入病案学导式教学法进行尝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级专科护理6班50人为实验班;2009级专科护理7班48人为对照班。两班均为笔者所在学校按录取分数段统一招生,随机分班,学生素质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对照班采取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实验班在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采取病案学导式教学(主要在细菌各论、病毒各论中进行,共计12学时)。

1.3 效果评价

通过阶段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比较两个班的教学效果。

1.3.1 客观指标 对微生物学细菌学各论部分进行2次阶段考试,病毒学各论部分进行1次阶段考试,以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 主观指标 采用自填式问卷、无记名方式,对2009级护理6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等的作用显著,实验班对此方法的评价满意率均较高。见表1~3。

3 讨论

病案学导式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有重大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3次阶段考试总成绩、主观成绩比较,P<0.01,实验班与对照班3次阶段考试客观成绩比较,P> 0.05。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总成绩比较( ± s)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总成绩比较( ± s)

组别 阶段考试一 阶段考试二 阶段考试三实验班 71.680±5.839 76.060±6.270 79.760±6.874对照班 68.271±5.418 68.875±5.022 70.042±5.849 t 2.993 6.682 8.000 P<0.01 <0.01 <0.01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中客观成绩比较( ± s)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中客观成绩比较( ± s)

组别 阶段考试一 阶段考试二 阶段考试三实验班 41.720±5.610 43.480±4.092 43.740±3.779对照班 42.833±4.728 43.500±4.552 42.729±4.226 t 1.060 0.023 1.249 P>0.05 >0.05 >0.05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中主观成绩比较( ± s)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阶段考试中主观成绩比较( ± s)

组别 阶段考试一 阶段考试二 阶段考试三实验班 29.960±2.070 32.580±4.272 36.202±3.191对照班 25.396±3.729 25.375±3.337 27.313±3.708 t 7.532 9.279 12.476 P<0.01 <0.01 <0.01

3.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及自主学习能力

病案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能激发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向往,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2 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选择有代表性、争议性的病案,使学生在自学、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问题和争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锻炼创造性思维。

3.3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病案学导式教学的课堂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自由发言、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精讲、评价相映成趣,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3.4 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应用病案学导式教学使微生物各论部分教学过程与临床医生诊疗程序相似。学生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培养临床思维。

总之,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笔者的基本思路是将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缩短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2]。从教学效果分析,病案学导式教学在微生物各论部分教学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病案学导式教学法的深入推广和应用,这一教学改革模式必将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3-5]。

[1] 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2] 王燕,陈群,李国明.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医学药杂志,2006,19(2):219-220.

[3] 王建雄,赖燕蔚.逆向式联合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5):726-727.

[4] 郭威.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52.

[5] 李晓明,董淑英,祝晓光. “学导式”教学法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11-112.

R-4

C

2095-0616(2011)14-150-01

2011-05-27)

猜你喜欢
学导式微生物学病案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微生物学名词
“学导式”教学法在中学短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