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调查与分析

2011-11-07 08:04郭少东胡志容赵小刚周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郭少东,胡志容,赵小刚,周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调查与分析

郭少东,胡志容,赵小刚,周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高职会计人员传统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新需要,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应适应会计职业的要求,与时俱进,在现有教学条件与教育技术上大胆创新。结合会计专业特点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文章在对高职授课教师、高职会计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分类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所帮助。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特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专门技术人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在不断改变,从“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实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专业细分化,课程设置较多、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较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课针对性差,课时不足、学生毕业出路窄、上岗适应慢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合理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只有通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们“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在深入的社会调查和严谨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报告相关情况,并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相关看法。

1 调研情况综述

1.1 调研目的

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准确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核心,课程设置不是各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它应体现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育思路,要能很好地贯彻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已势在必行,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为更好地了解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需求情况,项目组从调查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思想、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现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改革方向等进行广泛调研。

1.2 调研对象

在2010年暑假期间,我院会计与金融系组织了针对我院2007~2009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广泛调查。其中共发放个人调查表250份,收回调查表227份,回收率为90.80%;对各类用人单位共发出调查表50份,回收42份,回收率84%;对本系及校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发放问卷60份,回收47份,回收率78.33%。

1.3 调研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研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针对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在的重庆市特别是主城区有关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走访,并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质量、规格要求等进行全面调查。

二是对我院2007~2009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相关文化、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调查学院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适应性等。

三是对一部分会计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会计专业一线教师对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改革探索的思考等方面的信息。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

2.1.1 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选择《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模拟实训》课程重要的达到100%;选择《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经济法》《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实训》《会计报表分析》重要的均超过95%;选择《企业纳税会计》《税收筹划》课程重要的在90%以上。而有些课程毕业生却认为用途不大,或者根本就是形式,没有收获,如《毕业论文及答辩》。数据显示,选择《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的均低于40%,这些信息在课程体系改革时可以作为删改或选修的参考。

另外,从学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看来,《税法》《税收筹划》《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学生的财务战略管理知识和财务战略思维能力需要增强。

2.1.2 关于课程体系的实施

通过调查数据(如图1、图2所示)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其中,有66.67%的学生认为学院需要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有81.50%的学生认为学院会计专业实践课课时不够。

图1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加强内容分析

图2 会计实践课时充足性调查

2.2 职业技能的培养分析

调查显示,选择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基础等技能的达到80%以上。纳税申报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有些技能的实用性不强,选择程序设计、财经应用文写作的人数较少,但是调查统计还显示,急切需要加强的是学生的财务分析的写作技能的训练。

2.3 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及就业定位分析

2.3.1 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用人单位反馈,比较紧缺的是会计核算岗位人才,税务会计人才、财务管理岗位人才。学生比较不熟练的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报表编制能力、纳税申报实务、成本核算、内部审计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税费计算与申报技能满意度不高。

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分别是会计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管理协调、适应能力等素质,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从事会计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在走访中,用人单位提到,学生毕业后,“大都必须经过实习和岗前培训才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面对企业的全真业务环境不知所措,即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在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2.4 会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体系改革的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拓宽了调查的范围,对工作在一线的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得出来,教师们对于课程体系改革是积极的,主动的,他们有很多创造性的实践,也有很多的困难和困惑。

调查结果表明,有87.5%的教师认为会计专业课课时不足;有75%的教师认为,现在的会计教学与以前相比“无大的改进”。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应该调整会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5:5或4:6(如图三所示)。一堂会计专业课的“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实践”比例应以5:5为宜。而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改革的出路“关键就在课程体系”的占48.94%;选择“关键在教师”的占19.15%;认为“关键是教学硬件”的占29.79%(如图四所示)。

图3 会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设置比例建议

图4 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改革出路建设

当然,教师们提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系统工程,仅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受制于学院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和管理体制等。

3 调研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

3.1 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工学交融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出,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定位还存在一定偏差。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尽快摆脱传统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学科性已成为共识,强调实践与突出技术(知识)应用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致行动。

高职学院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要将实验、实训、实习到最后的顶岗实习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与实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普适性培养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

From the potency data,the non-linear equation was regressed with GraphPad Prism 5 in the same orthogonal coordination,y=-0.0525+0.9452/[1+10(30.4870-10.52x)]in CFA group(n=7,r=0.9727),or y=0.1026+0.8780/[1+10(27.1425-8.565x)]in SLP group(n=7,r=0.9595).

为此,必须设计“工学交融”的课程体系,“学”,即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科学文化基础,学好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潜力;“工”,即工作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岗位化、任务驱动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理论实践、实习、实训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工学交融就是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渗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达到“素质优良、技能精湛、工学兼备、个性成长、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3.2 理论课程设置体现综合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从会计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要求出发,按照会计实践规律重新构建,对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优化,考虑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1 采用“通专结合”的模块课程结构

逐渐淡化过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界限,便于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体为“职业基础模块”面向职业行业的宽基础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具备为职业岗位以及职业迁移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技能模块”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必须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岗位化”、“任务驱动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理论实践、实习实训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职业延展模块”是面向学生的职业岗位偏好、职业知识的拓展以及职业岗位发展所应储备的知识和能力,学生自行选修相应的课程。

3.2.2 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以“适用”“够用”的原则,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综合和整合。必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协调发展。注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中体现学习做人和学习做事的要求,特别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增加一些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删除一些意义不大的课程,如毕业论文及答辩,可以用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等替换。就每门课程而言,也应调整其课程标准,尤其是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的内容比例和时间比例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时序,严格按任务驱动的要求,设置问题情景,学习相关知识,达成工作任务。

3.2.3 创新会计专业教材开发模式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不完全囿于规划教材。教材体例更多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理论,并很好地解决任务问题。教材内容要具备相当的灵活性,尽量模拟企业业务实际环境,给学生判断业务问题本质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教材的例题自成一个系统,展现一个企业的比较完整的仿真的业务全貌。

3.2.4 实行会计双证融通,实现技能证书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相结合

我们知道,会计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即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校期间应将有关知识纳入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开设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几项内容联通,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双证融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同时为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学生以后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3.3 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3.3.1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兴趣和专业实践意识

高职会计专业可在继续加强现有实践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将兴趣小组、会计实践操作比赛、会计创新、会计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珠算、点钞、会计书法等)、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几部分,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3.2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校内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

可以设置会计岗位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银行结算模拟系统等,让会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体现,并能提供相应的模拟操作训练,还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并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承担社会代理记账、会计咨询、审计、代理纳税申报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审计基础工作实践课程实践,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

3.4 创造优良教学科研环境,造就创新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无论是改革专业培养目标,还是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师。本次问卷调查,有30%的教师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硬件的配备、教学科研环境的改善。主要措施包括:

3.4.1 加强教师培训,改变会计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师会计专业知识、增强教师会计实务技能

合理制定学院或系部专业教师培训进修规划和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会计专业课教师参加有些权威机构的培训,旨在通过接受最新的会计行业资讯,改变教师的观念理念。组织教师到专业科研机构或高校参加专业学习,拓展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会计教学的需要。还应该规定或安排教师周期性地到企业或专业服务机构,参加顶岗实习,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不仅包括专业的综合模拟实践,也包括课程相关的专项专业技能的实践。

3.4.2 改善教研环境,建立教研激励机制,以研促改

学院应着力改善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全网络教学环境,购买充足的网络资源和专业图书杂志,打造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的开放互动。

学院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科研。努力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时间开展教学科研。科研信息公开透明,科研项目申报机会均等,鼓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教育科研,以科研创新促进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

3.4.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落实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有28.14%的学生认为影响会计学习兴趣的因素是“自身的学习态度”;有65.8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其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受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影响的。项目组认为,必须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流程,按“工作任务-任务准则-任务处理”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遵循“目标任务-所需知识-理解知识-知识应用-达成任务”的顺序,来开展会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

没有一成不变课程培养体系,随着知识的更新,职场需求的变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动态的过程。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重庆市高职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职场的要求和授业者的一些思考,这是我们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根据本次的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我们将不断改进会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刘书兰,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J].财会通讯,2008,(7).

[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3]周永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致富时代,2010,(9).

责任编辑 周丁力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ccounting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GUO Shaodong;HU Zhirong;ZHAO Xiaogang;ZHOU Ping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 of accounting personnel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advance with tim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ccounting professon,which demands a bold innovation in current teaching condition and technique.Rely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subject,the innovation of its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will cultivate the personnels fitting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Through respectively analyzing and reseach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accounting major graduates and employers,and questionnaire,this thesis tries to do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it mad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accounting major;curricular system;educational reform

G718

A

1674-5787(2011)01-0085-04

2010-11-30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2—117),课题负责人:郭少东。

郭少东,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之路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