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冬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2011-12-08 14:02唐灿喜和丽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吸收量拉线青稞

唐灿喜,和丽琼

(香格里拉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推广中心,云南香格里拉674400)

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属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其子实无外壳,故又称裸大麦、米大麦等。青稞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早熟、营养均衡等特点,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青稞β-葡聚糖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4大生理作用。一些专家还认为β-葡聚糖有抗癌作用。青稞是香格里拉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在海拔1 450~4 500 m地区,冬春两季都有种植。冬季栽培一般在海拔2 500 m以下沿江河谷地区,即金江、上江、五镜、虎跳峡等乡(镇)。现将冬青稞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良种

香格里拉县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在多个青稞品种中选出青海黄、绿青1号、短芒绿青稞、云青一号、云青二号5个品种在当地推广。(1)青海黄:属优质青稞新品种,该品种为弱春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冬播生育期190 d,株形半松散,株高90 cm左右,分蘖中等,成穗率高,穗位整齐,穗长5.8 cm,穗形为纺锤形,长芒,黄壳,籽粒淡黄色,长卵形,产量三要素协调,每公顷有效穗300~375万,平均粒数50粒,千粒重42 g;籽粒半硬质,商品性状好,抗条锈,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经试验,冬播平均单产4 500 kg/hm2,高产可达5 400 kg/hm2。(2)绿青1号:迪庆州种籽公司从地方品种中选育而成,是目前理想的高产品种。本品种为春性六棱,浅绿青稞,生育期为195 d,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旗叶叶耳淡紫色,叶片长、宽度中等,叶片与茎秆夹角小,株形半松散,株高80~100 cm,茎秆黄色,茎粗中等,蜡粉多,穗长方形,穗长7.2~8.7 cm,整齐均匀,落粒性好,长芒有锯齿,黄色,平均每穗粒数76粒,千粒重40~50 g,籽粒淡绿色、椭圆形、饱满、均匀度好,半硬质,商品性好;抗锈病、黑穗病和白粉病,大面积单产稳定在4 500 kg/hm2,小面积单产可达5 250 kg/hm2。

2 选择适宜田块

选适宜青稞生长发育的田块种植,为青稞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青稞对土壤中水、肥、气、热的要求次于小麦,要求土壤pH6~7,土温5~10℃,土壤持水量60%左右,土质疏松,耕作层在20 cm左右,矿物质养分全面,土壤细碎,排灌方便,土壤无病毒,背风向阳的稻田土种植。

3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3.1 施足基肥

在稻田未犁或犁翻后,每公顷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 t、三元复合肥450~525 kg、硫酸锌60~75 kg作底肥或作种肥施用。

3.2 精细整地,深耕细耙

深耕20 cm形成深厚的土壤耕作层,稻田犁翻后,一般晒田6~10 d,机耙2~3次,使土壤充分破碎,肥料、秸秆与土壤混合均匀,形成全层施肥,为青稞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3 拉线开墒,平整墒面

拉线开墒有利于播种和田间操作管理,有利于掌握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通风透光,减轻病害;青稞较小麦易倒伏,拉线划墒条播,能按规格播种,使青稞生长健壮、通风,互不遮阳,田间小气候良好,有利于青稞正常生长,从而抗倒伏;青稞拉线开墒条播光照充足,病虫害少,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精选种籽,做好种籽处理

4.1 精选种籽

选用大粒、饱满、无病的种籽作种,促使出苗快、整齐、苗匀苗壮。

4.2 做好种籽处理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 d,以提高种皮的透气性,增强种籽内的酶活性。晒种后进行药物拌种,防止青稞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的发生危害,50 kg种籽用10 g立克锈或多菌灵、粉锈宁拌种,堆放1~2 d后播种。

5 适时播种

一般以气温为依据,以幼苗在越冬前后形成壮苗为原则确定播种期。播种过早,由于气温较高,发育进程快,营养生长期缩短,植株矮小,早抽穗,穗头小,产量低;播种过晚,气温低,出苗迟而少,生长慢,根系差,分蘖少,苗弱,幼穗分化时间缩短,不利于形成多穗大穗,千粒重不高,影响产量。一般在香格里拉县金江镇、上江乡、三坝乡适宜种植冬青稞的地区,播种期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集中播完(即立冬前后)。

6 合理密植

青稞分蘖成穗率高于小麦,播种量只需小麦的50%,每公顷播种135~150 kg,基本苗210~270万,有效穗360~420万,穗粒数30~40粒,千粒重45 g,这样的群体结构就可获得4 875~6 000 kg/hm2的产量。

7 田间管理

7.1 追肥管理

青稞对氮的吸收量有2个高峰期,1个是从分蘖到拔节期,占总吸收量的40%;另1个是拔节至原穗开花期,占总吸收量的30%~40%。对磷、钾的吸收则是随着青稞生长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多,到拔节后的吸收量急剧增加,以孕穗期到成熟期吸收量最多。因此,在分蘖前期每公顷追施尿素375 kg,磷、钾肥作底肥早施,苗期不作追肥用;抽穗至灌浆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4.5 kg对水900 kg,叶面喷施2~3次,隔10 d喷1次,对增加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7.2 水分管理

青稞幼苗期气温低、苗小、耗水量少,开春拔节后,气温升高,生长发育加快,耗水量逐渐增大;孕穗期进入需水临界期,此时缺水,会影响有效分蘖的形成,结实率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抽穗开花灌浆时,需水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缺水会影响青稞的花粉受精和穗粒数的形成;进入灌浆后耗水量逐渐减少。根据青稞的需水规律,应看苗、看田灌水,保证青稞生长期水分的供应。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防治

青稞病害主要是黑穗病、锈病、白粉病。在防治上应采取预防为主、早期防治。在拔节孕穗期,每公顷用立克锈1.5~2.25 kg对水750~900 kg全田喷雾,也可用25%粉锈宁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

8.2 虫害防治

青稞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珠、粘虫,一般情况下以蚜虫危害最为严重,抽穗前危害叶片和幼茎,抽穗后集中在嫩茎上取食,青稞乳熟期危害最严重。以上3种虫害均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每公顷用40%杀灭菊酯150ml对水900 kg喷雾防治,隔7 d喷1次,连喷3~4次。

9 防止倒伏

倒伏是影响青稞产量的一大因素,倒伏原因:一是品种本身不抗倒;二是密度过大,施肥过多,组织柔软,产生倒伏;三是灌水过多而引起倒伏。对密度大、生长旺盛的田块,在拔节孕穗期应合理灌溉和施肥,每公顷喷施0.1%~0.25%矮壮素药液900~1 050 kg,可控制青稞茎秆细胞伸长,节间缩短,叶片短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矮化抗倒。

10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获得青稞高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过早过迟收割对产量和品质有影响。蜡黄末期,全田90%以上的茎秆叶片由绿色转为黄亮色,籽粒干浆,选晴天及时收获,脱粒保管。

猜你喜欢
吸收量拉线青稞
特高压单柱拉线塔的静力稳定性分析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氮肥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影响的Meta分析
青稞地里的母亲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一种客车变速器控制拉线防冻装置设计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探析电杆的拉线问题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