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病种带教法在肿瘤专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1-12-09 01:08杨,王
海南医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肿瘤科教法病种

陈 杨,王 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8)

·护 理·

分病种带教法在肿瘤专科护理中的应用

陈 杨,王 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 探讨分病种带教法在肿瘤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2010年度轮转护士24名随机抽样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带教模式,实验组采用分病种带教模式,比较两组轮转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等综合能力测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1.7%的实验组轮转护士对带教满意。结论 分病种带教法应用于临床带教能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带教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且能针对性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保证医疗安全。

肿瘤专科;分病种带教;护士;综合能力

各种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已列第2位,在城市中列首位,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支持、深静脉置管护理等知识专科性强,而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看病时不但要求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先进,还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真心实意地去关怀他们,肿瘤患者对护士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和培养需要,经常会进行护士的轮岗,而护理人员的培训是组织和部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激发护理人力资源潜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率的有效措施。如何做好轮转护士的培训工作,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我科根据科室性质和肿瘤专科特点自行设计进行分病种带教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轮转护士24名,都具有执业资格,其中新毕业护士2名,工作1~2年的护士8名,工作3~5年的护士14名,大专22名,本科2名。入科时护士长及带教老师首先全面了解护士的情况,通过提问、观察、书写、操作等方式,从护士的性格特征、学习的心理状态、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随机抽样组成对照组(12例)、观察组(12例),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专科工作经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教老师固定两名为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从事专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理师或主管护理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老师同时带教两组成员,成员组成为随机抽取获得。

1.2 考核及评价 由专人负责考评带教效果,且考评者不参与分组及带教。

1.3 带教的目标、原则、教材 (1)目标:①结合肿瘤科常见病种,巩固加深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肿瘤科专科知识;②熟悉肿瘤科常见病种放化疗前后的护理及危急症患者的抢救护理;③熟悉肿瘤科常用专科护理技能,如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的维护等;④熟悉与肿瘤患者沟通的技巧,能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2)原则:先入科评价再培训,培训时间为4周,并通过阶段性考核和终末考核来考核知识技能掌握情况。(3)教材:《新编临床护理指南》、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4]、肿瘤科护理常规[3]。

1.4 带教使用表格 同时应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表格设计基于标准化方式的质量控制工具科室的临床路径[5]及护理部要求护士需掌握的患者九知道[3]内容,见表1。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对照组:带教老师结合科室护理安排按传统式教授法进行带教。根据轮转护士的各自情况按计划负责同一病房相邻床位的患者3名(病种不限),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依据科室设计的带教表格内容要求,完成相关护理内容、护理文件书写及操作。如此反复至培训时间结束。观察组:带教老师结合科室护理安排进行针对性的分病种带教。根据轮转护士的各自情况按计划负责同一病种的患者3例,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根据带教表格各阶段内容要求,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完成护理文件书写及相关护理操作。待患者出院后,根据护士对表格内容掌握情况,带教老师可酌情分配其负责另一病种患者。如此反复至培训时间结束。

表1带教常规表格

1.2.2 督察指导 轮转护士应在规定时间内熟悉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内容如肿瘤科用药护理知识,重点在于强化肿瘤用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用药时间,巩固肿瘤科放化疗一般护理知识。新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科室带教老师以小讲课的形式,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予以传授;(2)科室提供资料,轮转护士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自学,并写下读书笔记。专科护理技能的训练主要由带教老师示范操作内容,轮转护士逐一做各项操作,带教老师根据轮转护士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2.3 考核反馈 轮转护士阶段性考核主要分为护士长提问考核、带教老师提问考核两种形式,以了解轮转护士情况,及时发现不足,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从而提高带教水平。

1.2.4 评价指标 带教效果评价包括轮转护士评价和带教老师评价两方面,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对24名轮转护士和2名带教老师分别发放调查表,主要内容为双方满意度调查,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终末考核评价主要是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的形式,对培训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由专人对24名轮转护士进行考核,内容为三基理论、专科知识及综合理论和技能等,并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带教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综合能力评价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专科知识掌握由老师评估,评价见表2。两组对带教满意度由护士评估,经χ2检验,χ2=4.69,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评价见表3。两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平均成绩由不知晓分组情况的专人评估,见表4。

表2 轮转护士专科知识掌握评价[(例(%)]

表3 带教方法满意度调查(例)

表4 护士专科综合能力测评(分,±s)

表4 护士专科综合能力测评(分,±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P专科理论成绩86.48±3.3188.97±2.632.04130.05专科操作成绩91.53±2.0793±3.060.93050.05平均成绩89±4.0490.98±4.411.14670.05

3 讨论

3.1 分病种带教法促进了轮转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 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分病种带教针对护士的需求、专科特点设定,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强化“三基”训练,提高业务水平;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6]。对于轮转护士,分病种带教明确了其具体的专科学习目标和细化了需掌握的专科内容,分散了其学习压力,使轮转护士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意识明显加强,能够进行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实践,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保证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从而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2 分病种带教法提高了带教质量 从表3的调查显示采用分病种带教法带教实践后实验组的12名轮转护士中91.7%的护士对分病种带教法感到满意。分病种带教法减轻了带教压力,使带教老师关注带教整个过程,阶段性评估并了解带教进程,逐条考核,减少了由于缺乏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只凭经验盲目教学使带教对象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乏主动性,从而影响护理技能、工作方法、思维态度及服务意识培养的弱点,使轮转护士能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需要,同时也为其整个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分病种带教法培养了轮转护士的专科综合素质 从表4的调查显示对护士进行分病种带教弥补了其专科知识的不足,有针对性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使其快速掌握专科知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学有所长,更好地提高了带教的效率和效果[7],保证医疗安全。通过分病种带教学习、培训考核后轮转护士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能较快的适应新科室需要,盲点减少,增强了轮转护士的自信,使之上岗后能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适应科室工作的需要,科室管理及医疗安全得到保障。

3.4 思考 Benner模式[8]认为,护理专业发展阶梯(professional ladder)分为5个阶段:新人(Novice)、初步进阶者(Advancedbeginner)、胜任者(Competent)、精进者(Proficient)、专家(Expert)。可见新人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基础,对轮转护士进行带教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是护士在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护理自身的需求[6]。而临床护士分病种带教的方法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培训过程中轮转护士对护理理论和技能的训练较为注重,对相关学科及思想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还需不断拓宽分病种带教内容,注重素质培养、知识更新和能力的提高,从严考核,对素质较弱者可适当延长带教时间。

[1]赵东利,田少芳,李明众.在医学院校开设肿瘤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51-352.

[2]廖晓茹,雷粤华,吴志萍.整体护理观念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5,26(3):290-291.

[3]陈湘玉.新编临床护理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9-151.

[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0.

[5]薛 军,刘振显,黄先涛.临床路径概述[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95-1698.

[6]夏 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2):25-26.

[7]蔡 氓,姚 丽,孙 红,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292.

[8]马凤岐.临床护理人员的成长[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1-2.

R473.73

B

1003—6350(2011)21—152—03

陈 杨(1974—),女,江苏省南京市人,护师。

2011-04-12)

猜你喜欢
肿瘤科教法病种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启发式教学查房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PDCA循环法在肿瘤科患者换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