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

2011-12-11 09:24李文增王金杰李拉刘峰
产权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李文增 王金杰 李拉 刘峰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300202;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一德研究院)

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

□ 李文增 王金杰 李拉 刘峰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300202;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一德研究院)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归纳后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新兴行业。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将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等作为解决金融危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背景下,我国怎样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1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推出了各项支持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其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1.1 欧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欧盟通过实施产业政策等方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90年代后,欧盟确立了造船工业、汽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IT产业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IT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工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加速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主导,对研究与开发的支持为重点,加大对R&D(研发创新)投资力度等。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看作是新的工业革命,将低碳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以发展高效能、低排放型的经济。欧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制订了碳排放指标、碳排放机制、低碳项目推广等,并推出了全方位的政策和措施,统领成员国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竞争机制、实施机制、监督机制等给以保障,制定了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了低碳项目的投资。通过这些举措,欧盟希望能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充当先锋,力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由此可见,欧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以基础创新为出发点,以产业政策支撑、产业资金为依托,促进欧盟各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企图占领世界的制高点。

1.2 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以信息技术的开发为动力,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通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创造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在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产业均为投资重点行业,航天、海洋及大气等领域也特别受到关注。在所有的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成为重中之重。美国总统奥巴马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开辟能源独立的新路径,在18年内把能源经济标准提高1倍。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并强化了对智能电网、教育和宽带的支持,解除了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联邦政府资金支持限制,着力提高美国海洋能产业的国际地位。总体来看,美国正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核心目标是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

日本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二战以后,日本选择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进入了国际技术前沿的探索时期。1980年3月,通产省产业结构审议会议发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宣布日本政府把技术立国作为奋斗目标,确定信息产业、传统产业信息化等多个切实的目标,提高了日本的整体竞争力。金融危机以后,日本政府将信息通讯、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扶持,并提出“环境能源基础创新计划”、“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新经济成长战略”,制定《能源合理利用法》、《石油代替能源促进法》,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综合来看,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符合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并据市场需求来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第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因为关键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第三,培育良好的环境,为技术研发、前沿探索提供有力的资金、政策支持;第四,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把绿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这些都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2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去年11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都曾先后发表有关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讲话。此后,国家发改委领导有过多次强调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等论述,显示了我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视。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到发展目标,都做了重要阐述,并确立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

2.1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乏研发及核心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发展状况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相比有差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许多领域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的技术多为引进的,技术支撑并不牢固,导致使用的很多技术来不及消化吸收再创新,就被新的技术所代替,造成引进技术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进而导致对引进技术的创新作用不强。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光要重视技术创新,还要重视应用导入期的条件以及进入快速推动产业化的阶段。我国科技成果与产业直接连接较差,研发与应用脱钩严重,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高科技成果的商品转化率为25%,产业转化率为7%,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国家“863”计划已经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得到应用的仅占38.2%,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有2.5%,近90%的科研项目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利用不充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国家整体竞争力。

三是政策支持的体制性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的组织形态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和创新活跃期。从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来看,尚存在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即当高新技术企业处在成长期阶段,尽管是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仍难于获得各方面的资金支持,而能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的基本上是已经做大且处于成熟期阶段的大企业。

2.2 对策建议

一是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明确我国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细则、重点发展的目标、鼓励发展项目的范围、内容,政府支持、鼓励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等,以及一些相关法规、规章。

二是从战略高度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并购国际企业是实现关键技术向我国转移的重要途径。国家应当转变外汇储备的使用方向,加大对我国有实力企业的注资,推动并购,通过兼并、收购、买断等方法,形成集聚效应,使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有。一方面要注重与国际加强合作,引导我国企业走国际化路线,尤其与国际企业及国家的科研部门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吸收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提高政策、法规等对于国内企业、产业的自主研发关注度,并解决国内企业尤其是国内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是制定和实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面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制约于高新科技的研发、开发和成果转化。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实施产业激励政策与目标,引导技术研发,鼓励人才流动,引导国资与民资更多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

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把知识产权的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简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处理程序,为知识产权所有人维护权益提供便利,在法律法规上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企业、个人的创新成果和经济利益,明确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利益分配,明确专利发明人的报酬和技术入股的规则,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尊重他人的创造力的氛围。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充分利用。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性领军人才队伍,对能够领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通过给予高薪、允许技术入股等方法引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重视技术专家和科学家,由领军人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线;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促进各方面的人才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后续发展基础。

注:本文原文入选《2010年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非公开),本文有删节。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