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的英汉认知功能对比与翻译*

2011-12-23 15:59龚艳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连接词逗号标点符号

龚艳萍

(1.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浙江农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逗号的英汉认知功能对比与翻译*

龚艳萍1,2

(1.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浙江农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逗号作为显化认知思维在语言中体现的标记符号,在两个语言世界的句法活跃程度有明显差别。英语逗号有严格的语法规用法则,而汉语逗号则在保留了部分语法功能的同时,继续沿用了汉语历史上语言情感划分的功能,因此英语逗号与汉语逗号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以历史考证与实例对比来看,汉语逗号与英语连接词存在本质的认知共性,翻译策略若对此多加考虑,可使译文更加符合译语习惯。

逗号;认知;语言;翻译

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配套体系,从未曾淡出过语言学界的研究视野,但由于它在语言体系中的次属地位,故其从未吸引过学界的极大关注。而在标点符号体系中,关于逗号的语言功能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逗号作为一种引进的现代符号,它在保留语法功能的同时,还保存了汉语的情感功能。从认知角度来看,它契合着汉语和英语特有的认知思维,是表征思维认知的一种显化方式,因此对翻译而言,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目前,逗号的汉英对比研究大致有以下四类:其一,使用上存在着量的差异;其二,修辞功能不同;其三,语法功能不同;其四,具备语篇衔接功能,其有无可关乎语义的确定性。基于逗号的符号认知特性,本文通过历史考证与语言实例,对比逗号的英汉认知功能差异并探讨它对翻译的启示。

一、历史对比

语言经验告诉我们,逗号在汉语与英语的句法活跃程度很不一样,汉语基础性语言单位层级划分的理性依据与语法依据并不充分,对使用逗号的语法要求并不算严格,但在英语中,逗号则需要严格的语法环境。从认知角度来看,逗号作为思维的符号标记方式是体现两种语言表征方式差别的标志之一,英汉的语言思维方式不一样,对逗号的使用需要亦不一样。

15世纪意大利出版家老马努提乌斯(Aldus Manutius,1449~1515年)开创了现代标点符号体系,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了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五种印刷标点,[1](P60)为现代西方的标点符号体系定下语法基调。Lindley Murray[2](P372-381)从句法成分的逻辑关系说明了20种使用逗号的语言情况。历史传统使得英语运行在严谨的语法体系环境中,所以充分理解句法结构就能够简化理解逗号的使用方法。[3](P120)不难看出,英语逗号源于严格的历史传统,这使得英语逗号标记着语言单位的完整结束,被规范在严格的语言体系中,对语言环境也有着相应的逻辑化的严格要求。

汉语逗号则不一样,它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缺乏理性认识的产物,带有原始的情绪判定成分。[4](P36)古汉语使用“句读”,形如“O”,是为语气的停顿,分别以大中小表示语气停顿的长短,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其功能“止于文词的停顿,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断‘句’。这些停顿符号的形状、大小、位置,行文者可以自行随意选择,皆无规范”。[5](P22)即,逗号的使用规则由行文者自定,而不是由语言体系的内部法则规范。汉语界后来为规范起见,开始对汉语逗号使用进行要求(《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1933;《标点符号用法》,1954;《标点符号用法》,1990;《标点符号用法》,1996),其相关定义和使用规范虽然愈发细致与具体,但始终是建立在语法可行的基础上,而非语法必须的前提。当代汉语中,逗号在小至名词、代词、副词、形容词以及短语结构的语块的各类语言层级中仍然都可以出现,应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需要和语气需要分割主语、谓语和宾语。所以,在英语人士眼中,逗号的汉语功能是具有“断裂性质”的。

二、实例对比

汉英关于客观世界认知与范畴化的内容通过标点显化出来,其中,逗号是表征不同认知单位的最复杂的符号,但未必符号形态一样,功能和认知方式也就一样。逗号经过了汉语体系的内部同化,保留了部分语法功能,但其符号形态的引进并不等于语法功能的对等引进,仍然继续沿用了汉语历史上语言情感划分的功能,与自己所在的语言自成一体,因而汉语逗号与英语逗号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所受到的语法约束程度也不一致。如此,汉语逗号与英语逗号处于一个语法上难以完全对接的状态。试看以下几个典型语言实例:

A.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明朝·洪应明《菜根谈·修身》

B.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唐朝·陆羽《茶经·具》

C.北平的雪,是冬季一种壮观景象。

——张恨水《冰雪北海》

D.他想,他不要黑暗,黑暗就知趣让步,这还不够!

——钱钟书《上帝的梦》

E.你可想得到,一个机关三百职员有百五十支烟枪,是个什么光景?

——沈从文《水云集·从现实学习》

F.我上课有个习惯,就是不听讲。

——石康《晃晃悠悠》

A、B中的逗号应是后续添补的,因为五四运动后古书才被加上新式标点并且分段。[6]自C至F均为现当代的语言实例。C的第一个逗号间隔主语与谓语;D和E的第一个逗号分别间隔谓语与宾语从句;F间隔了同位语。在英语中,逗号的功能明确规定为“主语与动词,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直接名词,任何语法上紧密联系的成分之间不可放置逗号”。[7](P36)上述例子在英语中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于英语逗号而言,被间隔成分彼此之间的逻辑语法关系非常重要,正是这些关系决定了逗号能否语法地存在,例如:

a.Perhaps a conversation,they thought,an exchange of views or something would help.

b.Ten minutes,he said.

c.But what she got,settled for,was the one word that mattered.

a的第一个逗号是因为插入语they thought而出现;b的逗号是句子成分位置调换的结果;c是因为并列成分settled for的出现。从句法结构来看,逗号的间隔前提都是某种复杂语法关系。汉语里,即使作者没有任何的语用意图,同等情况下,逗号之有无不太会影响语法表达。这些情况在英语看来,就显得难以接受,语法默许是其首要前提,缺乏语法支撑,逗句就难以成立①本文“句子”的概念与普遍概念中的句子有显著区别,它指以逗号为语言层级性划分标志。。可以说,汉语逗号既有语法能产性,也有非语法能产性,而英语只具备了语法能产性;汉语逗句既可以语法能产,也可以非语法地能产,因此是超语法能产的结果,英语逗句是语法能产的结果。

三、认知方式的翻译对接

实际上,汉语逗号在语法上的非完整状态既让西方汉学家饶有兴味,又觉难解,[8]因为英语极少见到这些情况。如胡建刚[9](P275-277)曾对西方学生的汉语掌握程度进行调查,通过检测50个留学生在汉语里的逗号使用能力,发现当汉语分句之间一旦缺乏间隔标记、出现称呼语或代词并列、成对的关联词复句,留学生就不会标记逗号。这是因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受母语语法影响,以致把英语逗号与汉语逗号的功能完全对等,简单地通过逗号的普遍形态推断它在任何语言体系中都有统一的、普遍的功用法则。此例说明了逗号是认识方式的标记,并且在汉英有不同的方式。那么,作为认知标记,汉语逗号应该对应英语语言体系中的哪一类符号?

石毓智[10](P13)认为语法更像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系统,每个语法结构就像网络中的一个部分,一方面具有不可复制的功能,同时又通过各个渠道与其他部分联系,位于语法网络上的语法标记就像线或者节点一样,串联起整个语法网络的全貌。连接词看似与逗号无甚关联,但正是这些作为语法节点的连接词,在译文中大量地通过逗号来进行标记。虽然符号形式不同,但汉语逗号与英文连接词都是语言表达单位的认知标记。从某种程度而言,英语连接词若是可见的语言上的认知节点,汉语逗号就如隐形的非语言上的节点,对翻译而言,就是既要看得到隐形节点,也要想得到隐形节点。这种“看得到”和“想得到”就意味着译者在意识上可以自如地将两者的认知对应关系迅速链接。

享誉港台的翻译家思果[11](P9-28)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英语中最关键的亦是汉语缺乏的连接词,并以Aldous Huxley的一句话解释了构成了该段话中的连接词①思果先生谈到的连接词包括所有的介词和关系代词,本文的研究立场与其一致。如何环环相扣地把实体词汇连接起来,并指出这些连接词的来源实际上又起源于历史上逻辑范畴的分类与对立。我们认为汉语逗号与连接词有某种程度上的认知对应关系。为进一步补充这个看法,仍以思果曾经用及的例子来看逗号的功能②划线部分表示的连接词与思果先生所指出的连接词汇有略微差别,但不影响本文研究。:

It is a curious fact,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natural scenery are strongest and most widely diffused precisely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worst climate and where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involves the greatest discomfort.

文本意思很明确,但翻译并非易事。原文所涉及的语义理解,对一般译者来说并非难事。先看思果先生的译文:

的解释来。

该译文特点是:逗号在译文大量存在;译文的语言结构做出了重大调整。问题是,译文逗号与原文连接词是否存在一定的认知对应呢?从第一个连接词of which来看,它对应逗号7;第二个连接词that对应逗号4;第三个连接词and对应逗号5;第四个连接词and对应逗号6;第五个连接词对应逗号1;第六个连接词which对应逗号2;第七个连接词and where对应3。原文的连接词到了译文基本上都有一个逗号对应。在汉语界看来,逗号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12](P12)如能恰当使用,使其作为语言单位的间隔标记,能够增强文字的文气。[13](P63)在书面翻译中,“我们其实也无形之中将标点符号作为理解原文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14](P156)若英语连接词构成的语块存在着基本的认知对应关系,而译者能灵活运用与合理安排,则有助于化解诸多由于逗号误用而引起的翻译腔。

语言文本在读者读来佶屈聱牙,并非是因为那些实义词,而是因为那些虚的、看不见的符号所连成的语法网络,这些语法所形成的网络概括了某一语言体系对现实世界的深层认知方式,而一旦打通了这些认知上的对应关系,暂不谈译文之遣词行文,至少也是强化了语言认知上的连贯程度。汉语逗号和英语连接词都是人类认知自然世界的语言表征方式,它们有一定的认知对应关系,因此可视为认知上的对应符号。由于汉英逗号之不同正在于“中英两种语言对‘句子’的概念不同”,[[15](P107)所以,英文逗号与汉语逗号并没有非常近似的语言功能,相反却是英文连接词与汉语逗号具备了更加相近的语言功能,二者分别在不同语系里将独立语块逐个串接,形成连贯的语言结构。

关于汉英普遍使用的逗号,本文认为:第一,汉语逗号与英语逗号常常是同形不同用;第二,汉语逗号的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很大程度地代由连接词表征;第三,逗号与连接词在英汉的句法活跃程度不一样,汉语与逗号的搭配能力强,英语与连接词的搭配能力强;第四,汉语逗号与英语连接词存在着认知上的对应关系。当然,汉语逗号与英语连接词存在高频度的认知对应,并不意味着二者在任何语言实例中都存在着绝对的认知对应,比如诗歌语言所拥有的特殊情况就应另当别论。

[1]徐国栋.《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5).

[2]Murray,Lindley.English Grammar:comprehending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language[M].New York:Thomas Wilson &Son,High-ousegate,1808.

[3]Goldstein,Barbara et al..Grammar to Go:How it Works and How to Use It[M].Boston:Wadsworth.2009.

[4]郭攀,夏凤梅.中国古代语言学“句”观念的演进[J].古汉语研究,2009(3).

[5]樊洪业.中国现代标点符号体系的开端[J].沈阳大学学报,2003(3).

[6]叶圣陶.叶圣陶散文乙集[M].三联书店,1984.

[7]Harvey,Michael.The nuts and bolts of college writing[M].Malloy: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2003.

[8]米凯乐.中文逗号用法与汉语阅读教学[M]//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9]胡建刚.留学生使用句号逗号偏误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0).

[10]石毓智.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11]思果.翻译新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2]吴邦驹.最新标点符号用法[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0.

[13]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4]孙坤.当代国外标点符号研究[J].语言学研究,2010(1).

[15]李爽学.经史子集:翻译,文学与文化箚记[M].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The Cognitive Function Contrast of Comma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GONG Yan-ping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A&F University;Jinhua 321004 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

Comma is one cognitive mark to demonstrate the way of minding and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rammatical frequency in Chinese and English.English comma is strictly grammatically restrained while Chinese comma keeps the emotional function that derives from the old Chinese fashion when absorbing function from English.So,English comma and Chinese one are not equivalent.With contrast of their respective history and language examples,translation strategy that takes cognitive commonness between Chinese commas and English conjunctions into account makes the translation more acceptable.

comma;cognitive;language;translation

H055

A

1009-1734(2011)05-0090-04

2011-09-20

龚艳萍,浙江农林大学讲师,浙江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陈义报]

猜你喜欢
连接词逗号标点符号
逗号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逗号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自傲的逗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