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英源性字母词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扩充

2011-12-25 07:38天津科技大学顾晓微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辅音韵母声母

□天津科技大学 顾晓微

简谈英源性字母词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扩充

□天津科技大学 顾晓微

近年来,中文媒体、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词。事实证明,采取分读形式的英源性字母词以其原语的读音特点已经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产生影响:突破了普通话原有的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使闭音节和零声母闭音节结尾声母不再局限于鼻音声母;将复辅音和多音节字引入普通话语音系统。

字母词;音节结构;普通话

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所谓“字母词”。字母词最突出的优点是构词简洁、书写便利,便于和国际社会接轨。字母词最早出现于白话文运动后期,如阿Q、三K党等,但由于数量少,使用范围窄,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字母词急剧增多,应用领域扩大,使用频率提高。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统计,字母词已占词语总数的9%,[1]致使传统汉语词汇体系受到很大冲击,因此也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关于字母词的研究逐渐展开,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字母词的定义、分类和读音

1.定义

较早讨论过这一问题的是刘涌泉。刘先生认为:“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2]对此,胡明扬的意见略有不同,他认为像X光、γ射线那样的包含外文字母的词可以称为“外文字母词”或“西文字母词”,而像WTO、DNA、CD等只能称之为“原装外文缩略语”。[3]

此后,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意见。郭伏良认为:“字母词是以外文字母为书写形式或以外文字母与汉字组合为书写形式的新词语。”[4]但有人觉得,这样的定义还不够全面,因为字母词还应包括词形含有汉语拼音字母的词,如HSK、GB以及书写形式含有符号或阿拉伯数字的,如CD-ROM、G31系统等。

后来,刘泉涌在《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一文中完善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汉语字母词指的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5]这一界定涵盖比较全面,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本文所探究的字母词就是建立在这个定义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讨论的。

2.分类

刘涌泉从字母词种类、字母词纯与不纯、字母词大小写形式、字母数量以及字母与汉字的位置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类。皇甫素飞、曹学林、刘建梅、周晓林、周健、郑泽之、张普、关润之、杨建国、宋静静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字母词进行了归类研究。[6-13]在借鉴诸多学者对字母词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把字母词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英文字母词,其数量最多。如:CD、CT、OA、ATM。

b.汉语拼音字母词。如:HSK、RMB、PSC、GB。

c.希腊字母词,如: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d.数字字母词,如:18K金、3G、4D、4S店。

e.带符号的字母词,如:.com、@。

f.采用组合拼法的字母词,如:TOEFL、BASIC、APEC、NATO。

g.完整的英语单词,如:Internet、E-mail。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源于英语和汉语拼音的非组合拼法的拉丁字母词发音;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影响,而不包括希腊字母词(如γ射线)、带符号的字母词(如@)、采用组合拼法的字母词(如TOEFL),以及完整的英语单词(如Internet)。

3.读音

字母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成员,其读音问题在学术界争议很大。多数学者认为,字母词既是用英文字母书写,就应该用英文字母的读音,而不必用汉语拼音去读。[5,8,14]李小华对字母词的读音问题做了调查,他指出:“当前存在的字母词读音差异基本上还是属于中国人拼读外文字母(主要是英文字母)的差异,是英文字母读音的内部差异,是标准与非标准读音的差异;就是说大众倾向于用英文字母音读字母词,即使一些意义来源于汉语的字母词,即自源性字母词[15],如HSK等,尽管人们知道这是指‘汉语水平考试’,仍然采用英语字母读音。”[16]王立对汉语拼音字母词读音分布的调查也显示:汉语社群大多数成员有意或无意地用英语字母的读音取代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已是基本的读音倾向。[17]

笔者认同上述观点。现实情况是: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懂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与此相对应,人们交往过程中使用外语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对待字母词的读音问题,大部分人有能力并且事实上已经习惯用英文字母读音。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英文字母词的广泛应用势必对汉语语音系统产生影响。

二、字母词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影响

汉语和大多数语言一样,具备音节结构的四种基本类型,由元音(V)和辅音(C)组成。例如普通话“阿”[a]是V型,“大”[ta]是C-V型,“安”[an]是V-C型,“单”[tan]C-V-C型。四种基本类型的扩展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汉语有相当丰富的复元音,但没有复辅音,也就是说,V可以扩展成VV和VVV,C不能扩展成CC和CCC。三合元音VVV只能在开音节里出现,闭音节里只有单元音V和二合元音VV。此外,普通话中闭音节里的第二个辅音-C只能是鼻音(N)(即[n]或[?])。[18]

由于以上各种条件的限制,普通话音节只能出现10种不同的结构方式,见表1。

表1 普通话音节结构方式

根据以上10种结构方式,普通话音节结构归纳成以下框架:(C)+(V)V(V)+(N)。

该式中,括号内的元音或辅音表示结构中可有可无的成分。表述时只有一项限制,即N前不能出现三合元音,因此不能出现VVVN和CVVVN这两种结构。

汉语音位与拉丁字母在读音上有相同或相近似的部分,但是,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很多时候会显现出更多的差异性。事实上,尽管人们普遍认同字母词以英文字母读音为标准,但在拼读字母词时还是会从汉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去调整和改造其中字母读音的差异,如:浊音[b]或[d]改读清音[p]或[t],舌叶音[d□]或[□]改读卷舌音[t□]或[t□□]等。很多字母发音符合汉语普通话元音与辅音的拼合规则,即音节结构与普通话相同,因而很容易被“汉化”,如:A、B、D、E、I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拉丁字母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和规律相左,不符合普通话音节结构,无法实现“汉化”,仍要保持原字母的音节结构,如:X、W、F、H、S等。这样势必会导致新音节的产生。

1.易于汉化的字母

字母A、B、D、E、I、J、K、N、O、P、R、T、U、Y的音节结构符合普通话音节结构,因此易于汉化,其相应的发音见表2。

表2 易于汉化的字母

2.产生新音节的字母

(1)辅音+元音(CV)

表3 违反声母韵母配合关系的字母

表3中的两三个字母C、V、Z看似符合普通话音节结构,都是CV的形式,但却违反了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普通话有22个声母、37个韵母,可能构成的基本音节数应该是814个,但是实际上能够出现的音节只有410个左右,可见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就体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见表4。

表4内,空格处表示声韵不能配合,“+”号表示可以配合。[u]表示这类声母只能和合口呼的单韵母[u]配合。字母C和Z的声母分别是舌尖清塞音[s]和舌尖浊塞音[z],韵母[i]是齐齿呼。字母V的声母是唇齿浊擦音[v],发音部位与唇齿清擦音[f]相同。从表4可以看出,按照汉语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则,舌尖音和唇齿音均不能与齐齿呼韵母配合。因此,包含这三个字母的字母词导致了普通话舌尖音和唇齿音与齐齿呼相拼合的新音节结构。

表4 声母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

(2)元音+辅音(VC)

表5 违反零声母闭音节规则的字母

表5中的五个字母的读音属于零声母闭音节,而普通话中零声母闭音节只以鼻音[n]或[莵ŋ耷]结尾,如:安[an]、弯[uan]、烟[ian]、冤[yan]、肮[aŋ]、汪[uɑŋ]、央[iaŋ]等。F、H、L、M、S的读音是普通话音节结构中所没有的,零声母闭音节可以辅音[f]、[□]、[l]、[m]、[s]结尾,为普通话音节注入了新元素。显然,舌叶塞擦音[□]是伴随字母H进入普通话的新辅音。

(3)辅音+元音+辅音(CVC)

普通话中闭音节只能以鼻音[n]或[ŋ]结尾,如:单[tan]、身[□ən]、亲[t□□in]、顺[□uən]、寻[ɓyn]、郎[lɑŋ]、登[təŋ]、丁[tiŋ]、空[kuŋ]等。而字母Z亦可读作[zed],是以塞音[d]结尾的闭音节,是新的音节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经时历变,除少数方言外,早已没有以塞音结尾的音节结构,因此Z字的流入堪称奇迹;而Z字汉化,其收尾辅音[d]必也同时发生清化,变为相同发音部位的清音[t],理由很简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存在浊塞音,或者径直说,排斥浊塞音。因此,确切地说,字母Z的汉化读音是[zet]。

(4)复辅音

汉语有相当多的复元音,但没有复辅音①。因此,字母X[eks]和W[d□blju]的发音也为普通话注入了复辅音这种新的音节结构,如:X光、XO、Windows XP、XL、WTO、WHO、WPS、WWW等。

(5)多音节

汉语音节界限分明。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不存在多音节汉字。这样,多音节字母W[d□blju],便以“字”的身份造就了汉字可以记录多个音节的新的历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很多字母的发音符合普通话音节结构规则,也有相当一部分字母突破了普通话原有的音节结构特点,从而为汉语注入了新的音节机制。唇齿音[v]和舌尖音[s]、[z]均可与齐齿呼韵母相拼;零声母闭音节未必总是以鼻音[n]或[Mŋ]结尾,还可以是[f]、[□]、[l]、[m]、[s];字母Z为结尾闭音节注入了新的元素[t];字母X和W分别导致了复辅音和一字多音节局面的出现。

总的说来,字母词的广泛应用为汉语语音带来了新的元素,普通话的音节结构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产生了新的元音与辅音的配合方式、复辅音以及多音节。

似乎可以预言,字母词对汉语语音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外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会日益扩大,字母词对汉语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扩大。本文只限于讨论目前字母词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影响这个很小的方面,希望对这一领域的同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从音理上说,塞擦声母[□][□□][t□][t□□][□][□□]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复辅音的发音特点,但它们的音位功能与一般单辅音无异,并且从语音体系的整体性考虑,汉语语音研究通常不把这6个清塞擦音看作复辅音。

[1]袁志勇.“字母词”走进日常生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聚焦(二)[N].科技日报,2007-09-20.

[2]刘涌泉.谈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4(10).

[3]胡明杨.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4]郭伏良.字母词与词典二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5]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6]黄甫素飞.从《文汇报》看汉语字母词的历史演变[J].修辞学习,2004(5).

[7]曹学林.字母词语也是汉语词语[J].语文建设,2000(7).

[8]刘建梅.现代汉字系统中外来字母规范浅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9]周晓林.外文字母词应规范使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3(3).

[10]周建,张述娟,刘丽宁.略论字母词语的归属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1(3).

[11]郑泽之,张普.字母词语自动提取得几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12]关润之,杨建国.字母词语块中“标点”的使用状况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13]宋静静.汉语字母词语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4).

[14]沈孟璎.字母词的称名与音读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15]张旭.汉语形态问题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6]李小华.再谈字母词的读音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3).

[17]王立.论汉语拼音字母词读音的民族性与国际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8]林焘,王理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G649.21

猜你喜欢
辅音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