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图书馆品牌形象的建立

2011-12-25 07:38天津财经大学贾莉莉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移动信息品牌形象网络平台

□天津财经大学 贾莉莉

微博与图书馆品牌形象的建立

□天津财经大学 贾莉莉

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热门的社交网络平台,可以通过移动便携工具随时使用。在即时性、简洁性、便捷性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还具备裂变式的快速传播方式,可以无限扩大社交圈。微博除了可以作为图书馆一种移动信息服务的新方式,还起到了代替图书馆门户网站的作用,对建立和塑造图书馆新的品牌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微博;Twitter;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品牌

目前,移动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传播者,也已经开始将其引入,用以深化和拓展其自身服务。国外图书馆自十年前开始进行移动信息服务的尝试,这使得图书馆的品牌已不仅仅局限于图书,而是建立起集多种类型资源于一身,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的图书馆新的品牌形象。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了探索开发使用相关的信息服务新途径,特别是当今日益活跃的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推广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宣传图书馆品牌的重要阵地,而异常活跃的微博首当其冲。为此,笔者仅就如何通过微博的使用,建立图书馆品牌形象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微博简介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种迷你博客,也是Web2.0的一种表现形式。[1]它允许用户随时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符的信息,还可上传图片、多媒体等资源。2006年,Twitter的创建者埃文.威廉姆斯开创了一种更简单、快捷、自由的信息交流方式,开启了新的社交方式。在中国,很快也建立了类似的社交网络平台即微博客(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在该平台上,微博用户可以免费注册账号,以便发布信息和关注(或跟随)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用户。也可以利用微博客发送短消息给他的朋友或关注者(或跟随者)进行交流沟通。在一个页面上就能读取所关注(或跟随)用户发布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博客网站等更新信息。正如Twitter.com所描述的这种一体化的服务可以“方便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沟通,并通过快速,频繁的交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在干什么?”[2]

1.国内外图书馆使用微博的概况

目前,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及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的开发和使用,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逐步增加。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种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3]。通过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拓展了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同时,也可指向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做到动态资源带动静态资源,进而提高各类型信息资源的使用率。还可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增加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并提高了服务效率。

2.国外图书馆使用微博服务概况

2006年,Twitter的兴起带动图书馆界也纷纷开始使用这种Facebook、Blog之外的新型社交网络平台。在美国,有许多大学都利用Twitter进行与用户的及时快捷的沟通交流,发布各类信息,多途径推广数字资源的使用。美国图书馆技术专家Kroski E在2008年就指出,Twitter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虽然没有确切数字说明有多少图书馆在使用Twitter,但仔细搜索后仍显示超过100个图书馆,甚至高中和中等学校图书馆都在使用Twitter。此外,许多图书馆下属的组织(如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自由知识产权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杂志等)都加入了使用Twitter进行各项服务的行列。[2]

在英国,也有40多家图书馆、图书机构和图书馆服务机构使用Twitter,很多图书馆也在计划加入。相关人士特别强调,它对于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对外沟通和推广自身服务有着很大的潜能。

3.我国图书馆使用微博概况

我国图书馆界在这方面的发展也不甘落后,许多图书馆相继开展了移动信息服务。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率先推出了基于手机短信的手机图书馆服务。2005年6月,上海图书馆正式推出了全国首个移动图书馆。目前,开通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有包括湖南理工学院、国家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7家,还有处于试用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4-5]而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搜狐微博这3家较大社交网络平台上,开通微博并进行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图书馆,至今年4月约有1000多个相关微博客。其中,新浪微博上已有超过700个图书馆微博,包括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等等,“粉丝”从2万多到数十个不等,多在1千左右,而且比较活跃;腾讯微博上约160个,其中,杭州图书馆的“听众”有275016位;搜狐微博上约有80个,粉丝较少,活跃度不高。还有多个图书馆在两个以上的平台上拥有微博,例如,杭州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等。这些微博包括图书馆官方微博、馆长微博、部门微博、馆员微博及图书馆相关组织微博。通过这个免费且方便快捷的平台,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从地区分布上看,广东地区由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图书馆微博较多,约有300余个;北京作为国家的文化中心,信息密集,也走在了移动信息服务的前面,大约250余个;后面依次是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大多都有100多个图书馆微博;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且活跃度不高。

二、微博的优势

1.即时性

微博不同于具有延时性的Email、Blog等形式,由于微博终端的多样性,包括移动设备、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可随时随地地上传使用者的想法、想要发布的信息,或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例如,2010年8月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泥石流。在当地探亲的重庆大学生王凯,利用手持便携式相机和手机,对特大泥石流灾害和救灾过程进行了微博“直播”。他上传的照片、视频、文字成为许多媒体在灾情报道初期的素材。此后,众多博主亦纷纷加入直播队伍,让全国人民对灾情的关注及帮助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6]

2.裂变式快速传播

相比起其他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的传播不是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传播,而是裂变式的广泛传播。有时一个人的微博会被转发数千次,先被“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不断蔓延。新浪的试验表明,一条微博在半天之内,可以传到国内各地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7]

3.简洁性

微博的字数一般控制在140个左右,这就要求发布者精炼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内容,从而使发布内容更加言之有物,切中主题。如有较长的信息内容,其他用户可通过链接进一步深入了解。此外,微博与Twitter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微博可以进行多媒体的嵌入,这更加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

4.无限扩大社交圈

由于现代人生活的日益忙碌,工作学习之外的社交范围比较窄。而微博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或机构进行“关注”,了解他们的动态,并在他们所“关注”的用户中,扩展同类型用户的范围,了解更多信息和知识,并可以和他们进行互动沟通,提问并获得解答,世界因此变的很小。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增长知识见闻和解疑答惑的新途径。同时,同事之间、同行业之间,也可通过微博的相互关注,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行业动态,并扩大用户影响力。

5.便捷性

微博的使用是免费的,并且只需注册就能在不同移动终端使用。对所关注的用户可随时收到其更新的信息。

三、微博在图书馆品牌形象建立中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品牌已经不仅仅是指图书资源,而是指包含各种类型资源的整体资源和各种途径的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更是使用户如同将图书随身携带一样。

如何将越来越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及使用方法介绍给用户,并帮助他们使用图书馆?利用突飞猛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新型社交网络平台,改变用户心目中对图书馆的陈旧观念,树立新的品牌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

1.微博在移动图书馆中起到代替门户的作用

在OCLC2010年的报告中,列举了大量统计数据。在美国,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从2005年的69%升至2010年的77%;有67%的人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另一个巨大的变化是智能手机,对其使用已从2%增长到23%。随着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流行,无线互联网接入将愈发重要。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图书馆更多的要启动提供新的技术服务的作用。许多图书馆使用FaceBook进行宣传,现在同时使用Twitter的图书馆也有很多。很大一部分图书馆开始提供不同深度的移动信息服务。[8]同样,在我国,互联网的使用也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的人数也飞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2月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称,我国目前手机上网用户是1.176亿,占人口总数的8.8%。手机上网用户的上网频率正稳步提高。其中,80后群体是移动互联网的主体用户,占手机网民总数的70.8%。[9]大量的数据都表明,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人们的获取信息的行为和方式在逐步改变。多数用户搜索信息曾从搜索引擎开始,而自2010年微博逐步兴起后,许多搜索引擎的经营者开始转向微博,致使微博营销悄然开始,因为通过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由热门ID发出微博,附上网页链接,可以大大增加网站的访问量。这个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对图书馆的宣传和形象建立的使用上,用户通过图书馆的各类微博发布有价值的、关注度高的信息,可提高他们对本馆微博的兴趣,巩固关注,继而成为进入图书馆门户网站的一种便捷方式。

在OCLC2010年报告中还指出,人们对图书馆网页的访问量反倒有所下降,这与2007年报告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因为75%的用户一想到图书馆就只想到书,许多读者并不了解图书馆的其他资源,包括电子资源。只有17%的被调查者曾经看到图书馆的广告或者宣传材料,其中,大学生只有11%,而这些材料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内。显然,这不是正确地推广图书馆品牌的策略。[8]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建立了移动图书馆,充分利用微博的优势。首先将图书馆的内容、特色资源等用精炼的语言推出,引导用户浏览图书馆网站,进而发现需求,最终使用户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在活跃度高且“粉丝”众多的图书馆微博里,我们不仅看到大量及时、详尽的服务信息,并有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分类信息,而且话题新颖、有趣,不刻板说教,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既很好地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也使微博成为图书馆门户网站的部分替代者。

2.微博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手段,可以推动移动图书馆发展,建立品牌形象

图书馆利用微博可进行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包括发布公告、更新的资源、参考咨询、图书馆动态、馆藏OPAC的使用、有规律地推送图书馆相关知识等等。此外,微博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注重的是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因为重视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变化,还可以提供服务和自我改善,巩固和发展用户群;进而形成一个同事、同行的微博客圈,在这个及时、自由、开放的平台上,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些工作有序地进行并不断地完善,会逐步在用户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移动图书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内容的不断丰富,会使微博这个集宣传、推广、服务于一身的工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移动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影响用户的搜索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由此逐步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总之,微博的出现,又一次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缩短了与图书馆用户的距离,世界似乎变得更小了。尽管它的发展还会面临各种问题,但随着自身的逐步完善,必将会更深地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地用好这个工具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有利于使移动图书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推动对图书馆整体资源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塑造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品牌形象。

[1]陶文萍.微博客:图书馆服务的网络手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0):150-152.

[2]Linda Brown.Twittering Libraries[EB/OL].http://lis5313.ci.fsu.edu/wiki/index.php/Twittering_Libraries.

[3]胡振华,蔡新.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系统[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4):18-20.

[4]崔莎.手机图书馆在高校的应用—以北京“211工程”院校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5-6.

[5]张文彦,张瑞贤.美中WAP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9(7):64-68.

[6]新快报评十大微博事件[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0-12-29/13475041953.shtml.

[7]刘菁,李兴文.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06/182821426127.shtml.

[8]Nalsi.OCLC会员报告笔记:图书馆认知报告[EB/OL].http://nalsicat.blogbus.com/logs/103034895.html.

[9]CNNIC.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0902/t20090217_13799.html.

G252

猜你喜欢
移动信息品牌形象网络平台
插画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吴韵丝语”为例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解读“灵感之茶”的多元品牌形象——喜茶武汉/郑州/杭州店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微时代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
高职院校移动信息门户发展模式及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情境感知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
论图书馆品牌形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