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印象

2011-12-31 06:51闵利兴吴永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保护

闵利兴 吴永生

[摘要]古人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喜山亲水是人类的天性,滨水景观在城市景观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本文通过对比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体系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总结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设计初衷,最终实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滨水景观;场地设计;和谐统一;生态保护

1 东、西方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比较

“滨水本身就是文明喜欢呈现的一种面貌特性,而滨水问题也几乎应当与文明一起讨论,才能完整呈现出问题的所在”[庞伟。来源:《城市建筑》2010年第2期:12~15]。由于东、西方的文化思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因此东、西方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无论是自然观念、景观特征,还是设计手法,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1.1 自由的天性——美国滨水景观设计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先民们从遥远的欧洲来到这块新天地,没有欧洲宗教和制度的种种束缚,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释放。波士顿的查尔斯顿滨水公园就是一个体现美国自由开放、商业化的滨河景观设计代表之一。海滨小镇查尔斯顿是美国及世界各地富豪的聚居地,也是风光旖旎的度假圣地。沿宽阔的海湾种植了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椰树,树阴下掩映着一栋栋造型别致的度假小屋。面海的度假屋最昂贵,一小栋可达几百万美元,靠里面的屋价依次递减。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还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自由开放空间。在设计中还保持了与区内殖民建筑相一致的尺度与风格,除此之外,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这些设计体现出发达的美国在将滨水景观商业化的同时,还注重运用一些科技手段进行生态滨水设计,从而达到恢复滨水区自然景观的目的(图1、2)。

1.2 提炼的自然——日本滨水景观设计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较为深远,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有限,在对有限景观的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透过对景物的深刻感悟,再加上文化情节,造就了日本滨水景观设计的独特风格。根据刘树坤[ 刘树坤,从事水灾害及湖泊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水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环境研究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委员。积极推进中日两国水利技术交流,作为中方组委会秘书长组织召开了15届中日河工坝工会议,多次赴日讲学。]先生访日报告中的陈述,近年来,日本各地也提出了一些城市滨河景观建设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自然型驳岸”和“亲近自然河流”等概念。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有、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这也成为了日本生态滨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和“枯山水”设计这两个场地设计的实践理论。

1.2.1 生态驳岸设计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采取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伤害。(图3、4)

1.2.2 “枯山水”设计

日本充分利用本国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枯山水”独特地域景观,人们通过这样的场地设计来感受大自然的水在心灵上流淌的声音。“枯山水”的主要特点是使用简单和少量的元素,造就丰富和多层次的意境。现代园林中采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于溪水形象的做法,就源于日本的“枯山水”设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图5、6)

2 人工场地设计与滨水景观和谐统一

2.1 滨水景观中人工场地设计的理论与渊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李永红,赵鹏。“默语倾听兴然会应”,《中国园林》,2001(2):29~32页]。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每一块场地都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就来自于活动在其中的自然和人文,同时也成就了这些自然与人文的活动。在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中,他认为场地设计事实上是更倾向于环境设计。对我国而言,场地设计通常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自从人类开始营造活动以来,如何建造一个适合生活的基地,一直是我们进行场地设计的基本问题。我们经历了穴居和巢居到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历程,场地设计问题的解决(包括基地的选择,场地的基本处理)构成了我们营造活动的主体。也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场地设计从最初的简单设计到现在人工场地设计痕迹越来越明显,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是破坏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恶化了陆上植被的生存空间,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良好的生存、栖息场所。二是拓宽河道,固化河岸,导致河水流速加快,下游大量泥沙沉积和淤塞”[ 刘滨谊,周江。“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4(第3期)]。

滨水景观设计是以“水”为载体或主题,对环境进行系统的物理功能、生态意义与精神价值的营建性活动,使环境更适合人的需要。滨水景观以水为设计条件,通过水在不同的场地中表现出不同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形式来展现不同的人文作用和审美作用。滨水空间规划是当前城市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国外的水域空间规划不仅局限在一条河流、一片湖泊的治理,而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等综合目的。

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形成了处理场地问题的独特观念。追求景观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是中国传统中处理场地问题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中的“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人”可以理解为人工建造,人工对自然的改变。“天人合一”也就是要使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将人工对自然的改变做得即如同自然本身。这一思想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人工场地设计应该尊重自然,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7)

2.2 滨水景观中人工场地的作用

滨水景观是人类与湿地互动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滨水景观人工场地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工场地设计可直接影响滨水生态环境和人们参与滨水景观活动的方式。在滨水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中,人工场地设计要结合滨水区自身特色,既要保护其生态作用,还要满足滨水游憩功能,使滨水景观与人工场地协调统一,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滨水景观。

2.2.1 保护生态的作用

滨水景观中人工场地设计应运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和组织地域的利用,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人工场地设计应该在“生态性”理念指导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宗旨,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保证一定比例的植物用地面积,营造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环境相辅相成的气氛,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2.2 满足游人在滨水区游憩作用

人类是环境的一部分,二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通过在滨水景观中设置休闲场地,从而改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

滨水场地设计主要表现在临水布置的道路,岸边设置的栏杆、园灯、果皮箱、石凳等。道路内侧宜种植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树间布置座椅,供游人休息。在水面宽阔、对岸景色优美的情况下,临水宜设置较宽的绿化带、花坛、草坪、石凳、花架等,在可观赏对岸景点的最佳位置设计一些小型广场或者是有特色的平台,供游人伫立或摄影。水体面积宽阔可以划船、游泳时,应将其设计成滨水游憩带状公园绿地,纳入城市绿地总体规划,进行专业规划设计。

在规划建设中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要保护湿地、自然栖息地,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环境教育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 滨水景观中人场地的形态设计

2.3.1 轴线场地设计表现出线性对称与均衡

在滨水景观中轴线意味着对称的水景,但轴线两旁建筑物有秩序的变化,也带来了活泼多变的感觉,轴线的尽端与之形成对景的是整个景观的高潮与中心。线性关系在场地组合中是最原始也是最出效果的手段,轴线水景显得威严大气,可营造出庄严宏大的秩序感主轴线。通过轴线将水景作为中心来平衡地组织场地关系,不论对称或者是均衡,它们给予人的心理视觉感受是一种平衡、稳定的秩序感(图8)。

2.3.2 围合形态

围合形态强调的是滨水边界,以及场地设计的实体性与连续性。水体边界围合出场地空间秩序的内向化,形成心理上的区域(或者领域)概念。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指出“区域是观察者心理所能进入的城市较大面积,而且本身具有共同特征,可以从内部去认识”[ 凯文•林奇。《城市意向》,30-32页]。场地间存在明显的主次区别,所有的场地围绕在一个中心构筑物或水景的周围,形成向心结构,这种中心式的组合,能形成较稳定的心理感受。(图9、10)

2.3.3 混合形态

混合形态是指场地组合没有特定的规律,看似没有任何关系,随意组成的平面,却组合成一个个有意思的滨水场地与空间,它不拘泥于形式,创造出丰富的边界与节点,使人置于其中感觉到步移景异,与众不同的感觉。虽然混合形态看似没有任何关系,但它们一般是由同一种材料,或者相同的细部来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图11、12)

3 滨水景观中人工场地设计实例

3.1 项目概述与分析

本案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镇毗河河滨,与青白江农业科技示范园隔河相望。祥福镇地处成都平原,地势较平坦,河渠纵横,阡陌交镇,海拔高度460米左右,相对高差3米(图13)。祥福镇土质肥沃,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丰富,多为中性偏酸黑土。青白江区第一大河——毗河穿境而过,沿线8公里灌溉水渠为发展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流灌积达85%。

本案的主题是打造一个充满浪漫而又古典的田园城市主题公园。通过威尼斯“贡多拉”小船牵引整个公园故事情节的发展,把威尼斯滨水景观场地设计通过提炼运用到本案的设计中,从而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滨水人工场地设计景观,诠释出城市滨水景观与自然滨水景观的区别和联系(图14)。

3.2 项目人工场地设计与表达

西蒙兹认为,“每一容积或空间要从尺度、形状、材料、色彩、质地和其他特性上进行考虑,以便更好的调节和表达自身用途。而这也就成了场地设计的任务了。”[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美)约翰·O·西蒙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三版.

]空间在西蒙兹的场地设计理论中是最为强调的因素。从空间对人的影响力、空间的特性,到空间尺度的把握、空间形式的组织,再到空间表达的抽象性和空间的要素,最后到空间的界定等多方面阐述空间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通过这种空间的界定,本案由一条城市滨水景观和一条自然滨水景观组成空间结构,因此本案包括人工生态水景和自然滨水两个不同的滨水景观(图15)。人工水景是一条城市轴线,它表现的是以水为载体对环境进行造景设计,并具有生态作用的城市滨水景观。它主要是人为的将水引入,进行场地分割来丰富自然环境,在分割的场地上进行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并通过与土地利用,车辆和行人运动路线,以及建筑设计相协调,创造出生态的城市滨水场地,塑造出具有威尼斯特色的人文文化景观。自然滨水是一条田园轴线,这条轴线主要以水为主导元素,对自然滨水环境进行营建和改善生态系统的设计。在这条轴线上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滨水环境进行保护,人工场地设计主要表现为满足游人的视觉,亲水,湿地体验等主要活动。这一条轴线上的人工场地设计的作用是为了优化生态环境。

3.3 项目人工场地与滨水景观的和谐统一

这两条轴线的具体设计对象不同,但都是围绕“水”进行的设计,通过“水”在不同滨水环境中的场地设计,来表达各自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形式。其中人工生态水景包括人工建造的喷泉、跌水、水池、水渠、荷塘、假山石、廊桥、亭台等,结合威尼斯人文风俗,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创造出充满生活乐趣的生态场地。自然滨水景观主要通过治理、改造、营建、防护、利用、种植等展开设计活动。主要表现为设计水体观赏、河道防洪设施、护坡堤坝、水岸、桥梁、滨水道路与建筑、人进行水体活动的相关场地等。这些人工场地设计都必须符合生态规律,从而衬托出滨水环境中所特有的生态条件和自然风光,达到与人工景观和谐统一的效果,进而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图16)

4 结论

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我们仍可以看到当今场地设计存在的不足,这需要我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并始终以保护自然为设计初衷。在拥有了历史财富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条件下,当今场地设计应思考如何将科技、生态与人文艺术有机结合,有效地体现当代文明特征,让人们更自然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科学性、艺术性与人本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发掘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构建一个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带,满足社会生存需要。

参考文献:

1 《生态水景设计》 潘召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一版.

2 《场地设计》 张伶伶 孟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一版.

3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美)约翰·O·西蒙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三版.

4 《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日)河川治理中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生态保护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