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初探

2012-01-15 01:00李红军秦红燕
装备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习俗装备

洛 刚, 李红军, 秦红燕

(装备学院 装备采办系,北京101416)

习俗惯例属于社会文化的重要范畴,其内化和表征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装备采办习俗惯例,从更高层次、更新颖角度来审视其内涵及其对装备采办活动影响,准确认识和把握习俗惯例对装备采办活动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扬弃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的装备采办秩序,提高装备采办质量和效益,建设先进的装备采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及其形成环境

1.1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是指在装备采办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团体性、趋向性、习惯性的意识行为[1]。这些意识行为是装备采办系统各组织或成员之间在采办活动中所产生的、非法律法规约束的、共同遵守的意识行为与道德规范。对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理解,需要把握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是为装备采办活动服务的,与一般习俗惯例相比,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存在于装备采办系统内,并且为系统中的人员所共同遵守。例如,装备采办与一般民品不同,装备采办属于国家行为,采办费用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采办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职权,装备采办具有优益权[2]3。

二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是在装备采办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规则或行为准则,影响和制约着采办行为和相互关系。习俗惯例存在的目的是调整双方或多方关系,表现为对有关方面行为的约束,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同样如此。

三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对采办活动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存在于整个装备采办系统内,作用于采办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它无时无刻不对采办活动产生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一个积极的习俗惯例可以使采办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可产生阻碍作用。

1.2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形成环境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装备采办习俗惯例依存于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和影响。一方面,环境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生存的“土壤”,环境不仅为采办习俗惯例产生、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对采办习俗惯例发展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对外部环境也有一定的反作用,习俗惯例对其所依附的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等外部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外部的政治形势和状况,涉及国家的政治体制、国防体制、政治的稳定性等。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政策稳定、连续的基础,也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军事环境。军事环境是直接影响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军事战略、战争形态的变化等方面。不同的军事战略必然产生不同的装备采办习俗惯例,并随军事战略的不断调整而调整。

3)经济环境。装备的供应和供给方式等直接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共同决定着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形成和发展。

4)科技环境。科技研究领域中,科技研究成果门类分布及先进程度、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研究与开发实力、科技管理制度、国家科技战略及重点等都对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5)自然环境。

2 习俗惯例对装备采办的影响

2.1 对装备采办管理思想的影响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不同,装备采办管理的思维模式也有较大差别。例如,美国是一个危机感较强的国家,特别是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管理者协会专门设立了保险部门,倡导风险管理。美国国防部要求采办部门在项目立项后必须组建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或指派专人,具体负责项目的风险管理[3]。近几年来,美军提出的“基于能力”的防务战略,就是美军基于“威胁不确定性”风险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目前,美国已形成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以法律法规、文件等形式将风险管理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了装备采办效益的提高。运用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加强装备采办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使人们对危机、风险的认识越来越淡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装备采办人员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在计划经济时代,装备科研生产所实行指令性计划的管理方式是:任务国家下发、经费国家拨给,使装备管理部门和研制生产单位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开始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对研制项目进行招标投标,这对研制进度、费用和性能的要求日趋明朗,各种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但由于人员对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普遍树立起来,“拖、降、涨”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故给采办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可见,习俗惯例对装备采办人员的管理意识有重要影响。

2.2 对装备采办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

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使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都要求政府和社会遵循公开、公平和透明的原则,这已成为一项惯例。按照这一惯例,武器装备采办领域一直注重竞争,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加大力度不断改革装备采办策略,以提高采办的全寿命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要求武器装备采办领域也充分开展竞争,并依托广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扩大装备采办来源范围,建立军民高度融合的武器装备发展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防发展道路,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但由于实行计划管理体制,民用企业很难进入装备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注意吸引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生产,但直至20世纪末,民用企业仍然大都在后勤物资方面进入军品市场,而在武器装备领域涉足很少。装备研制和生产,仍然主要由军工企业完成,无疑严重影响了我军装备采办的路径与效益。近年来,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民用企业进入装备市场,以打破装备研制、生产长期被垄断的局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单一来源的采办方式仍然是我军装备采办的主要形式,即使是大型装备的分系统和零部件的研制生产,也大都是由军工集团内部承担,民营企业难以进行公平竞争。

2.3 对装备采办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过历史积淀的习俗惯例,对装备采办规模与结构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天下大同”“和为贵”的和平主义思想,使中国传统军事伦理重视“正义战争”的道德规范,维护“替天行道”“以仁为胜”和“先德后武”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崇尚道义,慎战、避战和止战的战争习俗[4]。在这样的习俗影响下,古代人民勤劳耕作,很少过问军事,武器装备主要由政府组织生产[5]。到了清末和民国,由于长期的封闭和受外来侵略以及国内混战的影响,我国武器装备与国外相比非常落后,政府或军阀不得不从国外购买。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也是对中国传统军事惯例的继承。在这一方针指针下,开始改变消极防御的传统习俗,树立起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特别是总装备部成立后,实现了装备建设集中统一领导,装备采办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具备了先进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2.4 对装备采办行为规则的影响

人们总是以特别的方式来解决其面对的某种特殊机会或问题,当再次面对类似机会或问题时,这种特别方式就成了先例。基于对这种行为方式的共同期望,先例就变成了人们未来如何处理行为、成本和收益的习俗和惯例。习俗惯例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当大多数参与者都认为某种特定的习俗惯例是合适的,而且在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也能获取收益时,交易成本就会非常低。因此,习俗惯例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并可能不断进化。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也具有较强的延续性特征,并且深刻地影响着采办活动的方方面面。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经费分配问题。以往大多数国家采用“预算限制法”分配经费,该方法所产生的弊端就是难以从战略上统筹各军兵种装备的发展。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习俗惯例,造成各军兵种为争夺装备经费而激烈竞争,而政府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对经费进行切块分割,从而形成经费只上不下的刚性发展趋势。为了克服这种经费预算制度的弊端,美国探索出了一套装备采办经费管理方法,即规划、计划与预算编制方法(plan program budget system,PPBS)[2]38-39,这 种 方 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零基预算”,即不考虑以往经费情况,而是根据未来战争需求从长期的和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装备战略建设和经费问题。鉴于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快被许多国家所效仿采用。

我国一直采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编制装备建设预算制度,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以“零基预算”为主要目标的预算制度改革,但由于受装备管理体制和装备经费分配习俗惯例的影响,改革很难完全落实。受“平均主义”思想和人情世故习俗影响,装备经费分配仍然沿袭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的惯例,采取切块分割和综合平衡,难以真正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装备发展。历史惯例的形成影响着现在的结果,而现在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向未来延续。

3 关于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扬弃

要充分发挥采办习俗惯例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采办习俗惯例的发展,就必须对习俗惯例进行扬弃。习俗惯例的扬弃是一个否定与肯定、克服和继承双重含义的辩证发展过程,在扬弃中应注意顺应发展潮流,去伪存真,并通过深化对习俗惯例作用的认识,褒扬积极向上的习俗惯例,抑制和去除消极的习俗惯例,使习俗惯例为装备采办活动服务,从而促进装备采办的健康发展[6]。

装备采办习俗惯例扬弃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体现在装备采办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它既需要价值观念的更新,也需要相关能力的增强。做好习俗惯例扬弃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深化对习俗惯例作用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看,装备采办过程中所有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无不与装备习俗惯例息息相关,几乎都是来源或起源于某种层面、某个方面或某个机构的习俗惯例,因此装备采办事业的发展根源得益于广泛的习俗惯例。

二是树立习俗惯例的先进典型并发挥习俗惯例的作用。树立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先进典型,把先进典型的业绩、能力、道德素养更加生动、形象地折射到每个“采办人”的视野下,利用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激励、感染其他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只要旗帜鲜明地树立起这样的典型,引导好正确舆论方向,才将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发展力量。

三是抑制和去除消极的习俗惯例。重视对习俗惯例真伪的识别、衡量、评价和选择,以保障积极的习俗惯例发挥更大的作用,抑制和去除消极的习俗惯例,并使之不影响装备采办活动和制度的健康发展。

四是鼓励创新并繁荣习俗惯例。需要重新审视习俗惯例的作用和影响,在继承的基础上倡导创新,培育创新意识,为装备采办的发展和装备采办制度的创新,提供更丰富的源泉。

五是将成熟的习俗惯例升华成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表述出来的,是对长期实践中惯常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因此,需梳理装备采办中的习俗惯例,审视各项习俗惯例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及时将符合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习俗惯例进行固化,将其转化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7]。

4 结 束 语

装备采办活动受制于一定环境下特定的价值理念、习惯思维和惯常做法,而这也正是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核心,它决定着装备采办文化的构成,支配着装备采办活动的运行与发展,对装备采办活动和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从战略和文化的层面深化对装备习俗惯例的认识,加强对装备采办习俗惯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装备采办理论的发展,推进装备采办制度改革,提高装备采办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装备采办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武器装备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魏刚.武器装备采办文化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15-116.

[2]白凤凯,方家银.军事装备采办管理[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3]白凤凯.军事装备采办风险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58.

[4]魏刚.武器装备采办制度概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01-241.

[5]曲炜.军事装备采办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21-128.

[6]果增明.装备经济[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75-241.

[7]李红军.法律意识的进路研究[J].继续教育,2008:22(4):46-47.

猜你喜欢
习俗装备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这些过年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写好春节的一个习俗
防晒装备折起来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