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对策研究

2012-01-21 14:41龚赛群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

龚赛群,余 红

(1.《公路工程》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15;2.《精细化工中间体》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07)

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对策研究

龚赛群1,余 红2

(1.《公路工程》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15;2.《精细化工中间体》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07)

从2011年以来我国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改革背景入手,立足科技期刊,提出科技期刊坚持“为人民出版,替科研服务”的职责与出版精品期刊的质量目标、强化经营意识与服务意识、打造学习型期刊社等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方向,分析路径,提供思路,加强非时政类期刊转企改制的应对探讨,从而推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期刊;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发展;研究

一、非时政类期刊改革所面临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闻传媒进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时代。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在2012年3月召开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报刊业改革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源于多年积累的“小散滥”,必须“关停并转”一批报期刊,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报刊业改革。要建立大型报刊传媒集团,鼓励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加入党报党刊或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要清理合并非独立法人的编辑部;要“关停并转”一批不具备办报办刊资质或严重亏损的期刊,鼓励资源向品牌期刊社、报业传媒集团聚合,切实提高期刊集中度,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在非时政类报刊的大类中科研院所期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科技期刊一般因其专业性强具有规模小、发行面窄、受众面特定等特点。

(一)媒介环境呈现新特点——高技术化和服务化

一方面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平台化和大型信息服务终端日渐成为主流。另一方面读者的阅读趋势,利用便捷化和碎片化时间已成首选,个性化、用户定制化的分层次信息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可以说就整个文化大市场来看,精英文化逐步转变为大众文化下的诸多细分市场,并且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优势传媒集团实施跨区域、跨媒介扩张。

(二)传播格局出现新特点——全球化和多元化

网络和智能手机(Smartphone)作为新一代的信息传媒载体,信息环境呈现的多元化,进而造成信息传播受众的基本变化,新闻传播从传者本位变为传受二位一体。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传播者同时也是受众,传受角色处于即时变换的局面。另外,网络是一个由世界各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跨国技术联盟,整个世界正逐渐变成一个基于网络的“地球村”,传播信息出现一个无国界化的趋向。

(三)科技期刊担负新使命——特色化与民族化

需要在全球化格局中加强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把“全球意识”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提高舆论引导力,以重塑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公信力;需要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的科技期刊改革后理应成为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宣传者、经济建设的理论引导者。

总之,国际环境变化是本次期刊改革的主要动因,新时代的要求是期刊改革的根本方向。

二、科技期刊改革的路径与动力

(一)建立发展理念,树立发展信心

1.建立创新的发展理念。新传媒时代,须与时俱进了解与加强对新技术与新媒体的认识和把握。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挑战甚至威胁,甚至因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媒体的内涵,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大部分概念,以至于有期刊人惊呼“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因此,期刊人必须以创新之勇突破守成之念,将平面的单一的媒体结构向立体的全方位的媒体结构推进。

2.建立技术动力的理念。在期刊发展上,新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出版,改变了科技期刊传统的传播模式和运作方式。以技术为原动力,整合学科资源、重构出版流程、提高编发速度、拓展和适应新的传播空间和渠道,已经成了新媒体冲击下科技期刊不主动则被动必得为之的技术革新。科技期刊受到的最大冲击是数字出版的兴起,使得传统的订阅和文献检索都可以通过大型数据库完成。但科技期刊因其学术特点使得其传统出版依然占据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化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数字出版使学术传播快速化和普及化,并使学术信息能在最大范围里共享,是科技期刊出版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转换体制机制,增加发展活力

科技期刊的发展,并非不同介质的简单堆砌,而是全面的出版流程重构、学科资源整合,转换体制机制是核心。

1.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应建立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学术交流为重心、学术成果报道为特征的全信息流通工作结构,形成即时即地的报道机制。

2.改变原有的各自为政,小、散、乱、弱的局面。科技期刊如果能与媒体融合、资源共享、整合利用,则可形成发展合力,打破领域、专业、单位、部门等条块分割壁垒,在报道内容、传播技术、发展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扩展合作渠道和方式,储蓄可持续后展后劲。

3.按照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分开、广告经营与采编业务分开的原则,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这都是科技期刊的市场化运作的前提。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科技期刊出版事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编辑出版队伍。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开拓型、经营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缺失,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专家型编辑队伍,打造经营型期刊管理人才,选拔把握全局的融合型高精尖队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长短期进修、轮岗,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保证编辑出版团队的良性发展。科学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制度是人才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

(三) 把握规律趋势,转变发展方式

1.把握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化发挥期刊科技期刊既有优势。期刊科技期刊的发展,不是弱化或放弃对平面媒体的发展,而是必须在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大传统主业。科技期刊长期以来在专业、品牌、资源、人才等方面享有独特优势,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科技期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深入人心,故科技期刊其在传媒中的公信力、影响力更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其发展的坚实受众基础。

2.把握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体化布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以期刊为架构,形成新的传播体系,在巩固原有平面媒体读者群的基础上,拓展数字出版、数据库检索、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的传播渠道和终端,实现从单一平面媒体为主向立体化传媒集团的转型。

3.把握科技期刊的特点,开发多元化的经营思路。

开拓科技期刊多元化的功能,挖掘潜在的市场价值,探索刊物发行、广告业务策划、专题活动经营、品牌效应等多元化的经营思路。在市场化的过场中,科技期刊可依靠其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开展多种学术论坛、专题讲座活动,有效地缩短读者与刊物的距离,也能刺激读者的兴趣,间接地提高了刊物的影响力,扩大了刊物的发行量。

(四) 抓住发展机遇,稳步实现跨越

数字化出版为传统出版业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向多元化的现代传媒转型、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带来了机遇。①在目标上,以构建国际一流媒体为目标,实现期刊传播、期刊管理、期刊经营一体化。同时又要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定位主流化,巩固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多样化,引导与服务相结合;内容精品化,彰显权威深度时效;受众对象化,增强传播力影响力;传播全球化,统筹国内国外大局;平台数字化,推进报网互动融合;管理企业化,突破体制机制束缚;经营品牌化,统一社会经济效益;产业多元化,拓展经济增长点;人才复合化,打造高端全能队伍。②在意识上,既要认识到紧迫性、重要性,又要认识到艰巨性、复杂性,把理想热情和科学理性结合起来,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③在规划上,既要重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又要发挥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深度融合,良性对接,避免顾此失彼。④在行动上,既要敢于抓住机遇,在关键节点大胆突破,又要注重整体推进,统筹兼顾。

三、科技期刊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始终坚定“为人民做出版”的职业信念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科技期刊就是生产力的培育土壤。胡锦涛总书记曾希望出版界:“不断推出更多代表国家最高水准的优秀出版物,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再创新的辉煌”。出版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文化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文化产品。中国出版业经过60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逐渐向出版强国迈进。

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坚持科学的出版观,坚持编好刊、出好刊;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坚持杜绝粗俗低劣,不媚俗、不只顾迎合市场;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始终坚持创新追求,坚持原创第一,防止不端文献与伪科学的漫延;为人民做出版,必须端正经营管理理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利益,使得科技期刊能够在信息平台服务的基础上做到以刊养刊。

(二)着力凸显“替科研做服务”的服务精神

“替科研做服务”的精神是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科技期刊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科研后续力量方面必须付出的努力,同时,科技期刊特有的学术性和先进性一面又决定了它必须具备的严谨性。如果在打造学术交流与沟通平台的同时,为科研服务,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也是科技期刊作为信息载体所应具备的特性。

“替科研做服务”主要体现在:从精选刊载内容上看:科技期刊刊载前沿成果,对本学科的导向作用明显。从严把审稿关看:科技期刊刊载的论文能确保学术质量。从密切联系受众看:科技期刊紧密联系科技界,聚合科技人员的力量强大。从提高影响力看:科技期刊能促进作者与读者,科技工作者与科研单位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继续坚持“期刊精品”的质量方针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出版精品期刊是出版人不懈坚持的历史使命,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识。在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潮流中,只有高质量的期刊精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期刊精品不仅是从数量体现的,更重要的是质量。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849种,其中综合期刊435种,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4920种,文化、教育类期刊1349种,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516种和文学艺术类期刊629种,迫在眉睫的任务不是盲目乐观于数量的庞大及其继续扩张,而是要屏心静气、戒浮戒躁,真正花大力气猛抓精品期刊的出版。科技期刊的出版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教人育人、为科研界培养后续力量的职责,如果我们科技期刊出版人对于科技期刊的出版没有敬畏之心,那么作为一个国家最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科学技术,其公信力会受到严重质疑。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期刊的出版人不仅要有追求,更要有勇于担当开拓,使科技期刊更具时代的气息。

四、定将实现“期刊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嬗变

期刊业的改革是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来积极推进的,资源整合既是目的又是途径,资源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稿件资源实现“一鱼多吃”,又可以利用客户资源衍生产业链条,还可以发挥协同效应等,提高效益巩固市场。

期刊业的改革无疑将冲击期刊人的思想观念,并且首先是经营理念的转变。从办报办刊者的角度来探讨转企改制后的经营改变。

(一)从编辑到策划的转变

当前的科技期刊出版形式,策划成为责任编辑的首要之责。优秀的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水平外,同时必须具备策划、营销能力。科技期刊转企改制后,编辑要改革工作方法,“走出去”了解读者需要以及市场需求,积极参与“选题-策划-设计-营销”整个出版过程,实现由“责编型角色向策划型角色”转变。编辑参与选题策划,对所获得的信息作出科学预测,科技期刊的选题和内容能够与时俱进,达到科技期刊以达到对读者有益、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从产品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

市场千变万化,营销理念要随之更新。一是按需出期刊,竭诚为受众服务。我们编辑出版的期刊产品不光是我们自己满意,更主要地是要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闭门造车,蜻蜓点水,只能使我们的期刊产品离受众越来越远,离市场越来越远,离时代越来越远。竭诚为受众服务,是每一个期刊人必须具有的职业追求。二是既销售产品,又销售服务。我们期刊人在销售期刊的同时,还应紧紧围绕受众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才能赢得他们对期刊的信任,从而提高对期刊的忠诚度和重复消费的需求。

(三)从传统发行到系统营销的转变

系统营销是全程全员的营销,是不间断持续的营销,是创意营销、是提升客户价值的营销,是各种手段交叉互动的营销。往后期刊的营销工作,既要在源头上下功夫,包括深入实际的前期调研、品牌栏目的建设、典型内容和精彩活动的策划等等,又要在运作和营销手段上下功夫,包括优化办刊理念、推出营销金点子、出台长期规划等等,更要在服务和管理上下功夫,包括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操作能力,狠抓期刊管理等等。

五、积极构建“学习型期刊社”的良好氛围

面对非时政类期刊转企改制的挑战,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编辑队伍,形成期刊社的核心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

(一) 构建培训提高机制完善知识结构

业务素养的提高。转企改制后,期刊社的从业者将由“编辑制造”向“编辑创造”转变,这就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需要具有创新战略眼光和策划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己刊物的组织作者队伍并优化选题、组织高质量的稿件,保证期刊质量。

现代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版载体已将由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并且数字出版一定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传输稿件:应用网上资源进行选题策划;应用网上数据库,扩大读者队伍;应用网络资源审稿:在机编辑代替在纸编辑,人机校对结合,并建立符合各期刊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作者数据库、稿件数据库,审稿人数据库、选题信息数据库、刊物质量、管理数据库等。这些都将成为期刊从业者的基本科学素养。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指出:“凡涉及技能的训练,需以十年计” 。为了切实提高各期刊的整体质量,应注重业务练兵,苦练“内功”,培训提高期刊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相关技能。

(二)构建审读评估机制明确努力方向

建立印前审校与印后审读相结合,专家审读与读者审读相结合的审读机制,为期刊编织质量检查的防线。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抓紧印后检验的同时增加印前把关环节,将审读关口前移,加强印前审校,配置权威的审读专家队伍。 在注重印前、印后双重审读的同时,强化市场检测和读者满意度管理。刊社对质量差错举报人予以适当奖励。读者关注期刊的质量,我们关注读者的满意度,目标完全一致,都是关注着期刊的生命。

为了充分利用审读成果,应做好印前审校、印后审读的分类、综述,找出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开展对口交流活动,期刊社与审读专家的交流,直接、明了,高效。审读评估机制的构建,让从业人员发现自己综合素养的缺失以及知识结构的缺漏,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夯实自己的业务功底。

(三)构建创先争优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转企改制后,期刊社的从业者将由“事业身份”向“企业身份”转变,这对于从事出版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来说,与其说是一次制度改变,不如说是一次心理转换。只有调节积极的心态,才能激发出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主动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为此,期刊社应该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分配体制、激励机制等,特别强调培养出版工作的带头人,只有带头人的存在才会有风格各异的科技期刊的百花齐放。

[1] 龚赛群. 促进报刊改革 发挥科研院所期刊的主导作用[J].企业家天地,2011,(8):176-178。

[2] 龚赛群. 部分科技期刊依托行业办刊思路探索[J]. 南华大学学报,2011,(4):111-112。

[3] 杨春兰,黄逸秋.难中求进,坚韧攻关——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阶段性成果综述[J]. 传媒,2011,(11):13-16。

[4] 王亚敏.略论中国非时政类报刊媒介的转型发展[J]. 现代转播,2011,(12):108-110。

[5] 王一伊.非时政类报刊改制后市场化生存环境之思考[J]. 编辑之友,2011,(12):40-41。

[6] 禇 泽.十年一觉编制梦[J]. 当代工人,2011,(14):61-63。

On Countermeasures of Restru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as Enterprises

GONG Sai-qun, YU Hong
(Editorial Of fi ce of Road Engineering, Changsha, Hunan 410015; Editorial Of fi ce of Fine Chemical Intermediates, Changsha 410007, Hunan,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s our country non political newspapers into enterprises reform background since 2011. Based on the periodic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 Publishing for the People, Publishing for Scientif i c Research Service " duty and publishing journals quality objectives, strengthens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builds the learning periodical agency and so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non political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conversion rate; development;research

G238

A

1673-9272(2012)05-0084-04

2012-08-20

龚赛群(1968-),女,湖南益阳人,《工程公路》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管理及研究。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