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35 例

2012-01-23 16:06胡桂枝李爱梅
中医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皂角刺肛周脓肿

胡桂枝,李爱梅

(新乡市中医院肛肠科,河南 新乡453003)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感染的结果。《灵柩·痈疽篇》称该病为“锐疽”,谓“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认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宋代又称为“藏毒”;明、清多称为“肛痈”。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肛窦感染化脓蔓延到肛门直肠周围形成的脓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2009 年5 月—2011 年10 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35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5 例均为本科室就诊的早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其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最大78 岁,最小6 岁;病程最长7 d,最短3 d。

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和《中医外科学》[2]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①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②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3 治疗方法

①西医治疗。给予注射用青霉素钠(由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80 万U 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 中静脉滴注,青霉素使用之前作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每日2 次;同时配合甲硝唑注射液(由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每日2 次。以上药物具体用量均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而定,儿童按体质量计算用量,连续治疗5~7 d。

②中药口服。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金银花9~10 g,蒲公英5~15 g,穿山甲2~6 g,皂角刺5~20 g,乳香3~6 g,没药3~6 g,浙贝母3~10 g,天花粉3~15 g,防风3~5 g,陈皮3~20 g,当归3~15 g,赤芍3~15 g,生甘草3~6 g。每日1 剂,水煎,早晚温服,连续服用7~10 d。

③中药坐浴。将口服中药每剂药渣加水2 000 mL,煮沸10 min 后,加入芒硝50 g,坐浴,每次坐浴15 min,温度以40 ℃为宜,每日2 次,连续坐浴7~10 d。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改变。

5 结 果

痊愈28 例,好转7 例,未愈0 例。

6 病案举例

患者,女,53 岁,2011 年10 月8 日初诊。主诉:肛周疼痛3 d。患者3 d 前因饮食辛辣食物出现肛门疼痛,并逐渐加重。患者无糖尿病、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现症:肛周(截石位)5~6 点有1 处约1.5 cm×2 cm 大小的硬结,触疼明显,质硬,局部皮肤灼热,未触及波动感,饮食正常,睡眠差,大便干,小便可,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血常规检查示:WBC 10.1 ×109L-1,N 75%,L 23%。西医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断:肛痈(早期),证属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处方:当归10 g,赤芍10 g,金银花12 g,穿山甲6 g,皂角刺20 g,浙贝母10 g,防风15 g,天花粉20 g,陈皮12 g,乳香6 g,白芷15 g,生甘草6 g。每日1 剂,水煎服。将剩余药渣加水2 000 mL,煮沸10 min,坐浴,每日1 次。同时给予青霉素480 万U 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 次(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 次。治疗3 d后,肛周肿痛明显减轻,肛周硬结缩小,局部皮肤颜色接近正常,睡眠转佳。治疗方案不变,方药同前。继续治疗1 周后,肛周肿痛消失,肛周硬结消失,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7 讨 论

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该病发病急骤,痛苦大,疼痛剧烈,发热,周身不适,甚至影响排便,破溃后一般形成肛瘘。因此,该病应看作是一种急症,争取早期治疗,以免形成复杂肛瘘[3]。而如何防治和早治疗则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灵枢·痈疽篇》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外证医案汇编·肛痈篇》曰:“肛痈者,即脏毒之类也,始起则为肛痈。”《外科正宗》曰:“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外感风、寒、湿、燥、火邪气,内伤饮食辛辣、醇酒厚味,导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侵入肌腠。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古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药;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白芷、防风通滞散结;淅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效,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保守治疗需注意:①在脓肿初发期、成脓早期均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即早发现、早治疗;②联合足量用药。有资料[4]显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2 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脓液培养发现厌氧菌阳性率占66.6%。故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宜联合应用抗生素及厌氧菌抑制药以防止感染。配合中药口服、坐浴,中西医结合,切中病机,不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而且可以防止感染进一步向周围蔓延,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安阿玥.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杨丽梅.婴幼儿肛周脓肿43 例临床分析[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5):65.

猜你喜欢
皂角刺肛周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皂角刺侧柏膏
皂角刺黄酮研究进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冯志海教授运用皂角刺治疗内分泌疾病经验举隅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