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输液人群血管的选择与穿刺

2012-01-24 13:10张波静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病种针头进针

张波静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舟山 316012

静脉穿刺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技术操作之一,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着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士穿刺水平的满意率。但往往由于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和营养状况的不同,使得血管的粗细及显露情况也有所不同,从而给穿刺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也给病人增加了无谓的痛苦。因此,如何正确选择血管与穿刺方法在静脉穿刺中尤为重要,现根据本院护士多年来对临床几种常见输液人群血管选择与成功穿刺的经验进行总结,结合本人对2011年1~10月份650例输液人群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11年1~10月份20~40岁门诊不同病种输液患者200例,男性96例,女性104例,其中25例肥胖(BMI指数超过23)。

本院2011年1~10月份0~3岁门诊不同病种输液患儿150例,男62例,女88例。

本院2011年1~10月份65~90岁门诊不同病种输液患者200例,男95例,女 105例。

本院2011年1~10月份不同病种水肿输液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

本院2011年1~10月份慢性乙肝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

1.2 方法

1.2.1 青壮年血管的选择与穿刺

年轻人血管丰富,充盈饱满,管壁固定,富有弹性,多为粗大静脉,容易穿刺,但如果选择关节活动处的血管或没有明显走行放向的血管,就会发生针头脱出血管或穿透血管而引起局部隆起现象。所以,对于青壮年患者应选择比较稳定且走向较直的血管,如手背及腕关节以上,肘关节以下的血管。对青壮年男性,因皮肤厚硬,采取正中进针或旁侧进针,注意进针角度应稍加大,有利于刺入皮肤。对中青年女性或较肥胖者,因皮下脂肪丰富,静脉较深,扎上止血带后血管仍不显露,可用手指轻触血管或轻击局部,触及血管有饱满或弹性感时采取正中进针,针头要长,方向要正,30~45°刺入,待有回血时将角度减小,再平行向血管内进针少许。青壮年血管穿刺一般选择7号针头为宜。

1.2.2 婴幼儿血管的选择与穿刺

婴幼儿血管细小呈花纹状,多为细小静脉,穿刺难度较大。静脉穿刺时,一般选择头皮静脉,其优点是固定方便,不影响四肢活动,特别是前额静脉,呈红丝状或蓝丝状,走向比较直,而且表浅,比较看得清楚,穿刺这种血管时应选用4~5号针头,针头斜面要小,左手绷紧血管下方处的皮肤,右手持针柄,呈30°角轻轻穿入皮下,可立即转为沿血管走向平刺,尽量减小进针角度,以免穿透血管,用均匀的力量,轻稳而又平行地推针,见回血即止。

1.2.3 老年人血管的选择与穿刺

老年人的血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部位较深,血管壁厚,容易滚动的血管;一种是血管较表浅,极脆,容易穿透的血管。这两种血管在穿刺中都有一定的难度。选择前者血管穿刺时,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要远一些,用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活动度,食指绷紧皮肤,旁侧进针,针头要锋利,进针角度为30°,进针要快,但不要过深,以免穿透两面血管壁。进针开始感觉有阻力,穿刺成功有明显脱空感。选择后者血管穿刺时,针头的大小一定要随血管的粗细来选择,旁侧进针,尽量不要退针,用力要均匀,有时针头穿至管壁处,血管变扁下陷而找不到,可用左手食指在皮肤上触摸血管方向及深浅度。

1.2.4 水肿病人血管的选择与穿刺

水肿病人尽量选择有较大血管的解剖部位,如内踝、手腕部等。注射前将肢体抬高,用手掌或手指沿血管解剖部位压迫片刻,血管显露后立即正中进针,不用止血带,一般选用7号针头穿刺较合适。

1.2.5 长期静脉穿刺病人血管的选择与穿刺

这种病人由于血管破坏较多,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对这种病人最好选择不常用的小血管,如指头、大拇指背侧及侧面、掌侧面、脚趾背面等。这种小血管选择4~5号针头容易进针,回血又好,液体滴入很通畅,但这种小血管不能退针,见回血后不能再进针,滴速不能太快,以免因局部循环缓慢而发生外渗现象。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在选择血管时,要遵循从四肢远端到近端的原则,以保护血管,有合适的血管,尽量采取留置针头的方法,避免反复刺破已损血管。

3 结果

根据对2011年1~10月份650例不同输液人群正确选择血管与穿刺方法,627例均“一针见血”,比2010年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高出10.6%;患者对护士穿刺水平的满意率高达99%,比2010年高出4%。

3 讨论

3.1 选择血管的意义

选择血管应准确估计血管的颜色、充盈度、深浅、位置及走向。临床老护士在长期的护理工作实践中,肉眼的辨别力特别强,手指的触觉都也变得非常灵敏。而年轻的护士却往往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误选了动脉,或有时因急于完成治疗任务而不仔细选择,见到血管就扎,也不管有没有十足的把握,常会导致穿刺失败。护士应在保护血管的前提下选择有把握的血管,遵循从四肢远端到近端的原则进行保护性穿刺,而决不是挑到好血管就可以穿刺。

3.2 选择针头的必要性

如果一条纤细的血管选择了一个大号针头,就容易穿破血管下壁。反之,较粗大饱满的血管选择了一个小号针头,就可能因针头不够长不能完全进入血管,而导致液体外渗。护士应根据病人血管的粗细等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宜的针头。有时护士不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按常规做好准备,待穿刺时才发现不太合适,调换针头又怕麻烦,就怀着侥幸心理,结果因穿刺失败而导致不必要的重复穿刺。

3.3 穿刺操作的注意点

①左手拇指绷直血管进行穿刺,能很好地固定易滑动血管,必要时请另一护士协助进行;②止血带不可扎得太松或太紧,能使静脉更好地充盈,穿刺时不易失败;③进针速度不可过快,如进针速度太快,还未见到回血,针尖已刺穿血管下壁,退针时见到回血,已致穿刺失败;④见回血后不宜潜行过多,可将针头放平,与静脉平行,顺静脉走向缓慢潜行少许,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可不再潜行。

4 小结

能否提高血管穿刺成功率,操作者的水平是主要因素。护士在血管穿刺失败时要仔细分析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水平。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血管穿刺技术,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减轻患者痛苦,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病种针头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