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和护理

2012-01-24 13:10顾晓凤曾晓燕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鼻咽

顾晓凤 曾晓燕

四川邛崃市医疗中心,四川邛崃 61153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耳科常见病,尤其是小儿发病率更高是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早期合理治疗和护理疗效尚可。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消毒、麻醉后,用细长、斜面较短7号针头行鼓膜密刺抽液,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抽液,然后用鼓气耳镜检查,并反复负压吸净鼓室内积液,之后抽取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5mg,将药液缓慢注入鼓室,同时嘱患者将患耳渐向上,可感到咽腔发苦或有药液流出。如注药完毕无此现象,保持患耳向上,用波氏球在外耳道加压,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观察30min仍无效,示咽鼓管不通,应行咽鼓管吹张或咽鼓管导管注药冲洗中耳腔,每周2次,6次1个疗程。一般来讲,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中耳渗出液不能自行排出者,可行鼓膜穿刺术,除不能配合治疗的较小儿童外,较大儿童和成人均可穿刺成功。

1.2 激光、微波或紫外线照射促使液体吸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利用微波的非热效应,能增强细胞代谢,调节血管功能,使深层血管痉挛得到缓解,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中耳血液循环,提高氧浓度,纠正中耳缺氧状态,促进鼓室和咽鼓管粘膜水肿吸收,恢复咽鼓管功能,并可有效防止病变复发。

1.3 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取坐位,患耳对着术者,用70%酒精消毒患耳廓,外耳道及鼓膜,用卷棉子做成小棉签,前松后紧,沾取一滴鼓膜麻醉剂,涂于鼓膜的前下部,0度鼻内镜引导下,以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呈“+”字形切开鼓膜,将斜口管置于安装器前端,将斜口管安置在鼓膜前下方,用吸引管将中耳腔积液吸引出,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入患耳内,将吸引器管口对准通气管管口,将中耳腔内液体吸净,连续冲洗患耳3d,每日1次,然后在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患耳4d,每日1次,滴入药水后向健侧歪头5min,再向患侧歪头5min。1周后复查,3个月复诊,鼓膜置管同时配以治疗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

1.4 鼻内镜下经口咽鼓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后仰20°,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麻醉患侧鼻腔黏膜2次及1%地卡因及鼻咽表面喷雾麻醉3次。取30°鼻内镜自患侧鼻腔进入鼻咽管咽口,选择合适大小的咽鼓管导管经口腔越过软腭后缘,在鼻内镜明视下插至咽鼓管咽口,并将导管固定于对侧下切牙。抽出鼻内镜后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患耳朝下,用注射器将糜蛋白酶2mL、1%氯麻液2mL、强的松龙0、5mL混匀后,通过导管经咽鼓管注入鼓室腔,退出导管,并使患者保持此体位10min,而后取半坐位,再次通过30°鼻内镜经口将咽鼓管咽口内,固定于对侧下切牙,在自导管座接入喷雾器橡胶球,捏球吹张,捏球40次后,退出导管,完成操作。捏球时患者可直接听到气流通过咽鼓管的“吱吱”的声音,并觉耳内有膨胀感,一般2d1次,3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内陷严重者可治疗两个疗程。2个疗程听力无改善者视为无效。治疗过程中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和抗渗出药物。

1.5 中医治疗

1.5.1 外治法 以苍耳子散为基本方加减,制成针剂,使用超声雾化器,每日用药50mL为患者鼻部吸入治疗,每次15分钟,1个疗程为7d。

1.5.2 内治法 依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病初以化痰利湿为主,佐以通窍,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苍耳子散加减,若兼肝胆湿热者,酌加龙胆泻肝汤;中期以健脾化痰,利湿通窍为主,方用参苔白术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后期多为积液吸收,耳窍闭塞,为痰气痹滞所致,可酌加活血化痹之品,7d为1个疗程。

2 护理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10岁以下的儿童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①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鼻腔通畅;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应计算查找原因;③如发生鼻和鼻咽部的炎症导致的咽鼓管阻塞,应尽早治疗,可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保证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及时吸收;④鼓膜穿孔者,应避免擤鼻及耳内滴药,预防中耳感染;⑤游泳后应尽快让耳内的水流出,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游泳;⑥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⑦积极防治感冒。

3 结论

总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消除病因病灶,防治复发,重视变应性和免疫性反应的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防止复发。

[1]陈文丽.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的疗效分析[J].华夏医学,2004,17(3):398-399.

[2]梁芳健.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3):172-173.

[3]梁巧瑾.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3):71.

[4]高体红.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3):189.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鼻咽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益气解毒方对癌前病变鼻咽黏膜超微病理组织的逆转效应
声导抗基本概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