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2-01-24 21:47李金成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7期
关键词:弥勒鲜食葡萄

□李金成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盘江北岸,幅员面积4 004 km2。弥勒县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北依昆明、路南,南接开远、蒙自,东邻文山、邱北,西连玉溪、华宁,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全县辖10个乡镇,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县乡公路通畅率和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村与村之间的通达率为94.8%。弥勒县城距昆明143 km,距蒙自140 km,昆(明)河(口)公路、云桂铁路和滇越铁路纵贯弥勒腹地,是两广入滇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弥勒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最高海拔2 315 m(金顶山),最低812 m(东山细所至南盘江下游);年均降雨量700~990.4 mm,年均气温17.3℃,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4.6℃,年有效积温5 600℃,年日照时数2 168小时,无霜期349天,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部竹朋坝和西部巡检坝积温高,日照数时间长,无霜期短,早春气温回升快,比较适宜鲜食葡萄种植。弥勒县是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红葡萄酒”的原料出产地。

一、产业现状

弥勒县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规模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2012年全县鲜食葡萄面积3 733.33 hm2(含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主栽品种有夏黑无核、希姆劳特、京秀、无核白鸡心、红地球、水晶和玫瑰蜜等,预计产量5.65万t。

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在鲜食葡萄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的拉动下,弥勒县鲜食葡萄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全县葡萄产业实现总产值2.03亿元,2012年预计可达3.3亿元。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一是品种单一,水晶和玫瑰蜜兼用型品种面积占全县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2%,熟期集中,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稳定;二是认识不够,大多数种植区都集中在旱坡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壤贫瘠,葡萄单位面积产量低,商品性差,生产效益低;三是管理技术不到位,病害防治跟不上,抹芽、摘心、绑蔓等不及时,疏花、疏果不到位,甚至忽视疏花疏果工作,果品商品性不高,市场价格低;四是种植区集中,全县葡萄90%集中于海拔1 400 m以上的区域,从而导致葡萄熟期过于集中,市场竞争激励,甚至相互杀价,立体气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五是公司、基地与农户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协作机制,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丰收的年份往往销不出去,歉收的年份又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争相抢购原料,产业风险较大;六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遵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的意识淡薄,合理的定价机制没有形成,无序竞争时有发生,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思路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推进,做到生产基地化、基地建设良种化、优良品种区域化、品种栽培科学化、产品生产标准化,积极培育优质产品品牌,以运销、贮藏保鲜企业为龙头,走“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优势面前上规模,机遇面前抢速度,用3~5年的时间,在弥勒竹朋中部坝区和巡检西部坝区建设3333.33hm2(5万亩)优质鲜食葡萄生产基地,生产优质葡萄7.5万t,新增产值6亿元。

建立中高档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在布局上,以竹园坝、朋普坝及巡检坝为主,弥阳坝、新哨坝为辅,建立4 000~5333.33 hm2中高档鲜食葡萄种植基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减少分散种植和跨地区的零星种植,把优良葡萄品种及无公害葡萄种植作为弥勒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抓死抓紧,抓出成效。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发展优良品种。根据弥勒县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在品种定位上,以国内市场为主,以发展无核、大粒、耐贮运的中高档鲜食葡萄品种为主,针对弥勒葡萄成熟期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来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不断筛选新的优良品种,如夏黑无核、黑色甜菜、布鲁赛尔、蓝色海洋、红乳、金手指、希姆劳特、京秀、无核白鸡心、红地球等品种。在市场定位上,以发展早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为辅;在发展早熟品种的同时,合理搭配中、晚熟品种,以延长鲜食葡萄市场供应周期,缓解销售压力。

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确立不同区域的主栽品种,建立主栽品种苗木繁育体系,保证鲜食葡萄基地建设的苗木需求。

大力推广葡萄设施栽培,提升葡萄品质。弥勒葡萄成熟期正值盛雨期,高温高湿条件致使病害发生严重,导致葡萄品质下降,影响鲜食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设施葡萄栽培,应是今后弥勒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行设施栽培,一可减少病虫害,提高葡萄品质;二可提早成熟,延长市场供应;三可扩大栽培品种范围,丰富鲜食葡萄产品;四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促进产业升级。葡萄朵美滋涂芽环剥早熟提质增效栽培新技术,2005年以来通过实验示范已取得明显成效,可促使葡萄提早萌芽和成熟,错开盛雨期、病害发生高峰期和成熟期,提高葡萄品质和商品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应加大宣传及推广力度。

加快葡萄贮藏保鲜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展葡萄贮藏保鲜业,不但可以延长葡萄上市供应期,扩大销售市场半径,解决葡萄集中成熟、竟相降价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而且能够增加收益,实现葡萄生产的多次增值。在注重葡萄生产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葡萄贮藏保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小型节能贮藏冷库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气调贮藏冷库,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加大鲜食葡萄无核化栽培技术攻关,推行标准化生产。水晶葡萄为弥勒县特有的传统优良葡萄品种,其栽培面积占全县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2%。水晶葡萄以其天然色香味浓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有核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实施无核化栽培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生产优质、安全、卫生、无公害的鲜食葡萄,是实现弥勒鲜食葡萄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农业产业化是有效联结小生产与大市场,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葡萄作为商品率高的高效产业典型,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葡萄商品生产基地化建设、贮藏保鲜加工、运输销售等,以市场为前提,以产品为基础,以企业为龙头,走“公司+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名优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继续发展葡萄深加工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果汁的原汁原味,尤其是保健功能较强的葡萄果汁,尤受人们喜爱。同时,发展葡萄加工业,本身就可以有效带动葡萄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弥勒县葡萄汁加工尚为空白,而弥勒县传统的水晶葡萄,以其天然浓厚的水晶香味是制汁理想的原料。制汁工业的发展可减轻水晶葡萄鲜食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葡萄观光产业,提高产业效益。葡萄品种繁多,颜色红、绿、黄、蓝、紫、黑,具有极高的观赏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在葡萄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可以兼顾葡萄休闲观光,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大粒、鲜食优良品种,将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高、中、低档产品相结合,红、绿、黑、紫、黄色品种相结合,以提高果园的观赏性。在葡萄园中可配套建设观光休闲的场馆设施,集吃、喝、玩、乐于一体,延伸葡萄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充分发挥葡萄协会的协调和自律作用,维护行业利益,搞好信息服务,有针对性地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弥勒的葡萄生产由单家独户分散经营走上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的新路子,带动和促进产业升级。

加大对产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在鲜食葡萄良种引进繁育、主导品种发展、配套技术、生产者培训、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鲜食葡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求。对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建设予以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参与鲜食葡萄基地开发;对参与开发的企业及基地建设农户,在水利、道路、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基地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对从事鲜食葡萄产后营销、贮运等环节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通过政策、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增强其参与市场流通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猜你喜欢
弥勒鲜食葡萄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一部承前启后的剧本——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戏剧》的意义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当葡萄成熟时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弥勒市总工会:抓紧抓实城镇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莫高窟西夏洞窟壁画弥勒经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