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业:他们的?我们的?

2012-01-24 21:47李治飞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7期
关键词:小农橙汁加工业

本刊记者 李治飞

时下已入“二伏”,数月辛劳,收获时节很快会一一到来。在期待着果农朋友能够丰产丰收的同时,想到近几年大宗水果销售上的种种难事,心里多少有些忧虑。

果业界一直在思考如何促进我国果业健康发展和果农稳定增收,提出了不少思路,如“一乡一品”“规模化布局”、“专业化营销”、“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加工业”等。有的观点不管切合实际与否,流传时间一长,就会潜意识化,形成定势思维。比如:近些年柑桔界普遍把柑桔加工(尤其橙汁加工)当作柑桔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以及拉动市场和营销的主动能。在各地“百万吨加工甜橙”、“万吨桔瓣罐头”等发展规划,以及“中国柑桔界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提高国产橙汁的市场份额”等决策思路的推动下,国内柑桔加工企业的产生,势如雨后春笋。然而,原料基地发展状况和果农增收效果却难尽如人意,甚至令人伤感,加之近年不时发生的农企矛盾、鲜果卖难等困境,人们对柑桔加工的情感日渐复杂,欲罢不能,欲举无方。我愿意相信,包括柑桔在内的我国果业的发展,离不开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可是,我更希望果业同仁和主管部门,在诸如加工企业与种植加工品种的果农间难以双赢互动等事与愿违的现实面前,能够深一步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或什么机制的加工业,由加工业来主导果业,还是将加工业融入果业。

有幸两次与湖北秭归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述银先生面对面交流。吴先生有两个陈述特别引人注意:就促进桔农增收而言,加工不如鲜销;其公司加工原料并非专用品种,而是以秭归当地及周边过剩的罗伯生脐橙为主,加工品非所谓“主流”的橙汁,而是脐橙酒、脐橙醋和脐橙茶等,“小产品”进入国际大市场,效果很好。由此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柑桔加工者与原料生产者如果不是同一主体,必定存在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强弱悬殊、单方依赖的情况下,双赢互动只可能是天方夜谭,因此公共财政和资源不应一味投向资本化的加工企业;品种多样化的柑桔加工,并无全球通吃、非他不行的主流铁律,比如韩国开发的“柚子茶”就红遍东亚、南亚;中国发展柑桔加工业,不必死磕所谓橙汁主流,以消耗现有基地相对过剩鲜果为主,并灵活开发产品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

在任何国家,包括水果生产在内的农业,绝不单纯是市场与消费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归根结底是事关政治稳定、社会可持续发展、文明进步、生态安全的“三农问题”①温铁军:“维稳”大局与“三农”新解//。在中国经济发展路径(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压力的大前提下,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业应当是,也必然是以农户为主体②黄宗智:中国农业的隐性革命/,中国果业的主流必然是农户果业。既然水果基地的主体是小农,小农们就有权问一问:加工业(包括商品化处理、贮运营销、深加工)应该是他们的,还是我们的?能否为小农解忧、谋利?政府该扶持谁?纵观世界果业发展强国,我国包含产、加、销在内的整个果业的出路,在于以组织化的小农为经营主体实行纵向一体化发展②黄宗智:中国农业的隐性革命/,唯此才能保证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产业高素质、可持续发展。

当忘记了最根本的人类劳动是关怀时,财经高楼推动了世间残暴、冷酷和毁灭的增加③。构建、扶持和发展属于小农合作组织的加工业,让家庭农场主们的日子好过些,并且有机会入列中产阶级,这不仅是关怀,更是国家的财富;是立场,更是理智。

猜你喜欢
小农橙汁加工业
“数字化家计”:韧性小农的生计策略再转型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西橙汁供应商CITROSUCO西澄打造首届“橙汁节”,开启“橙新生活”新风尚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完形:橙汁真美味
来杯橙汁吧!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试析匈牙利小农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