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研究的又一思路——与孟竞璧先生商榷

2012-01-28 13:08马玉宝楚国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经气经穴经络

马玉宝 楚国庆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银川750004)

孟竞璧先生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第2卷第2期上,发表了 《四十年来经络研究的回顾与建议》这样颇具权威的文章,反复阅读数遍,对回顾经络学说研究经历的三个高潮表示赞同,但对经络研究的建议和思路,确有商榷之必要。苦于本人经络研究时间较短 (1991年才开始),资历较浅,而且也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和条件来验证自己的构思和设想。所以两年多的时间里都不敢妄为举笔。“七五”、“八五”经络的研究都被国家列为重点攻关课题。“九五”经络又被国家列为攀登计划,每年投入大笔科研经费,而经络研究在方向方法上却不能避免地陷入两难的取舍状态,即无形功能状态的尊古深入研究与量化定位的现代研究的对立之不可调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酷爱中医事业、具有强烈民族自尊感的中医人,斗胆谈一谈自己对经络研究思路的一点见解。期望各位同仁斧正。

1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基石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或者说是灵魂,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经络学说。如果把经络分离出去,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器就没有区别了。纵观中医的发展史我们会清楚地看到,最初是伏羲认识到了经络以及经络在健康与疾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继而有了神农尝草木而知百药;最后才是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素问·著至教论》中雷公说:“……以彰经术,后世盖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二皇即指伏羲和神农。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如果不知经络,伏羲又怎能制九针?神农也是知晓了经络才尝出了中药的性味归经。《灵枢》专论经络,《素问》论述经络的内容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后人对此困惑不解。金·张从正 《汗吐下三法赅尽治病诠》中指出:“或言 《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者,盖圣人欲明经络,岂知针之理,即所谓药之理。”

经络学说的科学性,现代研究取得的主要证据是:①循经感传现象在相当一部人身上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循经路线与古典经络基本一致。②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动能的相关联系。同一经穴与不同脏腑的联系具有相对特异性,脏腑功能的不同变异也可在不同的经穴有所反映。③肯定了针刺 “得气”感传,“气至病所”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使失调的脏腑恢复其生理状态保持稳态平衡。④在活体的经络线上,相应机体组织具有异常的光、声、电等理化特性,比如振动、电阻抗等物理特性,应激、代谢等化学特性,均与非经络线上的机体组织有较大差异。而死亡机体经络线上,其组织的大部分理化特性与其他部分的差异显著消失。因之,经气流动是活体组织的特异现象。经络是活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真实反映。

2 经络本质研究的思维着力点

孟竞璧先生指出:“经络问题在中医界以及经络研究人员中至今还没有相对一致的认识……现代经络工作者没有几年就自动退出这一研究领域。其后继者却很少有新的研究经络思路,拾到所谓经络就顺路自圆其说走下去”。这就导致经络本质研究的结果是茫然无所依处,有终不可确定之感。事实上,这是因为,现代经络研究者对中医经络文献中经络的循行部位,以及可解剖而视之的明确记载缺乏重视的缘故。《灵枢·经脉》篇:“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皆络脉也”。《经水》:“夫八尺之土,皮肉在尺,外可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脉之长短,血之清浊,十二经之多气少血,或少气多血……皆有大数”。但在中医文献还有另外一层意义的记载。如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决生死,调虚实,处百病,不可不通”。《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所止也”。所以,基于经典的论述,不应该使经络学说的研究走向玄化和僵化,应当有能达成一致研究的准绳和纲目,这个统一的线索势必当从经典论述中挖掘。故而,深度理解经文旨意是经络本质研究的依托之一,是重要的着力点。

《内经》的时代距今已遥隔二千五百年以上,社会不断前进,科学技术也不断发展,我们没有道理在电子显微镜下仍然找不到古人肉眼就能看到的那个伏行分肉之间的经络。大胆推测,古人所描述的 “伏行分肉之间”的经络,恰恰微观结构间隙中各种无形能量之气。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认识物质世界的正确思路是,看到的是存在;看不到科学仪器可以测知的是存在;科学仪器不能测知的也不能断言不存在,也许目前科学技术还没有深入到那个层次,或者是测知的具体方法根本就是错的。现代经络研究循着逐级解剖的还原主义路线而进行,始终都停留在特定的形态结构这个层次上,想把通道精确定位,其实这与古人所要表达的那个经络相差甚远,也就注定了要失败。因此,如此研究方向的思维是错误的,不能作为着力点。

从经文旨意这个意义上揣度,可以推论,经络不是指一个独立的固定形态结构系统,反而应当是这个形态结构之中的能量流及其变化。狭义的经络是指细胞有序排列形成的超微间隙,在体内这个间隙被无形的经气充填着;广义的经络包含了机体全部的有形结构,只是所有的细胞都归属于不同的经络群组罢了。经络线的低阻抗特性不仅与神经、血管、汗腺等结构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与角质层以下其它表皮层细胞结构也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在正常人体,神经、体液以及其它各种因素都可以对经穴和经脉的低阻抗特性产生间接的影响。循经传感的发现反证了经络的存在,最初的研究出现率仅为20.3%,借用气功入静加机械压迫穴位上升至85%,没有出现循经传感却不能理解为经络不存在,很可能是我们采取的诱导感传的具体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人那种特殊的感知体系造成的。循经感传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生理过程。针刺穴位,无论有无感传,均可引起脏腑功能活动的改变,但是有感传的疗效要高于无感传的,这就是气至而有效。经络效应是多细胞生物所共有的现象,现代人群是以隐性感传的方式普遍存在的。

3 经络发现的渊源及研究重点

古代的中国人凭借着自身极高的悟性和聪明才智去体察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而观察最多的莫过于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变化规律,经络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的。经络现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的象征,是区别生命机体与尸体的重要标志。我们所从事的研究必须不能离开 “活体”,如果丢掉了这个大前提,不管用多么先进的仪器,在尸体上 “去发现”, “去证实”其结构基础,自然修不到正果。随着针灸热潮的兴起,经络研究的国家和人数越来越多,这使我们既感到自豪又感到焦虑,自豪的是经络毕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焦虑的是经络之谜如果被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揭开,我们的民族自尊、自信感都会受到无情的伤害。“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所用的术语,名词及所概括的内容和范围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两种医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人体,就是说组织结构、形体解剖是完全相同的,至多是肤色的不同”。这好似把猫叫成 “咪咪”,只是习惯问题,而事实却又并非如此简单。

相同的事物,如果我们认识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中医从功能出发,必然最终不能忽视结构,西医从结构出发,必然最终不能忽视功能。研究经络本质实际上是生命变化真理的研究,必须摆脱笛卡尔机械唯物论的束缚,从法国生理学家伯尔纳把人视作机器,拆开来考察各部分效能的实验研究中走出来,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加宽广。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现代物理声、光、电、磁、核等技术所证实的仅仅是机体内由于细胞的有序排列形成的低阻线而已,如果没有经气的流动,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经络概念。就象湖泊一旦干涸,尽管原有的那个低凹地带仍然存在,但却不能再称为湖泊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湖泊,就必须以湖水为主要内容而不是低凹地带。同样,我们研究经络,应该把重点放在那个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无形的流动着的经气上。经络研究人员要统一认识的话,也该统一在这个功能层次上,而不是孟竞璧先生所说的 “可解剖而视之”的结构层次。

孟竞璧先生在建议中指出:“由于中医经络文献所描述的,经络具有解剖内容,经络理论也是建立在经络解剖基础上,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之一,故要从如下方面做好工作……”,诸如 “探讨其实质的组织结构是至关重要的”、“经络——脏腑直接相关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开展经络的物质基础和功能的研究,经过几个阶段攀登计划的经络研究,定能明确经络是人体哪些组织结构和取得公证的经络研究成果。”经络实质的提法需要修正,有经络现象的存在,就必然有经络的本质,但这个本质并没有特指某种组织结构,经络的实质给人的印象就是实实在在的组织结构。要说经络有组织结构,古人那个广义的经络就囊括了现代生物学已知的所有有形组织结构。遗憾的是古人的视角并没有放在有形的组织结构上,而是更多地注视到了结构表现出来的功能,及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她不是以结构为基础,而是以功能为前提把人体划分为苦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经络群组。现代解剖、生理学知识的丰富,我们不可能对有形的组织结构视而不见,但是我们在理解经络时却不得不加以区分。经络本身并没有特定的组织结构,它是存在于有形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间隙网络,正是这个手术刀乃至电子显微镜下都难以发现的间隙上,流动着能够体现多种功能的经气,将有形的组织结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弹奏出了和谐完美的生命乐章。间隙表现在物理特性上就是低阻,间隙上流动的经气又表现出了声、光、电、磁、核等多种物理特性。我们研究经络的重点是要搞清楚经气在体内的分布规律,经气是如何产生和流动的,如何影响细胞代谢;体内的经气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和自然界光、气、场交流和转换;经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经穴,也就是说经穴是机体与自然界相通的闸门,怎样调节闸门的开阖,以便更好地适应自然。我们也可以对经穴生物电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评判人体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程度,对偏离健康的各种功能状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都成为真实的存在。

猜你喜欢
经气经穴经络
通里穴治疗“支膈”症理论探析*
人体经脉养生律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