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煎煮的适宜方法概述

2012-01-28 14:07邱洪刘思源林芳李载柏王慧陈雪赵芝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武火煎药文火

邱洪 刘思源 林芳 李载柏 王慧 陈雪 赵芝芳

(1解放军第44医院药剂科,贵阳550009;2贵州医药供销有限责任公司,贵阳550002)

中草药煎煮的适宜方法概述

邱洪1刘思源1林芳1李载柏2王慧1陈雪1赵芝芳1

(1解放军第44医院药剂科,贵阳550009;2贵州医药供销有限责任公司,贵阳550002)

中草药;煎煮;时间;方法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选择服用中药汤剂的病人越来越多,在日常的窗口调剂工作明显感知,大多数病人不知道该怎样煎煮服用中草药。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为此,为节约医药资源,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医生治疗方案尽可能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特将中草药的适宜煎煮方法、时间概述如下。

1 煎药用具

以沙锅、瓦罐为最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疗效。

2 煎药用水

古代用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现代人基本饮用自来水,由于自来水中含有较大量的氯,特别是水质差的地区,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与中药所含的有机物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因此,魏顺利[1]曾建议用自来水煎药时,应先给自来水加热,让氯挥发,放凉后再行浸泡煎煮。一般而言,头煎水量以没过药面约2~3cm为宜,二煎、三煎水的添加量通常以盖过药材既可。

3 煎煮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一般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武火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速度快的火候;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

4 煎煮方法及时间

王晓清[2]指出:因为中草药化学成分很复杂,有蛋白质、粘液汁、淀粉等遇热后表面发生粘结、皱缩、凝固,使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所以煎煮前应先用冷水没过药面约1cm浸泡1h。一般煎煮2~3次,去渣滤净煎液并混合后分2~3次服用。王秀英等[3]建议第一煎先用武火,煮沸后煎煮5~10min,煎出挥发性成分和久煎易分解的药物。第二煎要加热水用文火,煮沸后煎煮20~30min,煎出不易挥发的成分。第三煎加热水用文火,煮沸后煎煮20min以上,煎出难溶性成分,将三次去渣滤净的煎液合并,分2~3次口服。老人和婴幼儿脾胃虚弱,可以分3~6次口服。

4.1 特殊煎法

4.1.1 先煎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矿物、动物、贝壳类药,及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的植物药均应先煎30~60min。如:龟甲、鳖甲、水牛角、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龙骨、磁石、生石膏等应打碎先煎,川乌、草乌、附子等应先煎减低其毒性。

4.1.2 后下后下药应在煎出前预先用冷水浸泡,采取分批后下的方法,以保证其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和达到后下的目的[3]。一般在煎出前5min入锅煎煮。其中含挥发性成份,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如鱼腥草、肉桂花、沉香、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等;久煎容易破坏有效成份的药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麦芽等均应后下。

4.1.3 包煎指用纱布包裹与其它药物同时浸泡入第一煎的药物。诸如海金沙、蒲黄、五灵脂、灶心土、蛤粉、滑石、青黛、车前子等呈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煎液混浊或煎煮后药液黏稠不便于滤取药汁的药物,以及如辛夷、旋覆花等有毛状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药物易漂浮于水面不便于煎煮的药物,均应包煎。

4.1.4 另煎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穿山甲、鹿角等贵重药材与其它药同用入汤剂时,应单独另煎2~3h后取药汁与其它药物煎液兑服,有效利用名贵药材。

4.1.5 烊化指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如阿胶、龟胶、鹿角胶、鳖甲胶、鸡血藤胶、饴糖等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于其它药渣上造成浪费,应烊化兑服。

4.1.6 冲服指不需入煎,宜直接用开水或药汗冲服的药物。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蜂蜜、竹沥水等液体类药,以及沉香、牛黄、羚羊角、琥珀等价格昂贵,但成分难溶于水或易被破坏的药,宜研粉冲服。

4.2 根据医师诊断及药物性质向病人交待具体煎药方法解表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行气药及容易挥发的花叶类药物,宜采用武火急煎,煎煮二次,其中第一煎用武火煮沸后煎煮5~10min,第二煎加热水用文火,煮沸后煎煮10~15min即可。

补益药、滋腻质重、不易出汁的根茎类药材及内伤病之药类方剂,需文火久煎,煎煮三次。其中,第一煎先用武火,煮沸后煎煮5~10min,煎出挥发性成分和久煎易分解的药物;第二煎加热水用文火,煮沸后煎煮20~30min,煎出不易挥发的成分;第三煎加热水用文火,煮沸后煎煮20min以上。

当不小心把药煎干或煎焦时要丢弃,因为药材煎干后,其中含的糖类,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均受到破坏,整帖药几乎完全丧失功效,服用不会有任何效果[4]。

5 展望

中草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及配方对病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煎药方法不当,也将直接影响方剂的药效。为此,笔者呼吁每一位在窗口服务的药剂师,不仅要全面掌握中药学专业知识,还要准确耐心地向病人交待煎药注意事项、方法、程序,以及服药方法,增加患者用药依丛性,力争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顺利,吴文博.调配中药汤剂时需向患者说明的问题[J].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2011,33(9):1360.

[2]王晓清.浅述煎煮中草药影响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12):90.

[3]王秀英,丛江,刘玉爱.中药煎服方法浅谈(摘要)[J].齐鲁医学杂志,2004, 19(2):101.

[4]石婷.中药汤剂制备与服用的科学合理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 3357.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52

1672-2779(2012)-08-0082-02

:韩世辉

2012-02-15)

猜你喜欢
武火煎药文火
文火与武火煎煮中药时沸腾液体温度与蒸发率研究
赵文火
赵文火
听蝉
旗 帜
赵文火
智能化煎药中心设计探讨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随园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