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2-01-29 11:32王小丽陈思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4期
关键词:甘草酸抗病毒甘草

王小丽 陈思东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甘草酸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小丽 陈思东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通过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对甘草中的甘草酸抗病毒及抗菌作用进行综述,探讨甘草酸在治疗肝炎、艾滋病、流感等疾病的临床作用和用药参考,对不同细菌的体内、体外抗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进一步探讨甘草酸在其他病毒性疾病和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甘草又名甜草、蜜草、美草,豆科植物,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它不但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甘草还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镇痛、利尿等重要作用。抗病毒作用是甘草酸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1]。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甘草甜素,从甘草根中提取。甘草酸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笔者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甘草酸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甘草酸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

1 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甘草酸具有抗病毒活性,能抑制很多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而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Tl'ina等[2]也发现,甘草酸对HIV 21、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属相关病毒有很好的亲和力。

1.1 抗HBV

据了解,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他们中的四分之一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变或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了全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甘草酸有直接抗肝炎病毒的活性,且对宿主细胞没有毒性[3]。在很多体外试验中已被证实,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是通过改变胞内运输和抑制肝炎病毒的唾液酸化作用来实现的[4]。日本学者考察了甘草酸在体外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的影响,结果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细胞HBsAg分泌受到抑制,可能抑制肝细胞的破坏,从而改善了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障碍,最终改善了对HBV的免疫状况。可以认为,甘草酸有直接的抗HBV作用及对肝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5]。据有关研究证实,甘草酸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纤维增生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且该药副作用少,有望防治慢性肝炎向肝癌演化,被认为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值得推广的药物[6]。

1.2 抗HIV

有报道称甘草酸可以抑制R5 HIV病毒的复制,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是阻止病毒增殖和激活网状内皮系统,使免疫力增强。Takei等[7]在新鲜的经过12甲基腺苷处理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研究证明,甘草酸能极大地抑制CC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产生。而CCL-2和IL-10的存在,却是CCR5 mRNA表达的必需条件。在缺乏 CCL-2和 IL-10的情况下,只能检测到痕量的 CCR5 mRNA的表达。也就是说,甘草酸是通过抑制CCL-2和IL-10的产生,间接的抑制了R5 HIV病毒的复制。姚文虎等[8]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20例艾滋病患者,并观察T细胞亚群。结果证实复方甘草酸苷对T细胞部分激活亚群有抑制作用,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有支持作用。

1.3 抗流感病毒作用

流行性感冒又简称流感。王吉锡等[9]的一篇研究中提到在中医上,抗流感病毒的途径只要有两条: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和通过诱生干扰素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抗病毒。经多组实验证明了甘草酸确实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人类流感大流行时,对中药抗流感病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变得更加迫切。今后如何加强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机制以及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促进多学科间的合作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研究学者[10]也报道甘草酸对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巨细胞病毒(CMV)、带状疱疹病毒具有抑制活性作用。甘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尤其是经过修饰后的甘草酸衍生物对HIV、HSV及SARS、HBV都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作用[11]。

2 抗菌作用

中草药抗菌作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因为其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广谱抗菌,副作用低,因此应用广泛。有报道称,甘草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一些真菌和原虫生长有较强大的抑制活性[12]。系统地研究甘草的抗菌机制,进一步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选择。

2.1 体外抗菌

在Lee[13]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利用甘草对不同MRSA菌株(KCCM 11812、40510、40512)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甘草可能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认为甘草可以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天然药物。杨翀等[14]的研究中考察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三拗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来比较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三拗汤合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合煎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作用,而分煎液没有。实验显示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较高,因此作出推论甘草酸可能是甘草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崔永明等[15]也对甘草酸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他们发现甘草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抑菌作用,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甘草中的抗菌成分有亲脂性,甘草的黄酮类化合物才是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12]。

2.2 体内抗菌

目前,甘草酸抗菌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说明对中草药抗菌功能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体外抗菌实验,也要注重体内抗菌试验。但是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体外试验,体内试验相对较少,而且体内试验大多利用动物模型。在2006年,Moy等[16]首次用粪肠球菌(E faecalis)感染秀丽隐杆线虫,建立了体内抗菌药物的筛选方法,研究发现有些化合物和植物提取物体外无抗菌活性,但却具有体内抗细菌感染的活性。Wu等[17]建立了秀丽隐杆线虫的宿主模型来研究MRSA的毒力和致病性。杨再昌等[18]也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细菌感染的模型,来评价中药的体内抗菌作用,此研究中用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来感染线虫,并观察了43种中药的抗菌药效。结果显示水麻叶等中药均有较强的抗菌效力,秀丽隐杆线虫可以感染多种细菌,并且具有免疫系统,成本低廉,适用于体内抗菌药物的筛选。

3 发展前景与展望

在人类发展史上,利用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早有记载,且疗效显著。由于其自身的药物特性,表现出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①在抗病毒同时,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②在抗病毒同时,兼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③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少,毒副作用较小;④对病情的治疗能更具有针对性;⑤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多元化,病毒对其也很少产生抗药性。显然,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

近年来细菌耐药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如何寻找更好的广谱、天然的抗菌药物,成为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一大难题。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天然的抑菌剂,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上也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有待阐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已有临床研究证明,除了已经被证实的抗SARS病毒、对非特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都有抑制作用,还有实验证实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0-22]。张明发等[23]的研究也提出,甘草酸能对抗多种动物器官肿瘤的生长,并能明显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甘草酸以前主要是作为无热量、高强度的食品甜味剂,并赋予食品防病治病功能。不仅如此,甘草酸还被广泛地应用于烟草、化工、酿造、国防等行业[24]。

4 结语

甘草价格低廉,容易获取,作为天然的抗病毒、抗菌药物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其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的具体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尚未完全清楚,而且甘草酸同时还存在着脂溶性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方面的缺点[4]。长期使用甘草酸可能容易引起低血钾、腹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的应用还需更多的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来支持。如何能进一步阐明甘草酸具体的作用机制,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其不良反应,并将其作用领域不断向外拓展,都是值得今后深入探讨的问题。

[1]邱振宁.甘草酸苷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98-200.

[2]Il'ina TV, Fediuk NV, Bachinskii AG,et al.Determin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binding sites by a phage display method [J].MolBiol(Mosk),2003,37(5):861-867.

[3]Romero MR,Efferth T,Serrano MA,et al.Effect of artem is in in/artesunate as inhibitors of hepatitis B virus production in an “in vitro”replicative system[J].Antivir Res,2005,68 (2):75-83.

[4]段伟奇,姬胜利.甘草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38(4):I0001-I0003.

[5] 张远涛.甘草及其制剂抗病毒作用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3,24(11):1035-1036.

[6]史桂兰,胡志浩.甘草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1,13(1):10-13.

[7]Takei M,Kobayashi M,Li XD,et al.Glycyrrhizin inhibits R5 HIV replicat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treated with 12-methyladeno sine[J].Pathobiology,2005,72(3):117-123.

[8]姚文虎,赵伟,吴引伟.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对艾滋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7):598.

[9]王吉锡,孟丹.甘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0,27(1):42-43.

[10]Cohen JI.Licking latency with licorice [J].J Clin Invest,2005,115(3):591-593.

[11]雍建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活性研究进展[J].宁夏工程技术,2010,9(3):277-281.

[12]张明发,沈雅琴.甘草抗菌和抗原虫药理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2):49-52.

[13]Lee JW.Antimicrobial effect and resistant regulation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o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Nat Prod Res,2009,23(2):101-11.

[14]杨翀,梁光义,贺祝英,等.HPLC测定三拗汤不同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31-1034.

[15]崔永明,余龙江,敖明章,等.甘草酸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3):428-431.

[16]Moy TI,Ball AR,Ausubel FM,et al.Antifungal chemical compounds identified using a live-animal infection model[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6,103(27):10414.

[17]Wu K,Conly J.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 a host model for 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0,16:245-254.

[18]杨再昌,马小彦,乐意,等.用秀丽隐杆线虫观察43种中药的体内抗菌药效[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174-1175.

[19]梁计林.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24.

[20]邓杨梅.可用于SARS治疗的抗病毒药物[J].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11-15,21.

[21]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研究进展[J].2011,26(5):359-364.

[22]姜小卓,李紫霞.谈谈甘草酸的临床应用价值[J].药物研究,2009,(16):107.

[23]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的抗肿瘤作用[J].上海医药,2010,31(11):492-495.

[24]刘圣君,金湘.甘草酸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16(4):97.

Research progress of effects of glycyrrhizic acid

WANG XiaoliCHEN Sido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06,China

Through looking up relevant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in the recent 10 years,to review the antiviral effects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glycyrrhizic acid in licoric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medication re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AIDS,influenza and other diseases,an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in vivo and in vitro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bacteria.Applic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in other viral diseases and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and its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re further explored.

Glycyrrhizic acid;Antiviral effect;Antibacterial effect;Research progress

R965

A

1673-7210(2012)08(c)-0020-03

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局基金(项目名称:甘草中新的抗病毒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9151031701000002)。

王小丽(1986-),女,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陈思东(1956-),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12-04-12 本文编辑:谷俊英)

猜你喜欢
甘草酸抗病毒甘草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