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研究

2012-01-29 11:32周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4期
关键词:截肢心理护理

周晓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陕西延安 716000

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研究

周晓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陕西延安 716000

目的 研究分析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法 对我院32例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一例因心理严重问题而出现消极抵抗或意外。 结论 截肢患者既要承受手术的痛苦,又要面对残疾的心理压力,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因严重心理障碍对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产生影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截肢患者;心理问题;护理;研究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因素,外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严重外伤后经及时救治而存活的患者亦越来越多,但在临床处置中,严重肢体损伤的患者为保住生命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截肢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面对突如其来的损伤及承受截肢手术的痛苦,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常被严重摧毁。特别是肢体离断伤的患者意识到终身残疾,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1]。如何做好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患者的意外发生及伤后因严重心理障碍影响对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就显得异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实施截肢的患者共32例,全部是外伤后肢体严重毁损实施截肢的患者,截肢全部是下肢。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3岁,平均44岁。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按照整体护理进行详细认真护理,在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评估及护理,严格实施个性化护理、康复,效果良好。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后,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康复,无一例因心理严重问题而出现消极抵抗或意外。

3 讨论

3.1 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3.1.1 悲观厌世,怨天忧人 对突发性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心理研究表明,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爆发常常引起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恐惧、抑郁、愤怒、激动、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2]。严重肢体外伤患者入院后,有些是在清醒并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截肢手术,有些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截肢手术;尤其是后者,在手术清醒后,一个原先活泼的健康人顷刻间变成了缺了肢体的残疾人,这种巨大心理挫败感油然而生,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能感受,用“痛不欲生”形容也不为过。患者常常无法面对现实,甚至会寻找机会自杀或者拒绝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除严重悲观厌世心理反应外,还怨天尤人,抱怨“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厄运会降临自己头上”,甚至把所有的不满、怨恨、愤怒全部发泄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责怪家人为什么救了自己。患者巨大的心理落差严重会造成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出现精神紊乱症状,如妄想、失语、自残等异常行为。

3.1.2 过分焦虑,丧失信心 焦虑是个体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况,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3]。截肢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面对轮椅、拐杖等辅助生活器具以及不断进行的康复训练带来的困难、痛苦,会显得手无足措,还会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肇事方也拿不出医疗费)以及今后即将面临的法律诉讼显得过度焦虑,严重者对治疗、对生活、对未来丧失信心。

3.1.3 消极应对,被动依赖 截肢后患者会发生对事物的认知性偏离,从而使情绪低落,面对发生在自己或周围自己密切关系的人的所有事件表现出淡漠、无视、无关,态度消极,既不主动应对,也不主观重视,一切皆随缘,甚至被动依赖于他人,或者能够独立完成的生活自理问题也会随应对能力降低完全依赖于他人,患者的这种从认知到行为方面的消极应对会影响到后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不利于患者将来更好地回归社会。

3.1.4 角色固化,行为减退 灾难事件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持久而广泛的[2]。截肢患者在伤后及术后出现上述程度不等的心理反应及表现存在严重的个体差异,但伤后残障的发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会持久存在的,并且此患者产生的患者角色心理会逐渐被固化,甚至会严重扭曲,产生“我已这样了我怕谁”的观念,或者因固化的患者心理导致行为减退,不能或不愿承担责任,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或沉默不语,行为的减退日久会使患者精神沮丧、抑郁。

3.2 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3.2.1 健康教育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可靠保证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最为重要 截肢患者在伤后或术后表现的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伤情、治疗方式(截肢)等的不理解或不知情 (术后才知已被截肢)。相关知识的缺乏是根源所在,骨科护士要在百忙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认真、详细、通俗易懂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解释为什么要截肢,讲清有关患者不清楚的知识,让患者懂得截肢是“舍肢保命”的道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是代价最小并最可能在当前取得实效的措施[4]。通过健康教育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谅解,消除心理上存在的各种疑虑,让患者能从心理上及时迈过这个“坎”,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

3.2.2 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要及时做好截肢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讲清各种相关知识,取得理解与支持,教会家属进行换位思考,但对患者既不能过分迁就、忍让,也不能过度谴责、责难,要不断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时时感觉到家庭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亲人的关怀和支持是战胜疾病的有力保证。

3.2.3 把心理护理落到实处,切实有效 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截肢患者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形象的破坏以及医院陌生的环境与人群等,严重的恐惧、焦虑会使患者一时难以适应角色。护士用熟练的操作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时,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这样可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在患者叙述病情时不要东张西望,应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对其处境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5]。护士主动帮助患者熟悉环境,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接待、详细地介绍会使患者倍感亲切,消除因伤情、环境、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不适,尽快适应因伤导致的角色转换。

3.2.4 消除患者所有负面心理影响 截肢后患者出现的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种种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和表现,既有普遍意义的反应,又有特殊个体差异的表现,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骨专科护士在认真、详细做好心理评估的前提下,要把心理护理落实到实处,要积极主动沟通,耐心细致地讲解,周到娴熟地护理,设身处地地安慰、鼓励、同情患者的遭遇,理解患者的苦衷,做好宣传教育,正确应用心理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学习自我放松、自我解脱的技巧。当患者出现严重心理反应的表现时,如消极悲观导致的自杀行为、过度焦虑引发的失眠、抑郁等,要及时护理评估,准确护理诊断,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治疗与护理。总而言之,截肢患者心理护理的终极目标是让患者放下所有心理“包袱”,积极应对现状,恢复自信心,促进康复。

3.2.5 促使患者形成稳定的良性的心理状态 截肢患者会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面对生活的不便(拐杖)、康复训练的坚持以及安装义肢的适应等不同阶段加重心理反应或产生新的心理障碍,为此护士要在不同情况下适时准确评估与诊断,做好个体化心理护理,使患者始终处于稳定的、良性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不同心理刺激,配合好治疗、护理、康复,出院时既要加强出院后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又要借助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系统做好心理教育与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对患者的作用及影响,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3.2.6 认真做好“幻肢痛”的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截肢患者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称为“幻肢痛”[6]。这是一种截肢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属于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性疼痛,会加重患者其他的心理反应,护理时要积极引导患者,积极面对、接纳截肢的现实,选择患者乐意接受的心理治疗方法,如音乐、阅读、谈话等转移注意力,配合使用一些物理疗法,逐步消除“幻肢痛”,防止幻肢痛加重或诱发新的心理反应。

不论是生产、交通事故还是自然灾害,人体肢体遭受严重挤压、毁损时,常常为保住患者的生命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截肢,目前普遍认为伤后至重建血液循环时间在6~8 h内的疗效较好,肢体存活率高[7],为此,截肢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自我概念改变、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改变等正性和负性心理效应[8]。做好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患者伤后因严重心理障碍影响对病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消除不良心理对患者的作用,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1]左宝书,王玉.骨科患者自我健康教育模式有效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63.

[2]李晖.建立重大灾难及危机心理卫生服务系统[N].各界导报,2012-2-3(2).

[3]戴晓阳.护理心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

[4]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

[5]李淑英,王常卿.癌症患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0,6(3):229.

[6]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0.

[7]Cakir O,Subasi M,Erdem K,et al.Treatment of vascular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limb fractures[J].Ann R Coll Surg Engl,2005,5:348-352.

[8]苗艳,王小君,房殊余,等.5·12地震伤截肢患者心理护理的分析研究[J].华西医学,2009,24(6):1378-1379.

Stud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ZHO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Yan'an 716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Methods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32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pecific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carried out.ResultsAll the patients were able to cooperate actively for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re was no passive resistance or accident due to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Conclusion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suffer from both surgical pain and disability-induced psychological stress.Psychological nurs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tively in order to avoid negative influence on treatment,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due to sever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Psychological problems;Nursing;Study

R473.74

C

1673-7210(2012)08(c)-0131-02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陕教高[2010]13号文件);延安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医学临床实践教育教学团队”(延大校办发[2010]66号文件)。

周晓红(1977-),女,本科,主管护理师,主要研究骨科临床护理。

2012-03-29 本文编辑:冯 婕)

猜你喜欢
截肢心理护理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心理感受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