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2012-01-29 11:32许天齐刘洁玮耿凯文隋秉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4期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药依从性

许天齐 刘洁玮 耿凯文 隋秉东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陕西西安 710032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许天齐 刘洁玮 耿凯文 隋秉东▲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陕西西安 71003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而西药治疗AIDS采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AART)疗效有限。AIDS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可分为4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其研究重点主要为抗艾滋病毒和免疫调节两方面;中药复方;针灸疗法;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其中中药可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在中医药治疗AIDS的过程中,疗效评估和患者依从性的相关问题需要被着重考虑。中医药治疗AIDS已经表现出了个体化治疗、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缺少中医诊断标准体系、缺少治疗实施方案和临床治疗过程的检测及质量控制等主要问题。通过大力开展对中医药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有效成分的提取,进而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药剂或拓宽设计、合成药物的视野和思路,中医药疗法将在AIDS的治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艾滋病;HIV;中医药治疗;针灸;HAART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形势严峻,据联合国AIDS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摘要》,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约3 33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2009年新增感染者约260万、死亡约180万[1]。目前西药治疗AIDS最常采用的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其存在的毒性反应与副作用、耐药性、患者依从性等问题,限制了疗效的发挥[2]。中华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应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所表现出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1 AIDS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1.1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目前主要从抗HIV和免疫调节两方面进行药物研究[3]。国内外学者已对200多味中药进行了体外抗HIV实验,发现黄芩、黄连、夏枯草、螃蜞菊等70多味具有不同程度抑制HIV的活性,其中黄连、紫草等22味具有逆转录酶抑制剂样作用;知母、淫羊藿等19种味具有蛋白酶抑制剂样作用。免疫调节药物又可分3类:补气类(人参、灵芝等)、温肾壮阳类(淫羊藿、附子等)和滋阴类(枸杞、女贞子等)。

中药有效治疗成分的提取可以纯化中药制剂,量化中药治疗效果。如甘草甜素(即甘草酸)不仅具有诱导干扰素产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活性的功能,还可抑制HIV增殖;黄芩苷及黄芩苷元均能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可抑制HIV;天花粉可抑制HIV的复制,并选择性地杀死感染HIV的巨噬细胞;其余如从香菇、枸杞子和女贞子中提取的多糖、从贯叶金丝桃中提取的金丝桃蒽酮、从大豆中提取的三萜皂素、从苦瓜中分离出的苦瓜素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抗HIV作用。

1.2 中药复方

日本学者对小柴胡汤和人参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二者都能使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小柴胡汤主要起清热解毒作用,人参汤则重在滋补和强身;扶正排毒片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g/L时对体外的HIV抑制率最高;其余如中研2号、艾通冲剂、艾灵冲剂等,均是近年临床研究较多的复方制剂。目前,唐草片已经被正式批准作为治疗AIDS的辅助用药,复方SH也已经在泰国获得新药批文。

1.3 针灸疗法

针刺以补法为主,灸法以间接施灸(温针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为多。实际操作中,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外关、内关、气海等。在海外,美国针灸师Naomi Rabinomiz最早运用针灸治疗AIDS 200例;墨西哥WHO预防AIDS全球规划治疗中心收治的2 000多例AIDS患者也采用过针灸治疗。我国灸法治疗AIDS病例多有发表,证明针灸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HIV活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1.4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

研究表明,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与一些中药单味制剂或复方制剂联合使用,可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4]。如齐多夫定和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地增强齐多夫定的抗HIV活性;姜黄素和茚地那韦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HIV-HXB2菌株感染的H9细胞中p24抗原数量;利托那韦可降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和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损伤血管舒张功能,而这种副作用可被姜黄素有效地抑制。

2 相关问题

2.1 疗效评估

在主流的检测指标中,视为治疗有效的依据有[2]:病毒学指标:治疗后4~8周内血浆中病毒载量水平下降1个log以上(即比原来的水平下降10倍以上),或4~6个月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HIV<50 copies/mL);免疫学指标:治疗3个月后CD4计数增加30%以上,或第1年后增长100/μL以上,或CD4/CD8比值上升;临床症状指标:临床症状能够缓解、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AIDS的死亡率可以较大幅度降低。目前中医药治疗后采用免疫学和临床症状指标者较多。

2.2 服药依从性

依从性与以下影响因素有关[5]:患者个体因素,如社会人口学和心理学因素(包括心理健康状况、酗酒与药物滥用、服药知识匮乏)等;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治疗方案、时间或不良反应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支持)等。相比HAART而言,中医药疗法的依从性要好很多。

3 中医药治疗AIDS的形势分析

中医药疗法的优势在于[6]:①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对患者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②多靶点治疗,起效平缓且持久;③可从HIV感染无症状期起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④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产生耐药株的几率也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中西药同用时,还可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⑤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速免疫重建,由此缓解临床症状;⑥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适合于我国国情;⑦治疗AIDS的各种并发症,如腹泻、皮肤瘙痒、发热、皮肤溃疡等,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中医药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7]:①辨证方法繁多、证候概念模糊,缺少中医诊断标准体系;②缺少治疗实施方案和临床治疗过程的检测及质量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亦需要规范和优化;③临床研究比较少,缺乏长时间、系统化、大样本的治疗观察资料;④对于降低病毒载量的研究不足,所用指标多限于免疫学指标和症状指标,用病毒学指标者较少。

4 小结

由于HAART的局限性,服药的长期性,药物的毒性、耐药性,以及免疫功能的不完全重建性,仅仅依靠抗病毒疗法很难实现AIDS患者长期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最终治愈疾病的目的。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外在艾滋病领域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对艾滋病发病期的抗病毒治疗上,而对持续时间达8~10年之久的无症状期的研究和治疗相对较少,极大地降低了艾滋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增强正气、“鼓邪外出”,从无症状期及早用中医药干预,既可以解决无症状期无药可用的局面,又能避免AIDS患者坐等发病的消极状况。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中的研究和应用上已经初步收获了一些成果和经验,对艾滋病的中医理论也取得了一定的认识[8]。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充分扬长补短,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中医药的艾滋病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并且通过大力开展对中医药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有效成分的提取,进而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药剂或拓宽设计、合成药物的视野和思路,中医药疗法将在AIDS的治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摘要[EB/OL].http://www.unaids.org.cn/cn/index/download.asp classname =KEY%20DOCUMENTS&class=2,2010-11-24/2010-12-2.

[2]隋秉东,王平忠,王媛,等.艾滋病西药治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8):938-939.

[3] 王健,刘颖.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及展望[J].科技导报,2005,23(7):29-33.

[4]Riva DA,Fernández-Larrosa PN,Dolcini GL,et al.Two immunomodulators, curcumin and sulfasalazine,enhance IDV antiretroviral activity in HIV-1 persistently infected cells[J].Archives of Virology,2008,153(3):561-565.

[5]Kerr T,Walsh J,Lloyd-Smith E,et al.Measuring adherence to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Curr HIV/AIDS Rep,2005,2(4):200-205.

[6]刘瑞,彭勃.中药治疗艾滋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09,4(3):175-178.

[7]易玲,易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54-55.

[8]丁洋,李峰,王文奎,等.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暨治疗新突破[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18-252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ai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lated issues

XU TianqiLIU JieweiGENG Kaiwen SUI Bingdong▲
School of Stomatolog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an, 710032,China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severely does harm to human′s health.However,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the most widely used way to treat AIDS by Western medicine,has limited curative effec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AID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strategies:single Chinese herbs and their active components,on which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nd immune regulation;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acupuncture therapy;combina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s,in which Chinese medicine can reduce the toxicity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Western medicine.During our appl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AIDS,related issues such as assessment of curative effects and compliance of patie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ed carefull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AIDS has revealed many advantages,mainly lying in individually treating,lower prices,and weaker toxic and side effects.Nevertheless its lacking of diagnostic standard system as well as testing and quality-controlling during the treatments are still major problems.By promoting extracting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and researches in various fiel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us discovering newly-emerging valuable drugs as well as broadening the sights and thoughts to design and synthesizing th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AIDS;HIV;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Acupuncture;HAART

R512.91

A

1673-7210(2012)08(c)-0022-02

许天齐(1990-),男,安徽池州人,五年制临床专业学员。▲

2012-04-10 本文编辑:谷俊英)

猜你喜欢
艾滋病中医药依从性
《 世界艾滋病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