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氧流量影响外科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效果的研究

2012-02-27 02:2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氧气雾化腹部

倪 媛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连云港,222000)

尽管现代外科和麻醉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十分常见,它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术后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1]。雾化吸入是预防腹部手术后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和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氧气雾化吸入以其雾化体积小、雾化后分子较小,有氧气作为动力将液体吹入气道,到达深部气管和肺组织,使产生的气雾微粒在肺内沉降率高,从而缓解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或炎症等优点[2],逐渐成为临床上较为先进的雾化吸入方法。但是操作中对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调节多大的氧气流量,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教科书《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3]注明是6~10 L/min,作者经过十余年的外科护理工作发现,此流量值不能很好地适应各患者。针对此问题,本科对90例外科腹部术后卧床患者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采取了不同氧流量,观察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4月本科腹部手术后卧床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5~74岁,平均54.5岁。体质量45~73 kg,平均59 kg。上述患者手术后均出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排除严重酗酒、吸烟者(每日饮用啤酒≥5瓶或饮白酒≥500 mL,每日吸烟≥20支)及心、肺、神经和肾脏病变者。病种包括直肠癌、结肠癌、胆总管结石、胃癌、胰腺及壶腹部肿瘤、门静脉高压症、胆管癌、腹膜后肿瘤等。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经比较,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基础疾病、综合治疗方案、雾化前的心率和外周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材料:本研究3组患者均采用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面罩式雾化吸入器,粤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660450号,管道氧、湿化瓶、计时器。吸入药液为生理盐水4 mL +硫酸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

实施:遵医嘱患者早、中、晚各进行3次雾化,每次间隔8 h,持续时间为15 min/次。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重症患者取平卧位,吸入时将雾化面罩置于患者口鼻处,指导患者张口吸气,用鼻呼气,深而慢的反复呼吸,从而使药物充分吸入深部肺组织,雾化后进行叩背排痰,使已稀释的痰液松脱,以便排出。第1、2、3组患者分别以氧流量≤4 L/min、6 L/min、≥8 L/min做雾化。

监测项目:观察患者在相同吸入液量下3组间7项指标的差异,即雾化时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主观感觉,包括有无呛咳、憋气及胸闷情况,其次观察雾化后患者首次排痰量、肺部痰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长短。监测时利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听诊器、有刻度的量杯进行测量并记录雾化时患者的主观感受。

2 结 果

3组外科腹部术后患者不同氧流量氧气雾化吸入时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主观感受方面,3组均无胸闷发生,第2、3组各发生憋气1例,第3组发生刺激性呛咳4例。3组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3组外科腹部术后患者不同氧流量氧气雾化吸入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2。

表1 3组外科腹部术后患者不同氧流量氧气雾化吸入时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表2 3组外科腹部术后患者不同氧流量氧气雾化吸入后临床效果比较

3 讨 论

氧气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嘴时,根据Venturi效应,在其周围产生负压,将贮罐内药液吸上,打到阻挡片上粉碎成大小不等的雾滴,小雾粒流出,大雾粒重新粉碎,产生适合雾化给药的1~5μm的微粒[4]。低流量氧由于动力小,产生雾量少,会造成雾化时间太长,以致影响患者雾化治疗效果及其他护理、治疗,影响患者舒适度[5]。氧流量过高则有致呼吸暂停的危险[6]。当氧流量过大时,雾量过大,大量水分在短时间内进入气道,呼吸道内原来潴留的干的分泌物部分阻塞气道,因加入水分,而使气道全部阻塞。分泌物具有亲水性,吸收水分后膨胀,而产生下气道阻塞[7],患者感觉胸闷不适、气紧,拒绝继续雾化。另外,调节的氧流量过高,造成大量药液挥发到空气中,使药液吸入减少,从而造成治疗时间缩短而影响治疗效果。多数患者可出现鼻咽部不适、呛咳,过高流量还可使雾化管与流量表接头爆脱,导致患者惊慌而对氧气雾化吸入产生恐惧[8]。

多数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常规留置胃管,留置胃管可以影响食管、胃肠道功能,刺激咽部导致黏膜损伤,使细菌易于在咽部存留,增加了误吸的机会,引起吸入性感染。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大。氧气雾化吸入后留置胃管的患者发生咽炎、声嘶、口干、口腔溃疡明显减少,患者主诉舒适度明显增加。另外,雾化吸入时深呼吸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及胃肠蠕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9]。本研究表明,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稳定在6L/min时,气雾微料可进入下呼吸道,流量氧产生雾量适中、吸入时间合理,患者接受程度高,因此这一氧流量最适合氧气面罩雾化吸入治疗,从而达到氧气面罩雾化吸入治疗最佳效果。

[1] Hall J C,Tarala R A,Hall J L,et al.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laparotomy[J].Chest,1991,99:923.

[2] 张 颖,李瑞英,孙春莉,等.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605.

[3] 章晓幸.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3.

[4] 罗惜纯,李肽芝,谢艳枝.氧气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家庭护士,2008,3(6):707.

[5] 孙秀红.外科患者氧气面罩雾化吸入治疗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2(7):30.

[6] 龙学文,胡尚琼.氧气雾化吸入致呼吸暂停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48.

[7] 刘昌起.呼吸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5.

[8] 胡 波,刘 芳.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评价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4):2629.

[9] 王良琼,杨凤娥.氧气雾化吸入对留置胃管患者不适反应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23.

猜你喜欢
氧气雾化腹部
聚焦空气与氧气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