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和水循环”(鲁教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2-03-22 06:09山东省烟台一中264001
地理教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洋流分布图成因

山东省烟台一中(264001) 张 浩

“水圈和水循环”(鲁教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烟台一中(264001) 张 浩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洋流的定义,有别于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形式:波浪与潮汐;洋流按性质和成因的分类;洋流分布规律;洋流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

2. 地位与作用

海洋水是地球上的主要水体,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了解洋流的性质、分布、成因,研究洋流的地理意义,不仅可以直接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服务,更重要的是能为全球气候(尤其是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节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抓主体、去繁就简”、“大胆想象、科学推理”等重要的地理思维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这些方法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有益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资料,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对“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去繁就简,画出“洋流分布模式图”。在画图的过程中,逐步观察分析出洋流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对“洋流分布模式图”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洋流的成因;通过读图、画读、自主分析、小组讨论、结论互评等多维方式,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正确环境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难点:洋流的成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教学: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探究结果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纠错等方式得以规范。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片、图表资料、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情境体验。

课时安排

本节课分三目: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共两课时,本课时为第三目内容。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同学们,有谁制作或捡到过漂流瓶吗?我这里有一则真实的关于漂流瓶的故事,请欣赏(播放视频“美国一小男孩拾到一个装有巨额遗产的来自英国的漂流瓶”)。

(看完视频,学生惊叹不已)呵呵,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这“财富之瓶”怎么就漂到美国,为什么没漂到我们烟台呀?那它能否漂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个谜。

这显然是关于海水运动的问题。海水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我们熟知的波浪(图片)、潮汐(图片),那什么是洋流?我问过咱烟台的渔民,他们称之为海流,即海中的河流。我们知道陆上的河流因有两岸做参照物而一目了然,而洋流则难以凭肉眼观察。所以说,洋流是历代航海家经常年科学细致的观察体验才发现的。

一、探秘洋流分布——抓主体,去繁就简

今天,我们有幸获得了一张宝贵的世界洋流分布图!(PPT呈现世界洋流分布图)这幅图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探秘洋流分布。

设计意图:巨额遗产的漂流瓶足以让学生张大嘴巴唏嘘不已,上课伊始学生的兴趣即被唤起,使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创设情境呈现出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对前人的科学成果产生敬畏之情,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问:面对这幅图第一感觉是什么?

答:乱!

教师主导:那今天我们就共同尝试一种解决方法——抓主体,去繁就简。如何抓主体呢?请大家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先纵观各大洋,会发现各大洋的洋流都形成了一个个环流,那么组成每一个环流的洋流应该是主体。以南印度洋为例,主体应该有哪几条?(学生读图回答)好,主体抓出来了,那如何就简呢?以南赤道暖流为例,图中有多条箭头表示,但其方向都大致是自东向西,所以我们可简化成一条。以此类推,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如图1)瞧,清晰了吧?大家自己试试?

图 1

图 2

学生活动:学生分两组,分别画太平洋、大西洋的洋流简图(分别找一名同学上台画)。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不敢大胆地简化或者洋流流向画得不规范;②大洋中高纬洋流画不准确。

教师主导:教师纠错后(如图2)继续引导:现在看起来简单了吧?还不够!忽略大陆轮廓,各组同学将洋流转绘到“洋流模式图”中(两名同学上台画)。

学生活动:注意洋流的定位:每一条洋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师点评:比较两组同学画的,可以看出两个大洋的洋流模式大致相同。如此看来,洋流分布规律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在绘图过程中,我们发现,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寒流,试从水温、流向两个方面比较二者的区别?并总结寒流、暖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找代表陈述。然后,学生互评,教师规范答案要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课标所要求的“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纠错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掌握“抓主体,去繁就简”这一探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二、探究洋流成因——大胆想象,科学推理

教师主导:研究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洋流有如此规律分布,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共同尝试方法二——大胆想象,科学推理。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我建议你在学案“风带分布图”中将盛行风画上,然后与“洋流模式图”做对比,大胆想象,科学推理,揭秘洋流成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合作揭秘洋流成因,每组选一名代表,阐述推理过程。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过程中适时点清风海流、补偿流的内涵。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及成因。

设计意图:根据现象分析成因是学生学习以及将来生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大胆想象,科学推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然后再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一步拨云见日。

可能出现的问题:洋流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增强学生探究的有效性是教师需要提前预设的。此外,时间的把控也是一大问题,时间少了,学生探究不到位达不到教学目的;时间长了,又会影响教学进度。

情境设置:瞧!正是这一条条稳定流向的洋流使大洋的水体活了起来。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破解“财富之瓶”的秘密了。

学生活动:一分钟设计路线,将其所经过的洋流画出来,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试想,这财富漂流瓶能否漂到烟台海边?

设计意图:漂流瓶路线的设想与开篇相承,再一次勾起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实现对洋流分布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起到转承的作用。

三、探索洋流地理意义——按图索骥,综合运用

认识了洋流的分布,只是了解这张宝贵的洋流分布图的开始。根据这张图,我们能解释许多现象,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来,将“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放在身边,让我们按图索骥,综合运用。

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或合作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

问题提出:① 低纬度海区海水获取的太阳辐射热量多,而多年平均温度值则是一个恒定值。为什么?②读“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核污染影响范围示意图”,并分析原因。

学生读“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分析得出结论:

①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②使污染物扩散,降低原海域污染程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问题提出:①摩尔曼斯克为何成为不冻港?②为什么同处沿海,西欧终年温和多雨,而撒哈拉沙漠紧逼西海岸?

学生通过对比洋流分布,可以得出结论: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活动设置:请看图:1492年哥伦布自西班牙到西印度群岛的路线1是否合理?如果当时你在他身边你会给他什么建议?为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洋流分布,学生设计出路线2。理由:顺洋流航行,航速快,省燃料省时间。

教师点评:第二年,哥伦布采纳了同学们的建议,走路线2。结果,两次航行比较,路线1耗时37天,而路线2仅用22天。这充分证明了洋流对航海的作用。

问题提出:洋流分布图还是一张藏宝图,里面显示了世界四大渔场地:①在图中画出渔场附近洋流,试分析北半球三大渔场的成因;②参考秘鲁渔场成因示意图,试分析其成因。

猜你喜欢
洋流分布图成因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中国癌症分布图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