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银在烧伤肉芽创面植皮中的疗效观察

2012-03-31 16:17刘小伟田诗政杨志宏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皮片植皮嘧啶

刘小伟,杨 萍,田诗政,王 鹏,陆 华,杨志宏

深度烧伤创面常有因经济困难、治疗不当以及患者和家属自身等原因,致早期不能切削痂植皮修复,创面溶痂后形成肉芽创面。磺胺嘧啶银因其良好的抑菌能力及创面收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压疮、慢性唇炎等创面修复中,但尚未有磺胺嘧啶银对烧伤肉芽创面游离皮片移植的疗效进行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半年余的疗效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1年5月,我科烧伤肉芽创面游离皮片移植患者23例。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52岁,平均29岁。烧伤深度:深Ⅱ度4例,Ⅲ度19例。烧伤面积1% ~25%。烧伤程度:轻度14例,中度9例。烧伤部位:上肢8例,下肢10例,臀部3例,胸部2例。

2 方法 使用市售磺胺嘧啶银的软膏及粉剂两种剂型,患者创面用苯扎溴铵或0.02%稀释活力碘清洗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无菌纱布蘸干。再用磺胺嘧啶银软膏均匀涂布于创面,无菌敷料包扎创面。磺胺嘧啶银粉应适当溶解于蒸馏水中调制成10%~15%混悬液,将油纱或纱布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浸湿,平铺于创面后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面。创面术前常规每日1次或隔日1次清洁换药,术前3天建议每天1次加强创面处理。臀部创面应注意保护创面,避免大小便污染。

3 结果 烧伤残余创面经磺胺嘧啶银换药后,创面分泌物减少,游离皮片移植术中清洁度提高,异味减轻,术后皮片移植存活率明显提高。本组23例术后均无创面感染,21例移植皮片存活良好,2例边缘部分坏死,后经创面定期换药后愈合。

结 论

烧伤创面长期未封闭,随伤后时间的延长,组织细菌含量迅速增加[1]。烧伤中后期焦痂液化后形成的肉芽创面系感染创面,感染是影响皮片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而有效减少烧伤肉芽创面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创面感染,提高皮片移植存活率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磺胺嘧啶银是由硝酸银和磺胺嘧啶化合而成的,能在低于常规外用浓度50倍时抑制多重耐药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Ps)在内的130株创面致病菌,应用于创面后,使细菌繁殖受到抑制;银离子(Ag+)还有收敛作用,沉积于创面坏死组织内,使创面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3]。磺胺嘧啶银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因此术前采用磺胺嘧啶银处理肉芽创面,是提高游离皮片移植存活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在应用磺胺嘧啶银治疗时,应了解患者有无磺胺过敏史,有过敏史应禁止使用;使用过程中监测肝肾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4]。还应尽可能使用磺胺嘧啶银霜剂、乳膏之类,少用粉剂,易于保护创面。使用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清洁创面,不可使用如碘伏之类消毒液,以免影响药物效力。创面消毒后用药前用消毒敷料如纱布或棉垫蘸干清洗液,以保持创面干燥。在第2次换药揭开内层敷料前,应用生理盐水充分湿润紧贴于创面的敷料,避免创面干燥撕拽造成新的损伤和创面出血。

[1]王佩合,齐顺贞,彭毅志.烧伤创面细菌分布对植皮存活率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0):633-634.

[2]陈锦河,郑庆亦,郭毅斌,等.14例感染性肉芽创面Meek植皮体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0,5(6):791-793.

[3]李辉.磺胺嘧啶银临床应用回顾[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2):71-74.

[4]赵永超,李彪.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102例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39-40.

猜你喜欢
皮片植皮嘧啶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8例严重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N-甲基嘧啶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