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现梅毒1例

2012-03-31 23:47王向帆洪湖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湖北洪湖4332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结扎术梅毒病史

王向帆 (洪湖市计划生育服务站, 湖北 洪湖 433200)

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现梅毒1例

王向帆 (洪湖市计划生育服务站, 湖北 洪湖 433200)

输卵管结扎术; 梅毒

1 病 例

患者女,农民,32岁,G5P2。夫妻双方志愿要求选择结扎输卵管避孕,经咨询了解无手术禁忌症于月经干净d4到我站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病史。术前查体:T 36.4℃,P 80次/min,R 20次/min,BPl 15/75mmHg,心肺腹(-)。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宫体后屈位,大小正常,活动尚可。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尿常规正常。肝功检查正常、乙肝表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图大致正常。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签手术同意书后行“普氏改良法”结扎双侧输卵管,手术顺利。术后5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未见切口感染及其他相关并发症。1月后到站随访,述2年前在外地打工曾患过梅毒,经治疗自认为治愈。复查梅毒抗体(+)。

2 讨 论

本例患者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后发现梅毒,虽是本人术后自述检测出,但是对于计划生育节育手术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1相关制度与技术常规需要更新

按照《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1]要求,《输卵管结扎术常规》术前准备未把梅毒检测作为术前常规必须检查项目,实际工作中对输卵管结扎手术只对既往疾病做针对性的检查。本病例术后查出梅毒抗体(+)虽很巧合,但应引起临床医生和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目前由于选择绝育手术服务对象多以25~35岁为主,大多数有外出务工经历,生殖保健意识淡薄,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知晓性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不足50%[2]。因此笔者认为:输卵管结扎手术应该把梅毒检测作为常规检查,一是避免今后医疗纠纷举证倒置无依据,虽然本例服务对象未发生医疗纠纷,但鉴于目前的医疗环境不得不引起管理层和临床医疗工作者高度重视;二是临床医生在节育手术时能加强自我保护,避免医院性感染伤害;三是此类服务对象手术后的医疗器械要特殊处理,防止患者交叉感染。

2.2术前病史采集要详细和具体

节育手术简单易行,大部分医务人员以及接受节育手术的患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是小手术,疏忽相关术前检查以及病史采集。咨询师、医生对计划生育服务对象要仔细询问病史,尤其对外出务工服务对象,要详细询问既往史、性生活史,以免服务对象隐瞒疾病史。同时在签订手术同意书时,要补充“服务对象否认既往疾病史”,要手术对象签字,以免服务对象隐瞒病史,造成今后不必要的纠纷。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增加趋势,梅毒等相关性疾病发生率也有所增加,节育手术中此类服务对象也会增加,不论是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还是相关医务人员,都应对此类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1]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司.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S],2003.

[2]崔念,李民享,田爱平,等.成都市未婚流动人群性和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3):45-48.

[编辑]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1.015

R713.52;R759.1

A

1673-1409(2012)01-R030-01

2011 12 03

王向帆(1978),男,湖北洪湖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结扎术梅毒病史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护理干预在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