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批改更富人文性

2012-04-02 09:37容爱珍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做作业符号师生

■容爱珍

让数学作业批改更富人文性

■容爱珍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证明了情感能直接转化一个人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期望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信心。但一直以来,教师作业批改中习惯用“√”、“X”、“优”、“良”来评判,教师主体“一统天下”,符号“老生常谈”,评价“一叶障目”,时间一久,不仅评价使人乏味,而且那大大的“X”总是那么刺眼,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沸点”到“冰点”,人文性严重缺失。那么,如何让作业的批改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顺应儿童的心理,让作业批改的书面形式成为架起孩子与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呢?

一、活用符号,实现激励性批改

作业是学生智力劳动的成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改变传统的批改符号,活用赏心悦目的批改符号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批改符号”要体现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每逢作业时,就跃跃欲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教师的“一厢情愿”为师生的“两厢情愿”。如对学生作业本上的错题,可以用“○”画出具体的错误,用“?”代表书写潦草不清楚等。“○”、“?”像循循善诱的老师,学生看到它,就不会因为做错了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当学生的作业不尽如人意时,可以画上一个愁眉苦脸“”,学生看到它,肯定会有所触动,为使苦脸变笑脸而积极努力的。这样的符号形象、简单、易画,而且学生一看就懂。

批改符号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图案来激发兴趣。如:评价学生字迹美观的作业,低年级画“”、“☆”等,中年级画“”,高年级画“”等等,为了让学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作业所处的水平,并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攀登,可采取不同符号表示等级,或采取“符号+等级”的形式表达。如:用“☆”表示字迹端正;用“☆☆”表示字迹美观;用“☆☆☆”表示字迹美观,态度端正,作业准确,答案富有创意;用“△”表示还需努力;用“____”指出学生在读题上没有读懂的地方;用“?”来表示学生作业中的失误;用“”表示作业有进步等等。这样的批改符号趣味性十足,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丰富主体,寻求互动式批改

在传统作业批改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缺乏互动和沟通。要改变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现状,应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文互动的评价。怎样让学生来参与作业批改呢?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评意识,将自批的过程视为自己再认识、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在教师提出批改要求后,组长负责取组内一人的作业为“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然后进行自批和互查。同时,另选几名数学“尖子”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成为了批改作业的主体。

其次,要继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新颖的解法都要及时反映给教师,从教师那里得到反馈与点拨。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使得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

这种全方位的互动式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让学生赏识自己的每一个进步,体现了新型评价模式的人文性。

三、关注评价,寻求多维式批改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这种理念提醒教师要注意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着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着他们的心理世界,因此,教师不能以狭隘的课程视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一锤定音的片面评价,而应寻求多维式批改,显现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如:学生很喜欢“集卡”,教师就可以把“卡”作为评价手段,让“卡”去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做作业。这种“激励卡”要形成机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如:一周内作业本上得了三个“优秀和星星”就可以得一张“铜卡”;得到三张“铜卡”就可以换一张“银卡”;得到三张“银卡”就可以换一张“金卡”;得到三张“金卡”就可以换一个英雄卡通画,一周评一次,并把得卡情况贴在教室墙上,随时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学期末英雄卡多的学生评为“作业小能手”。要注意的是“奖励卡”的颁发不能忘记学困生。教师在批改这些学生的作业时,要求上要放低,只要有进步或字迹端正就可得“优秀加星星”。学困生获奖最好由教师亲自操作,让学困生感受到拿到“卡”的光荣,增强夺卡的动力。

除了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外,还可进行一系列的竞赛评比,定期评定给予表扬和激励。如:开展“十日”无错题比赛,评选“细心标兵”,“难不倒小能手”,作业书写“十佳选手”等等。批改作业要有多维性,既要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折射出来的思维,多角度审视并关注学生作业的个性及体验,又要有利培养学生做作业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只有这样,作业对学生来说才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游戏,对教师来说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四、革新用语,追求对话式批改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作业批改走向对话,不仅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将对话式批改引入到作业评价中,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如:在学生作业本的旁边,留出一小栏,以作教师写评语、学生提出意见和分析错误写出原因之用。当学生有巧解、妙解时,教师可在题边眉批栏中加以“富有创造”、“解法巧妙”、“肯动脑筋”、“你很聪明”等简明评语,肯定成绩,鼓励进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取继续努力的动力;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的,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智慧,驰骋想象,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当学生作业错误或有疑问时,给学生写上“想一想”、“验算一下”等眉批,要求学生订正并写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有的放矢地改正错题,使学生更有信心地自主探究;当学生因贪快而忽视作业书写格式时,我的评语是:“你看,多不该出现的错误,真可惜!下次一定要注意。”当学生粗心出错时,给学生写上:“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对一些作业认真但稍微有些错误的,可以写上“作业很认真,相信下次不但认真而且更准确”、“你肯定是在努力,已经进步很大”等简短而富有情感色彩的评语。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想法。

实践证明,对话式的批改方式比教师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分析的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而且孩子对老师的只言片语非常在意,印象深刻。这样就使得每一次作业批改都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者有心,学者受益。”只要有利培养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就是给教师的工作“加量”也值得。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让“一碗苦药”变成“多味佳肴”,让教师将批改作业的“苦差事”变成“快乐事”。因此,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活用符号、革新用语、丰富主体、关注评价等方面去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同样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感。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做作业符号师生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符号,比多少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麻辣师生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