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浅谈

2012-04-02 09:37陶小洋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导学成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浅谈

■陶小洋

“以生为本”是贯穿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

一、精心设问,引领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课堂设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课堂教学的设问要真正发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作用,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就能做到的。

在导学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做好设问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一节思想品德课程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到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去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发现问题,让问题带动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比如我在讲“培养助人为乐的好品德”的时候,就通过放映社会上备受关注的“南京彭宇案”的短片进行设问。学生在看过短片后,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遇到这样的事到底是帮还是不帮”、“还要不要助人为乐”……教师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设计问题,比教师在课堂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学生自主设计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解答,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它对人思维的锤炼,对人技能的培养,对人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二、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学生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特别喜欢与人交流与分享。教师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

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深化提高。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让学生获得学习探究知识的信心,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具有意义的事。

三、创设情境,促进成功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在执教《报得三春晖》一课时,我编排“爸爸的生日”这则小品,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谛。学生明白了父母为教育抚养子女操心劳累,压力重重,千辛万苦;子女必须孝敬长辈,分担父母的压力,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当然,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其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以其内容的丰富,学生特点的不同,课堂导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方法。

武汉市黄陂区滠口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品德课导学成果
验收成果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工大成果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