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方式尝试

2012-04-02 09:37肖琴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榕树邱少云桂林山水

■肖琴

激活语文课堂方式尝试

■肖琴

一、了解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与孩子们成为朋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位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友谊,让课堂变得充满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智慧,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曾经有幸听到支玉恒老师讲课,那是2007年5月19日在武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礼堂内。出示课题、自读课文后,支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说:“会读书的同学一篇文章读完后,有说话的冲动,你有话说吗?”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支老师,举手的学生不是很多,两个学生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想法,支老师时而摸摸学生的头,时而翘起大拇指,时而颔首微笑,就连坐在台下的我恨不得也要举手发言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举手之时,支老师要求一位从未举手的孩子上台读书,他亲切地对孩子说:“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这个孩子读了同学读过的一段后,又要求此生读同学没有读过的,支老师又进行了范读,接着要求这个孩子反复读了四遍,读得像模像样了,又让他到前台读给听课的老师听。此时,台下掌声雷动,为支老师的耐心,为支老师的激励!孩子读完后,又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胆小的孩子,其他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拍起了小巴掌。支老师上了我见过的最生动最活泼的一堂语文课,相信自这节课后,这个孩子一定不会忘记支老师,以后定会信心十足的。

二、巧借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驱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率,有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能力的转化。同时多媒体以生动的画面,适当的音响,给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乐感、美感、动感,为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活了语文课堂。例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考虑到邱少云的年代离现在的学生太遥远,学生想象力有限,我充分利用电脑光盘,让学生走进朝鲜战场,亲眼目睹邱少云为遵守纪律活活被大火烧死的壮烈场面。无需我多作讲解,学生对邱少云烈士的崇敬和对敌人的仇恨油然而生。这样既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了课文,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又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通过充分运用课件,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漓江山水的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当桂林山水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求知欲,从而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教师点拨,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点拨中读,一堂课中可以经常适时地应用。比如《鸟的天堂》中“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的教学,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有新的生命力在颤动?”我点拨学生,借助你的生活经验,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体会到这是“生命涌动之美”时,我要求学生读读这句话,以读来体会、来感受。还有的学生体会到“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是有风了,树叶一闪一闪的”,我立即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后,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完全处于一种动态之中,情感也被激发了,对大榕树产生了喜爱之情,于是整个课堂变得格外地具有活力,在老师点拨的感情朗读中体会了大榕树的动态美,使课堂随之活跃起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赞美大榕树的独特的美感。

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航天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大榕树邱少云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亲爱的大榕树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老家的大榕树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校园里的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