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子扶苏为何与王位失之交臂

2012-04-08 19:01陈晓楠
关键词:始皇扶苏蒙恬

陈晓楠

(徐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浅谈公子扶苏为何与王位失之交臂

陈晓楠

(徐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公子扶苏作为秦帝国的皇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理应为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但最后却落得自杀的结果。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探究其与王位失之交臂的原因。

公子扶苏;秦始皇;赵高;李斯;胡亥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最器重的大儿子,也是他本来指定的接班人,但最后却落得个自杀的结局。是什么原因使他与王位失之交臂?本文就从扶苏自身及秦始皇、朝臣、胡亥等外界客观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简要阐述扶苏与王位失之交臂的原因。

一 主观方面

1.幼年时期的扶苏。

扶苏一词来源于《诗经·郑风》的《山有扶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有香草佳木之意。同时,“扶苏”亦有兵车藩盾之意,《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郑玄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秦始皇以此为其子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在幼年时期非常得宠。秦始皇对这个儿子的要求也非常高。扶苏年少机智聪慧而且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2.成年时期的扶苏。

长大后的扶苏有一颗仁义之心,但又不失刚毅,通过朝堂和战场的历练,在人格上更趋向于完美,甚至连他的对手赵高也不得不称赞他“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苏轼在《东坡志林·始皇扶苏》中说:“故其子如抉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对扶苏的仁义大加赞赏。明代张居正也曾说道“扶苏仁儒”,甚至后来陈涉吴广起义,也借用扶苏的名义,可见扶苏的“仁”已深入人心。

(1)朝堂上的扶苏。

扶苏以皇子之尊开始自己的朝堂生涯,也意味着可以正大光明地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蒙恬、蒙毅为代表的“子弟功臣”集团,以及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都是扶苏当时坚定的同盟者,朝堂上的扶苏有着与自己父亲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他在处理政务时更趋向于用温和的手段,更数次直谏始皇的暴力过失。如《史记·陈涉世家》中提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又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又如《史记·李斯列传》里记载: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可见扶苏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而秦始皇却认为扶苏性格软弱,需要多加锻炼,故把扶苏派遣到上郡,掌兵事,锤炼其性格。始皇儿子众多,而在历史上留名的只有扶苏与胡亥二人而已,扶苏刚上朝堂之时,更多的是学习朝堂的规制,观察朝堂上诸多大臣是如何处理问题,直到始皇三十四年的时候,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扶苏才发表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因此在朝堂上大放异彩。虽然最后被派到上郡,但是却使天下人认识到他的仁义。这次扶苏虽败犹胜,得到民心。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扶苏的竞争者胡亥,当时秦王朝统治者内部有两大集团。一个是以扶苏为代表的子弟功臣集团,而另一个就是由胡亥、赵高等所组成的近侍集团。他们侍从在秦始皇左右并受到信用。扶苏被外调领兵,其幕后就是焚书坑儒事件后,两大集团暗自相争的结果,所以说扶苏虽败犹胜。

(2)战场上的扶苏。

始皇三十四年,扶苏被派遣到上郡,到始皇驾崩,在上郡呆了两年之久。在这两年内,扶苏有何功绩,无任何记载,无法查询,只有在始皇驾崩后的伪诏中提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但事实到底如何,自有公论。如果扶苏没有才能,始皇就不会派他到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蒙恬无能,也不会被始皇如此宠信,《史记》记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可见蒙恬的出色之处,无尺寸之功明显不可信。虽然扶苏这段经历无从查考,但从民心、人望、能力可推测一二。

(3)扶苏的最后选择。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正义】:去,丘吕反。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正义】:数音色具反。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二 客观方面

1.赵高的出谋划策,推波助澜。

赵高为何战在胡亥的一边,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赵高是胡亥的半师,《史记》记载:“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由这段记载可知赵高与胡亥的关系。二是赵高与蒙氏有深仇大恨,如《史记·蒙恬列传》里记载:“赵高有大罪,‘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由此可知赵高对蒙氏兄弟有着刻骨的仇恨。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蒙氏作为扶苏的同盟者,那相对的,赵高站在扶苏的对立面,故赵高一直阻挡扶苏继承王位。

在胡亥继位中,赵高拥有从龙之功,赵高又是如何做的呢?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详细记载,首先赵高力劝胡亥弑兄夺位,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原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集解】:史记音隐宰显反。【索隐】:音义云宰殄反。刘氏音将浅反,则譾亦浅义。古人语自有重轻,所以文字有异。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犹豫,後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原子遂之!”

其次拉拢李斯,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索隐】:斯言忠臣之节,本不避死。言己今日亦庶几尽忠不避死也。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索隐】:水摇者,谓冰泮而水动也,是春时而万物皆生也。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正义】:谓废申生,立奚齐也。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正义】:谓小白与公子纠。身死为戮;纣杀亲戚,【正义】:谓杀比干,囚箕子。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索隐】:言我今日犹是人,人道守顺,岂能为逆谋。故下云‘安足与谋’。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

2.李斯的阴谋。

李斯信奉法家学说,跟儒家相冲,在坑儒的事件,李斯是幕后推手,想通过此事,削弱儒家的影响,而扶苏却庇护儒家,站在李斯的对面,李斯是个瑕疵必报的性格,可以说扶苏被派到上郡,李斯在其中推波助澜,后来在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正义】:今沂州。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正义】:上郡故城在绥州上县东南五十里。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胡亥的随驾,李斯功不可没。而扶苏却失去机会,不排除李斯在其中阻拦或在始皇面前上眼药。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祕之。於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

3.胡亥的见缝插针。

胡亥能在秦始皇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并不是历史上“指鹿为马”中那样的人物,而《李斯列传》更多的强调赵高的作用,而忽视了胡亥的顺势而为。胡亥作为扶苏的竞争者,更多的是如这样顺势而为,见缝插针。扶苏作为长子,作为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者,他就如靶子一样,是很多人攻击的目标,而胡亥在扶苏的光芒之下更容易行事和找漏洞,作为皇室子弟,胡亥更像个猎人,时刻准备伺机而动,也终于让他找到机会,所以胡亥的继位,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必然。

总之,扶苏最终选择死亡这条路,当时扶苏是如何想不得而知,但却为他惋惜悲叹,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项羽不死当如何,如果扶苏不死又当如何?只给后人留下无数的想象空间。

[1]杨建宏.李斯传(宰相列传丛书)[M].重庆出版社,1999-3.

[2]秦俑博物館《论丛》編委會.秦文化论丛[M].(第七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5.

[3]林剑明,趙宏.秦汉简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4]郭淑珍,王关成.秦军事史[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王遽常.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7]司马光.资治通鉴[M].岳麓书社,2009:第六卷,第七卷.

[8]王效峰.儒法冲突与帝王心术———秦公子扶苏悲剧浅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

ClassNo.:K23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WhyPrinceFusuFailedtoTaketheImperielThrone

Chen Xiaonan

Prince Fusu, as the oldest son of Emperor Qinshihuang , would have been the true heirs of the imperial throne without the sons born of the legal wife of a man.However, he failed to take the imperial throne and has to commit suicide. The paper studied the reasons why Prince Fusu had failed to pass taking the imperial throne.

Prince Fusu; emperor QinShihuang; ZhaoGao; LiSi; HuHai

陈晓楠,在读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

1672-6758(2012)07-0142-2

K233

A

猜你喜欢
始皇扶苏蒙恬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王翦将兵
下篇 今日巴清
因他有心
呜咽呜咽泉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
也说始皇时代的君臣关系
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