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溃疡封闭不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2-04-08 23:53魏丽君陈皎巫红梅黄伟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贴膜漏气粘贴

魏丽君 陈皎 巫红梅 黄伟玲

(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8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使用此技术,治愈因糖尿病、压疮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溃疡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由于该技术使用的VSD材料特殊,价格比较昂贵,良好的密封是保证引流效果及VSD技术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整个负压封闭引流操作中最困难之处[1]。笔者对其应用中出现创面及管道封闭不严,导致VSD应用失败的病例进行了观察、统计及原因分析,并对其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技术能更好地在临床应用、减少并发症、确保疗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4岁,平均37.5岁。创面开放时间1个月~2年,平均3个月。创面面积(2cm×6cm× 1cm)~(10cm×12cm×3cm);骶尾部Ⅲ度压疮14例,按Wagner分级法Ⅲ~Ⅳ级糖尿病足12例,小腿慢性溃疡13例,胸部术后伤口不愈7例,烧伤残余创面6例,外伤导致骨外露3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2例,腹股沟溃疡2例,肛周溃疡1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使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种规格的VSD敷料,其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半透明粘贴薄膜、三通接头、负压源。

1.2.2 操作方法 (1)清创:彻底清洗创面及腔隙中坏死的组织、脓液、异物;(2)清洁创周皮肤;(3)设计、覆盖VSD材料:根据创面大小和形态修剪泡沫材料,确保材料完全覆盖创面,不留死腔;(4)生物薄膜密封创面:薄膜除覆盖整个医用泡沫外,还要包括至少2~3cm的创缘健康皮肤,确保与皮肤粘贴紧密;(5)连接负压源:引流管接通负压后,泡沫迅速塌陷,说明封闭良好。否则应重新封闭。负压采用院内中心负压或电动吸引机持续吸引,压力为-0.017~-0.06MPa。

2 结果

6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慢性溃疡患者出现封闭不严9例,占15%。经过及时处理,引流装置能有效维持5~8d,8例骶尾部特大压疮患者更换VSD敷料共3次,21例更换VSD敷料共2次,其余1次完成。拆除装置后,27例上皮生长良好,创面逐渐缩小后痊愈;33例局部肉芽组织鲜红后,其中9例行简单创面缝合,18例行皮片移植术,6例行临近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出院。

3 创面封闭不严的原因分析

3.1 贴膜前,创面周围皮肤清洁不彻底 创面使用聚维酮碘或络合碘消毒后未脱碘;创面周围有血迹、毛发、角质、皮屑、软膏类或凡士林等油性物质;创面周围有渗液等,导致贴膜粘贴不牢。

3.2 特殊部位的粘贴密封方法不当 手、足部位,骶尾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贴膜时未分开皱褶粘贴或方法不对,导致局部反复漏气。

3.3 引流管出口处、三通接头处、管道连接处、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的系膜处粘贴密封不当,膜与膜之间的重叠处存有空白、漏气。

3.4 创面周围的粘贴皮肤出现压力性水泡或毛囊炎,影响患者持续粘贴封闭的依从性。

3.5 粘贴膜选择不当,粘贴不牢;VSD材料填充存在死腔,冲洗、引流不彻底,出现薄膜下积液,边缘渗出。

4 护理对策

4.1 贴膜封闭创面前,应彻底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先剃除患者创面周围毛发方便粘贴,可避免揭除薄膜时的疼痛;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干净血迹,络合碘应用75%酒精脱碘;有软膏类、凡士林等油性物质,可先用松节油或其他有机溶剂清除,再用75%酒精或无菌盐水清洗干净,待皮肤完全干燥后才可贴膜。

4.2 贴膜操作应规范 粘贴时应保持薄膜平整,从薄膜的一端开始粘贴,特别要注意薄膜的周边部位与皮肤完全粘贴,薄膜的覆盖范围至少包含2~3cm的创缘健康皮肤,边粘贴边按压;粘贴妥当后,再除去薄膜背面的支撑纸,然后再次按压薄膜。注意在贴膜过程中,不可按压VSD材料,以免材料吸附的液体被挤压到周围皮肤上,不利于粘贴。

4.3 引流管、内固定钉出口处常规使用“系膜”粘贴封闭法[1]“系膜”粘贴法可以避免局部牵拉引起漏气。避免使用拉紧皮肤粘贴法,以免引起局部张力性水泡。本组2例臀部压疮患者,术后48h在VSD引流管压迫的正常皮肤出现一个1cm×2cm的水泡。原因是粘贴薄膜操作者经验不足,采用拉紧皮肤粘贴法,局部皮肤张力太大,引出管粗硬,长时间压迫髂骨所致。发现后立即予以更换薄膜,避开水泡,采用分开皮肤皱襞、无张力、管道系膜法粘贴,引流管出口尽量避开骨突处的方法封闭创面,同时还注意做好易压迫部位的衬垫,如背部、骶尾部、骨突处,可用棉垫、气圈、被子等将其垫高、悬空,经常更换患者体位,防止VSD材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有效地减少了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4.4 掌握特殊部位的粘贴技巧 护士应经常检查容易出现漏气的特殊部位,如内固定钉的系膜处、三通接头连接处、皮肤皱褶处,甚至膜与膜之间重叠处VSD装置的密封情况,即负压接通后,泡沫迅速塌陷,说明封闭良好;阻断负压源,如泡沫不回弹,则证明封闭确实[2]。如回弹,则应查找漏气的位置,重新封闭。对于皮肤皱褶处,或是无序贴膜导致膜与膜之间有“漏贴空白”处漏气,可以通过改变粘贴方法或用一张小块的半透膜或者普通胶布加固密封漏气处解决。本组有3例骶尾部压疮、2例腹股沟溃疡患者,转变体位后在臀沟、腹股沟皮肤皱褶处反复出现漏气。究其原因为皮肤粘贴不平引起。因此,笔者在贴膜密封时,通过两人操作(1人用手指撑开双侧皮肤皱褶,使其平坦,另1人耐心粘贴),解决了反复出现漏气的问题。

4.5 对于特殊体质患者的创面封闭处理 本组有2例晚期癌症并发压疮感染患者及3例高龄小腿溃疡患者,由于患者均存在低蛋白水肿,皮肤菲薄、弹性差,加上透明薄膜的透氧、透湿性能有限,在同一部位反复粘贴薄膜后出现局部皮肤破损及点状毛囊炎。患者焦虑,依从性差,经常自行揭开薄膜,导致封闭不严。发现后及时去除局部薄膜、清洁皮肤后,予0.1%的碘伏溶液消毒,外涂百多邦,3d后皮损及毛囊炎痊愈。因此,贴膜时应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粘贴薄膜,实在无法避开,可采用纱布衬垫、跨越粘贴过的部位,尽量让薄膜的边缘粘贴在正常皮肤2~3cm上,保持密闭。这样既不影响VSD的使用,也是预防毛囊炎及皮损发生的有效方法。

5 小结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1]。临床使用证明其在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疗效显著。使用VSD的疗效最依赖于创面封闭和管道通畅两个环节,由于其无需经常换药,创面外观干燥,特别容易导致医务人员对其出现特殊情况或并发症的疏漏,笔者所述的创面封闭不严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经验,希望能够加深同行对VSD的进一步认识,对一些并发症的处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该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139.

[2] 杨雪燕.负压封压引流技术在肢体创面应用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29.

猜你喜欢
贴膜漏气粘贴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帖脸谱
你可真淘气
《猫头鹰》小粘贴
某贴膜机设计
A ski trip to Japan
一起220kV GIS漏气缺陷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CNG加气母站压缩机漏气回收系统改造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