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率“六措施”

2012-04-13 08:21郭浩瑞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9期
关键词:头份肌注公猪

1 选好品种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更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仔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瘦肉率达65%,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选择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同时也可以选用本地猪种作母本,与长白、大约克公猪杂交所得长×本二元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作父本生产出长×大×本、杜×长×本、杜×大×本等三元杂交商品猪。这种杂交猪,适应性强,饲料报酬高,达 2.8∶1~3.0∶1,可大大缩短育肥期,从出生到出栏150d,体重可达90kg,能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控制膘情

从母猪断奶后2~3 d到配种期间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妊娠前期: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 1.8~2.2kg,蛋白不低于13%~14%/d·头。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d):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蛋白含量为14%~15%,2.5kg/d·头。妊娠后期(80~107 d):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新生重的2/3,这时要供给营养水平高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6%~18%,3 kg/d·头。这样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新生仔猪体重有很大的作用。

3 适时配种

小母猪第一次配种的月龄应该在7~8月龄,体重约110 kg,掌握适时配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3.1 发情鉴定 母猪发情时,行为不安,爬跨其他母猪或被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外阴红肿,此时并不是配种的最好时机。当母猪外阴红肿消退,黏液拉丝,压背反射明显,有耳动反射或尾根颤动,四肢挺直、摆出待配的姿式时,为配种的最佳时机。

3.2 配种的时间和次数 成年母猪的发情排卵时间为发情开始后的24~36 h,高峰在31 h左右,排卵的持续时间为8~10h。卵子在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是8~12 h,精子进入母猪体内授精能力一般可以维持10~15 h,输精后精子的前进速度大约为2~3 h到达输卵管的受精部位。所以,我们在母猪发情后24 h开始首配,间隔10~12 h复配。

4 适时断奶

平均在28~30d断奶,这样可以保证一头母猪年产2~2.5窝,而且早期断奶的母猪5~7d后绝大多数可以发情配种,受胎率在90%~95%之间。

5 淘汰更新

对老、弱、病、残,低产母猪应及时淘汰更新,一般年淘汰率为母猪群的25%~30%,并且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保证猪群中老20%、中60%、青20%的合理母猪比例。

6 疾病预防

6.1 机能性繁殖障碍 包括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和卵泡发育障碍,此类疾病可通过促黄体素、前列腺素、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马血清等激素进行对症治疗。

6.2 疾病性繁殖障碍

6.2.1 猪瘟 可以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流产的胎儿水肿,表皮出血等。预防主要是选用优质的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 d,经产母猪在断奶时肌肉注射2头份,一年保证2次。也可以用脾淋苗对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每年免疫3次,肌注1头份/次,实行一刀切的办法。

6.2.2 细小病毒病 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胎。后备母猪配种前30d、15d各肌注1头份。

6.2.3 伪狂犬病 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流产、溺产。种公猪每年春秋各肌注1头份/头的伪狂犬病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30d)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d)接种1头份。

6.2.4 蓝耳病 引起呼吸繁殖系统综合症。公、母后备猪每年接种3次蓝耳病疫苗。

6.2.5 乙型脑炎 多发于秋季,或一、二胎青年母猪,以蚊虫叮咬传播为主,所以在每年蚊虫到来之前注射乙型脑炎疫苗,4~5月份皮下或肌肉注射1头份/头。

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暑、中毒以及物理性损伤,做好平时的预防保健性投药即可。

猜你喜欢
头份肌注公猪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