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腹腔间隙综合征腹腔减压的效果观察

2012-04-15 09:53叶新梅姚秋琼雷育青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引流术负压伤口

叶新梅,姚秋琼,雷育青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用于腹腔开放减压是当前治疗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延迟关腹而缓解和释放腹腔内的压力,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腹部开放伤口面积大、肠管暴露,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暴露肠管的损伤、伤口感染、切口周围皮炎等并发症[1]。因此,局部创面护理的效果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救治的41例ACS腹腔开放减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7~68岁,平均(51.6±11.7)岁。疾病诊断:重症胰腺炎15例,外伤腹腔感染10例,腹膜后血肿6例,腹腔肿瘤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综合征4例,化学性消化道烧伤2例。入院后即测腹腔内压,均在28~42cmH2O之间。均于6~24h内接受了腹腔开放减压术,腹腔开放时间持续7~59d,平均(16.6±9.1)d。按相关患者的住院号分别随机编入两个组;23例为对照组,其中肠管外露18例,伴发肠瘘8例;18例为实验组,其中肠管外露14例,伴发肠瘘6例。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疾病、手术方式、术前腹内压、基础治疗及用药等),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23例腹腔开放伤口用聚丙烯网片覆盖,再以无菌3L塑料袋剪开缝合,固定于腹壁切口两侧的筋膜(腹膜与后鞘)上,暂时关腹;或创面覆盖无菌敷料保护,外用腹带加压包扎固定。

2.2 实验组:18例用消毒的凡士林油纱覆盖腹膜下、内脏表面,油纱超出切口5~10cm包埋多孔的吸痰管或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管从切口左右两侧的上下方引出,持续24h以100~150mmHg负压吸引,创口用无菌塑料袋覆盖,生物透性膜封闭。

3 疗效评价

腹内压(IAP)监测:常规进行腹内压测定,采用测量膀胱内压的方法间接测定腹内压。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通过Foley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连接水压计,以耻骨联合为零平面,水柱高度即为膀胱内压,约为腹内压[2]。并记录患者的关腹时间及肠瘘患者伤口缩小能接普通造口袋的时间。

4 并发症及护理工作量观察

由责任护士观察记录有无压疮、伤口感染及切口周围皮炎等情况,同时记录每日换药及更换被服次数。

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SP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1 两组ACS腹腔开放伤口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显示:(1)两组患者术前I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术后7d IAP比较,实验组的IA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无论有无伴发肠瘘,关腹时间及伤口缩小接造口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两组ACS患者并发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后,各项并发症包括压疮、伤口感染及切口周围皮炎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两组护理工作量比较见表3。

表3显示:实验组的每天换药次数及更换被服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ACS患者腹腔开放伤口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ACS患者腹腔开放伤口治疗效果比较(±s)

与实验组比较:△P>0.05;与实验组比较:☆P<0.01

组别 总例数 肠瘘例数IAP(cmH2O)术前 术后7d关腹时间(d)无肠瘘伤口缩小接造口袋时间(d)伴发肠瘘实验组18 6 33.7±5.2 11.8±2.1 8.1±1.5 33.7±6.3对照组 23 8 32.3±6.1△ 14.9±2.8☆ 12.4±2.7☆ 56.9±8.2☆

表2 两组ACS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

表3 两组ACS患者护理工作量比较(±s)

表3 两组ACS患者护理工作量比较(±s)

与实验组比较:☆P<0.01

组别 每天换药次数 每天更换被服次数实验组0.4±0.1 0.3±0.1对照组 9.1±0.7☆ 6.8±1.1☆

讨 论

1 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伤口修复

1.1 伤口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修复。实验组中的负压吸引技术,先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再覆盖塑料薄膜,并用生物透性膜封闭,以减少水分丢失。敷料与创面间呈低氧或相对缺氧的微酸环境,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刺激血管增生,从而有利于创面修复[1]。

1.2 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创面愈合。负压吸引创面能够使血管外间隙的水肿迅速被抽出,减轻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流供应,同时其机械性的张力作用直接刺激细胞增殖。据报道[3],25mmHg负压即可明显增强创面愈合速度,而50、75、125mmHg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例采用100~150mmHg负压吸引,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修复。

1.3 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减轻创面感染。负压吸引技术除增加伤口血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外,还能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使创面细菌减少,降低感染率[4];另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保持伤口的密闭性,防止细菌入侵,避免交叉感染。

2 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IAP的下降及关腹

IAP升高与多因素作用导致的脏器组织水肿、细胞外液大量增加等有关。持续负压吸引有利于腹腔渗液的引流,脏器水肿减轻和炎症消退等都有利于IAP的下降[5]。及时地纠正过高的IAP是实行腹腔减压手术治疗的目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IAP,有利于二次手术关腹。实验组12例无伴发肠瘘患者在术后7~10d待腹内压降至Ⅰ~Ⅱ级时采取了二次手术全层缝合关闭腹腔,关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3 负压封闭引流术减轻患者换药痛苦及护理工作量

换药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恐惧。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既有利于伤口内容物的固定,又有利于引流,避免腹腔渗液外流。换药从原来的8~10次/d,降至1次/2~3d。在换药次数减少的同时,负压引流技术保持湿润的环境及应用凡士林油纱布,减少了敷料与创面的黏连,更换敷料时不会损伤肉芽组织和肠管,患者自觉创面换药的不适明显减轻。由于有效控制腹腔渗液外流,避免被服污染,患者被服更换从原来的6~8次/d,减少为1次/3~4d,保持患者舒适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4 负压封闭引流术减少术后并发症

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密闭性阻止液体进出伤口,防止细菌入侵,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同时保护了伤口周围的皮肤,将皮肤污染降至最低,减少了切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原腹腔开放伤口常规处理法,由于腹腔渗出液常顺着腹壁向下流淌,极易造成骶尾部等浸渍,加上腹腔伤口内容物欠固定,患者须保持绝对平卧位,翻身困难,易引起压疮等并发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在腹腔伤口开放治疗期间,实验组1例发生Ⅰ期压疮;对照组发生压疮9例,其中7例为Ⅰ期压疮,2例为Ⅱ期压疮。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患者可以从绝对平卧变为可以左右侧身和半坐卧位,减少了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

5 不足与改进

在本实验组中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的是医院统一供给的中心负压,有时负压欠稳定;黏稠引流液易堵塞引流管,需护士认真观察、及时处理。使用负压伤口治疗机可有效保持负压的稳定性,专用的聚氨酯泡沫敷料可使引流物分割和塑形后引出,不容易堵塞引流管,产生更高效引流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换药成本及患者费用。

[1]倪小红,叶向红,邹志英.腹腔开放患者湿性疗法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38-39.

[2]李汉芬,宋振强.11例特重烧伤合并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的监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17-218.

[3]Miler Q,Bird E,Bird K,et al.Effect of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on the acute healing wound[J].Curr Surg,2004,61(5):205-208.

[4]孙加邦,毛恩强,刘续宝,等.腹腔间室隔综合征若干问题的讨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5):346-349.

[5]Schachtrupp A,Jansen M,Kuhlen R,et al.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significance,diagnosis and treatment[J].Anaesthesist,2006,55(6):660-667.

猜你喜欢
引流术负压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伤口“小管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