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战略定位研究

2012-08-04 00:42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伟
中国商论 2012年11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经济区中原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王伟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作为规划中的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承载者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将对未来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目标和地位的确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因此,其战略定位的成功与否,不仅有利于提升郑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而且对促进中原经济区资源优化组合、产业升级也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展开深入研究,为国际物流园区的加速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1 PEST分析

1.1 宏观经济环境

(1)国家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2)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汇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具备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为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集国家两大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和服务业综合改革城市为一身的郑州市,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路径,正在加快都市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一体化步伐。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会进一步增强国际物流园区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1.2 产业政策环境

国家、各部委及河南省、郑州市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参见表1。

1.3 空间规划环境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在郑州市的城市规划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是稍纵即逝的发展资源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其关键举措在于动态、准确地把控周边地区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构建园区动力机制。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层级,处于郑州新区—郑州都市区—郑汴新区—中原城市群—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六大区域的层层环绕中,在着力打造“一轴三带八组团八片区”的布局结构里,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物流业为依托的国际物流园区为“八片区”中之重,亦是“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要的产业与功能核心,亦是各种发展资源的汇聚区域。

表1 产业政策类型及层级表

1.4 周边区域竞合分析

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需紧紧依托郑州都市区,并藉此撬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壮大。通过培育、聚合、延伸、完善,形成现代物流综合产业集群和现代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态势和辐射效应。

2 SWOT分析

2.1 优势

(1)区位优势。整个园区周边铁路(京广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郑民高速)、国道(G107和G310)环绕,城际轨道(规划中)穿越其中,近可辐射周边重要省会或商贸城市,远可直达一线城市和部分沿海城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2)其他优势。园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发展。有花马沟和白石滚潭沟穿过区内,为园区增添了更多生态的元素。规划区内存有多处历史古迹,使本区更具有文化底蕴。

2.2 劣势

(1)土地调整。因涉及园区内部村镇拆迁安置等问题,以及已出让地块等限制,园区内土地调整难度较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园区中部和东南部有高压电线穿过,限制了该地块的发展。常年多方向的风向变化对部分有气味排放的企业选址造成了一定难度。

(2)基础设施。相对于同属于郑州新区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以及西部的郑州高新区等,园区开发时间滞后,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缺乏配套,园区内大部分道路为乡镇道路,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2.3 机遇

(1)政策引导与实体经济。国家、河南省、郑州市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物流产业、物流亲和性产业。河南省、郑州市对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园区中的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合作项目,为园区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2)产业资本与生产要素。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大趋势、郑州不可或缺的铁路枢纽作用将促进产业资本向郑州聚集,郑州各层次、各层级的空间规划也将引导生产要素向郑州、向国际物流园区周边地区及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等区域汇集。园区及周边地区的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正加快进行。东风日产、海马、宇通等整车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富士康等战略项目为园区的借势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3)郑汴同城与组团发展。郑汴同城将加速交通、功能、城区、空间、产业、服务、生态的对接。国际园区毗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高速公路与郑州市老城区、郑东新区CBD中心和新郑国际机场构成半小时经济圈。周边各组团的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将对园区产生巨大的辐射推力,带来诸多发展产业发展机会。

(4)对外开放与投资环境。近年来,河南省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居中西部前列。2011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22%以上,引进省外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比上年增长21%以上,有利于今后园区国际物流的规模拓展。

2.4 风险

(1)产业同质化发展。新区经济的高热度开发,各类型园区的竞相上马,国际物流园区需要有效地避免同质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注重生产环节的同时亦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动。因此,如何借势中原经济区和郑州新区的发展,主动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并融入区域中,是园区发展的关键。

(2)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产业结构以资源密集型、高能耗产业为主,对增值物流业务的需求偏弱,高附加值制造业特别是临空制造业的基础薄弱,近期为航空货运发展提供充足的本地货源难度较大。加之经济外向度低,发展国际物流业务也掣肘严重。

3 园区的战略定位

通过对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宏观区域背景的分析,综合国家区域与产业规划的研究、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需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布局,在空间、产业及环境上形成自身特色,和航空港物流区共同形成未来郑州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区,以确保强力促进郑州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因此,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应定位于打造中部物流产业核心基地,以物流引擎带动郑州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实现新城区、新园区、新产业。这就要求:

(1)空间上。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应在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的大框架基础上,构建起支撑中原经济区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和体系,形成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分工协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物流竞争力。还需注重郑州新区“五区一县”、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以及全国各区域板块的空间联系和良性互动,在大区域和小范围内实现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航空港区、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内陆无水港等的联动发展。

(2)产业上。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提升服务外包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后发优势,发挥园区起步区和核心区—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建成高端物流与国际物流核心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服务企业总部基地、商品区域分拨与配送中心、集装箱多式联运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同时,主动构建和融入相关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物流亲和性产业,从内在因素上激活现代物流业。

4 结语

通过正确的战略定位,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应借助生态技术和生态管理等手段,确立“集聚、整合、联动、共生”的经营理念,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展”,突破园区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

[1]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

[2]Logistics Network Node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enan Province. Cao Jinwen; Econ. &Manage. Coll., Chang'an Univ., Xi'an, China,2010(11):1-4.

[3]Modularity in logistics services: a business model and process view. A. Bask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4):379-399.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经济区中原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