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中毒对试验猫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2012-08-08 06:13张玉仙王文利屈小平刘明荣谢富强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肾衰乙二醇肌酐

张玉仙,王文利,屈小平,刘明荣,李 朋,谢富强

(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北京 房山 102442;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C)是一种无色透明,挥发性低的黏稠液体,广泛用于制造树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虽然动物试验表明,乙二醇属低毒性化学物,但人体对之更为敏感,经口摄入可直接危及生命,长期少量接触可导致慢性损害,主要产生肾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随着全球用量的增加,乙二醇对环境、水、土的污染,以及职业接触危害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6]。

肾是生成尿液、调节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主要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的某些生理机能起调节作用。当猫口服一定量的乙二醇时,肾脏会发生急性肾衰,但乙二醇所造成的急性肾衰后对猫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有何动态变化无人研究,故做此试验,以便动物患上急性肾衰后及早作出诊断并获得急救和治疗的宝贵时间,并为研究乙二醇引起动物急性肾衰的动态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10只成年家猫(6只公猫,4只母猫),购自郊区农民家里。试验猫的年龄在1~3岁之间,无泌尿系统病史,临床常规检查后确定健康、精神状态良好。在进行免疫、驱虫、笼养饲喂商品猫粮及饮用清洁水1个月后,才进行试验。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分3阶段完成。第1阶段:对准备好的试验猫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生化检查、肝功能生化检查和其他生化项目检查,检查后记录相关数据。第2阶段:试验猫乙二醇造模,产生急性肾衰;乙二醇来源为长城牌多效防冻液FD-3,其中乙二醇含量为50%,49.5%水和0.5%防锈液等添加剂。外观颜色为淡绿色透明液体,无异味。每千克体重2mL灌服防冻液。第3阶段:数据采集,分别于1、6、12、18、24、36、72h进行血液生化、血常规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3 数据统计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试验后的临床检查结果 试验猫在试验后0.5~12h出现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头昏嗜睡。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饮水,无排尿现象。试验猫在试验后12~24h出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轻度血压升高、紫绀、昏睡、厌食等症状。试验猫在试验后24~72h出现过短暂的拱腰、腹肌紧张、精神不振、疼痛、呕吐、抑郁、昏迷等症状。

2.2 试验猫乙二醇引起急性肾衰后对血常规检查结果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试验后与试验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但是从统计结果表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试验24h内在生理范围内变化,且试验后24h内,各次之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4h后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值的上限值,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细胞在试验24h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4h后有逐渐降低,但试验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在试验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波动。

2.3 试验猫乙二醇引起急性肾衰后对肾脏功能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见表1。

表1 试验前后肾脏功能生化测定结果

试验前后的肾脏功能指标(见表1),试验后12 h内试验猫的血清尿素氮含量仍然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与试验前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但是试验第18h后,试验猫的血清尿素氮含量逐渐增加,到第72h增至最高,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试验后1~6h,试验猫的血清尿素氮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呈下降趋势,各次与试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6h时增加了正常生理值上限值的2倍,到第72h增加到大约4倍。试验后猫的血清肌酐含量在6h内有下降趋势,与试验前相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后第9小时血清中肌酐的含量逐渐增加,与试验前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24h后肌酐含量迅速升高,到72h时达到最高值,24h后的肌酐数值超出生理范围值,36h时超出正常值3倍,72h时超出正常值6倍,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2.4 试验猫乙二醇引起急性肾衰后对肝脏功能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试验前后猫血清肝脏功能指标ALT、AST、ALP、CK、TBIL等数值均在生理范围值内变化,各次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5 试验猫乙二醇引起急性肾衰后,对其他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见表2。

表2 试验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试验前后猫血清中的总蛋白及血糖指标都在生理范围内变化(见表2)。各次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前后猫血清中钙、磷变化情况,钙有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血磷有随试验时间而升高的趋势,血钙在24h内时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化,到第36小时后降低,低于正常生理范围之下限值,血磷在24h内时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化,到第36小时后逐渐升高,到第72小时时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值上限值的2倍,差异极显著(P<0.01)。24h内钙与磷比是2∶1,到36h后钙与磷比为1∶2。

3 讨论

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1-2]。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流动于全身血管系统之中,实现其运输物质、维持稳定、保护机体以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生理功能。本试验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试验后与试验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及意味随着时间的延长试验猫有脱水的趋势。统计结果分析表明,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本试验中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变化的范围很小。说明乙二醇中毒对试验猫血液常规检查数据影响不大,不能作为急性肾衰的诊断依据。

目前,小动物临床常用检测血清肌酐的浓度和血尿素氮的浓度来评估肾脏损伤程度[3-5],在本试验中,乙二醇中毒的猫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在24h后迅速增加,到36h和72h时增加了正常生理上限值的2~6倍,这表明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可以作为急性肾衰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试验的6h内,虽然试验猫已经表现临床症状,如: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头昏嗜睡、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无排尿现象等。但是血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波动。所以在初期诊断该病时,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肾衰的早期,由于尿潴留,肾排磷减少致血磷升高,血离子钙降低。本试验中血清钙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血磷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血钙在24h内时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化,到第36小时后降低,低于正常生理范围之下限值,血磷在24h内时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化,到第36小时后逐渐升高,到第72小时时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值上限值的2倍,差异极显著(P<0.01)。24h内钙与磷比是2∶1,到36h后钙与磷比为1∶2,钙磷比发生倒置。所以在检查动物急性肾衰时血清中钙磷含量的检查也是一项重要诊断指标。

总之,通过试验前后对血液常规测定值、肾脏功能生化指标、肝脏功能生化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统计结果的分析,可知,当猫饮用乙二醇发生中毒,出现急性肾衰时,血清中的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明显增加,血钙降低,血磷增加,血清中钙与磷比倒置,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诊断动物急性肾衰的依据,但也要注意这些指标是一种动态过程,不要误诊。

[1]Mckenna S C,Carpenter J L.Polycystic disease of the kidney and liver in the canine terrier[J].Vet Pathol,1990,17:436.

[2]Osborne C A,Johnson K H,Kurtz H J,et al.Renal lymphoma in the dog &cat[J].J Am Vet Med Assoc.1971,158:2058.

[3]Caywood D D,Osborne C A,Johnston G R.Neoplasms of the canine and feline urinary tracts.[M]// Kirk R W.Current Veterinary TherapyⅦ.Philadelphia:W B Saunders,1980:1203-1212.

[4]王书林.兽医临床诊断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63-250.

[5]段新亚,李光萌,张桂林,等.醋酸盐透析(AD)与AD加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及碳酸氢盐透析血气分析与临床副反应比[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4):216-217.

[6]彭娟娟.乙二醇毒性效应和中毒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l0(5):4-5.

猜你喜欢
肾衰乙二醇肌酐
乙二醇循环再生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研究
国内乙二醇产能与成本分析及中煤平朔乙二醇市场定位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努力把乙二醇项目建成行业示范工程——写在中盐红四方公司二期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之际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