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教研方式,助推“三门球”课题研究

2012-08-15 00:52胡曼玲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子课题课题教研

胡曼玲,张 俊,刘 畅

(1.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1;2.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9;3.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江苏 仪征 2114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四结合”教研方式,助推“三门球”课题研究

胡曼玲1,张 俊2,刘 畅3

(1.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1;2.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9;3.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江苏 仪征 211400)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架构校本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吸收新兴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加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重要路径。为此,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实效性课题研究,更能体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实施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形成提升教师、成就学生的双蠃发展前景。

1 课题研究背景

三门球运动是我国自创产生的新兴球类运动项目,具有实用性、易学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显现出自身运动的魅力,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教育功能,经过十多年的推广,虽已得到蓬勃发展,并有逐渐加大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趋势。但在扬州还未能达到普及,那么如何将这一新兴的极富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运动在广大的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开来,得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应用,使学生在这一运动项目中得到兴趣的培养、成功的体验、锻炼的参与和体能的发展。扬州有6所学校,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特色体育项目创新与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围绕扬州市子课题项目,积极开展深入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使更多的学校将三门球这项特色运动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之中,开辟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改革道路。

2 探索课题“四结合”有效教研方式

我们在研究这一课题时采用了“四结合”的教研方式,通过这4种研究途径,充分调动研究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本课题更周密,更规范的展开研究,让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课题更有价值。

2.1 网络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方式

由于子课题研究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学校内进行,如果仅仅是通过集中教研的方法,受到时空的限制,是难以达到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而搭建网络环境下的教研与培训活动平台,是拓宽教学研究、缩小教研能力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便于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够达到教研资源的共享。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网络教研与集中教研有机结合,充分借助扬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网站的优势,开辟了“课题研究”专栏,将各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交流研讨的进程、教研培训心得、课题研究总结等及时公布在网站上,让各学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建立以扬州课题学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和部分市级骨干教师为主的扬州体育教师QQ群,并通过QQ群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加深研究者之间的互帮共进,在扬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江苏省特级教师的带领下,还经常采用集中教研的方式,如共同研制子课题研究进程的时序,探究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准备、收集和整理,分析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实施路径以及三门球课堂教学方法等项目管理的专题教研活动。通过网络教研与集中教研的结合,为各子课题组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2.2 “点与面”与“点与点”相结合的教研方式

2.2.1 “点与面”的交流研讨所谓点与面的交流,即各子课题成员校与扬州市子课题组群体之间的交流,起到共同会诊、把脉的作用。我们围绕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对子课题学校研究的进程、实施状况、现有成果以及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实质性的研讨;以各子课题实验学校为基点,展开系列课题校本研究活动,形成实验点的研究氛围,获取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体育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三门球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三门球运动对促进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研究》等主题开展子课题的经验介绍和交流研讨,如有的学校从自编三门球操入手,将三门球引入课堂,充实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有的学校先从教学比赛入手,将部分学生骨干带动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普及推广至课堂教学等,大家集思广益,对各课题实验研究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实施中的困难问题,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种“点与面”交叉学习的教研形式,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实验与研究。

2.2.2 “点与点”的交流研讨所谓点与点的交流,即区域内2~3所学校的校际交流,实现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这也是推进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教研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三门球的顺向迁移性与激活学生主体”“三门球的基本特征与技战术的教学”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针对教学计划的制定,通过文本交流的方式,根据本校场地、器材设施的配备,相互借鉴与研发;针对教学手段优化的问题,通过交叉进入课堂听评课,探求有效教学方法;针对提升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将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通过竞赛交流,探讨训练、比赛、规则的运用。这一系列的校际内交流建立了课题合作研究关系,使师生对三门球这一新兴项目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2.3 “请课送教”相结合的教研方式

2.3.1 “请课”教研基层课题的研究需要得到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才能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此,我们采用“请进来”的教研方式,请专家进行《三门球运动项目基础知识》的理论讲座,以达成体育教师充电普学的理论培训目标;同时,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演示教学的程序和方法,以达成建立观摩老师的直观技能培训目标,使参培体育教师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操作的感悟,形成研讨互动的促进氛围。

2.3.2 “送教”教研送教活动不仅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而且送教的老师在准备、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多了一份学习与思考,多了一份探索与实践,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能激发参培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开阔课程的视野,掌握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此,我们借力于扬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搭建“送培支教”到农村的平台,努力做好课题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促进校园三门球运动的普及,帮助农村学校改善施教条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做好传、帮、带的指导工作,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项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简单易学的运动,使师生共同体验多元化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

2.4 评赛课与评活动相结合的教研方式

2.4.1 “评赛课”即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课堂是传授三门球动作技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为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三门球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而组织优质课评比无疑是一个于研究、培养为一体的提升路径,可以促进教师立足课堂“草根”问题的实际研究,这对于参赛课的老师来说,在“准备——参加——研讨——反思——改进”的过程中得到理论的提升,教育教学思想的提炼,教学方法的改进,组织形式的创新;对于研究团队来说,是一种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过程;对于听评课的教师来说,从中得到教学理念的更新,对课堂教学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分享优质课带来的成功快乐的体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加快学习的进程。因此,我们以子课题组总负责牵头,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三门球教学比赛活动,通过赛课,评定子课题学校三门球教学的真实水平。

2.4.2 “评活动”即通过竞赛活动,评定子课题学校教学训练的水平三门球比赛具有对抗性激烈、变化性莫测、规则性独特、技战术简单、攻防转换快的运动特点,这项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普及与提高,既能促进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又能折射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通过高质量的三门球教学和训练,选择身体素质强、运动技能好的学生进行特长生的培训,开展校际间学生的竞赛交流以及组队参加高水平的省级比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运动员,同时通过比赛促进教学、训练的不断改进,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3 总结研究成果,改进课题研究

三门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由奔跑、跳跃、传递、投射、摆脱等动作技术构成,在棱形球体的运行下,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以及技战术的综合运用,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基础,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只有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中得到经验,才能够不断地使研究工作前行。

3.1 重新审视课题研究过程,分析问题所在,调整研究的思路

在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研究者还须要对自己的研究行为、策略、效果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评判和考量,才能得到问题的拓展性思考,才有进一步研究下去的深入。所以重新审视课题研究过程,对实践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3.2 精细资料的整合过程,检测研究结果,确立研究的重心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整合工作是研究过程中获取原信息的重要基础,对研究的进程与结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要根据不同研究时期的需求,进行资料的整合工作,为研究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性的数据分析。

3.3 推行校本课程开发,构建特色教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因此,要确立长远的研究目标,建立三门球校本课程建设的意识,积极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视野,增强师生的教与学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G812

A

1674-151X(2012)04-12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65

投稿日期:2012-02-17

胡曼玲(1961 ~),中教高级,省特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子课题课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进行校本优质教学课例开发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